农村怪现象,提倡红白喜事节俭办,办下来的花销还大,什么原因?

按照农村办事的风格,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到,每逢遇到农村有红白喜事,农村群众都会聚在办事的主人家,吃吃喝喝三天,吃饭的时候基本是全家老少全动员,到村里有人办红白喜事的时候,正客那一顿,农村其他的人基本家里是不煮饭的,虽然农村一直在倡导红白喜事节节俭办理,但主人家事情办理以后,却还认为是花销比较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真正的花销大在什么地方?其实在农村,在办理酒席的时候,蔬菜都是自家田里地里种的,村里来做客的人都会带着大米来,如果准备好办红白喜事,自家养的猪再宰杀一头,这些费用开支不大,而且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大家七手八脚地帮忙,该煮饭的煮饭,该摆桌子的摆桌子,该娶亲的娶亲,该帮忙发送去世人的帮忙发送人,村里都有一道严格的程序,一般有村民小组长当总理,安排这些大小的事宜,本来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花销。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办事时抽的烟七八元一包,现在的农村办事,在我们云南,抽的都是22元一包,且不管是红事或者是白事,每一个来主人家帮忙的人,每人一包烟必不可少的,两三条烟发下来,一次就没有了。喝的酒原来都是散酒,10元一斤,现在都起都提倡喝瓶子酒,20至30元一瓶,大家知道农村办事的时候,喝酒抽烟的人都多,对于红事来说,有些农村办红事的时候,还喜欢划拳行令,到了晚上,更是热闹,对于红事来说,主人家图的就是热闹,也不会说什么,酒消耗量更多。这样一算下来,农村办一场红白喜事,多出来的开支一两万,也是很正常的。

二、是农村的攀比之风造成的?现在的农村,生活的好转了,家庭条件好一些的,生活已经有些富裕,在办理红白喜事的时候,吃饭的酒席标准要好一些,烟酒的开支要高一些,但是他家办完以后,其他家庭在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都会以他家的标准为要求,甚至又提高一个档次,这就是严重的攀比之风,一家比一家办理的花销大。在农村,如果你办理的没有前面一家好,村里的人就会在后面议论,你家办的酒席不好,烟不高档,酒的质量差,这些议论会让你在村民中抬不起头,就像玩扑克争上游一样,只能一家比一家办得好,一家办得比一家高档,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家比一家的花销要大。

本来是提倡农村红白喜事节俭办理,但是办下来的结果,会多出一两万元的开支,一两万元对于农村群众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对有些家庭来说,可能还是要去借一些外债才能够办理下来,可以说是打肿脸充胖子,也要把红白喜事办得风风光光,但可能还钱的时间要延长,如果要提倡农村的红白喜事节俭,还是要狠杀一下农村自己提高的烟酒价格的攀比之风,你认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