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影像] “鼻骨、鼻区和鼻窦骨折”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鼻骨、鼻区和鼻窦骨折

【病例】

图1A、B男,28岁,左鼻部拳击伤1周。

图1C男,24岁,右鼻部拳击伤3d。

图1D~F女,21岁,车祸伤2d。

图1

【影像所见】

图1A横断面CT显示左侧鼻骨皮质中断并移位(箭头)

图1B冠状面CT显示左侧鼻骨皮质中断并移位(大箭头),小箭头所示为右侧正常鼻骨。

图1C横断面CT显示右侧鼻骨向外移位(白箭头)并与上颌骨额突成角,右侧上颌骨额突皮质中断并移位(白箭),鼻中隔后部骨折(大黑箭头),小黑箭头示左侧正常的鼻颌缝,小黑箭示左侧正常的管。

图1D横断面CT显示右侧上颌骨额突(小黑箭头)、鼻泪管(小黑箭)、上颌窦前壁(小白箭头)、后壁(小白箭)和颧骨(大白箭头)骨折。

图1E冠状面CT显示双侧筛窦顶壁(小黑箭头)、右侧筛窦外壁(小黑箭)与上颌窦上壁(小白箭)、双侧硬腭(大白箭头)和右侧蝶骨大翼(大黑箭头)骨折。

图1F冠状面CT显示右侧蝶窦多个壁、蝶骨平台(小黑箭)、翼突(大黑箭头)和右侧蝶骨大翼(大黑箭)等多发骨皮质中断并明显移位,小白箭头示左侧正常的圆孔,大白箭头示左侧正常的翼管,右侧圆孔和翼管未显示。

【影像诊断】

图1A、B诊断为左侧鼻骨骨折。

图1C诊断为右侧鼻骨骨折伴右侧上颌骨额突和鼻中隔骨折。

图1D~F诊断为右侧上颌骨额突和鼻泪管骨折,多组鼻窦壁骨折,右侧视神经管骨折,双侧硬腭、右侧蝶骨大翼和右侧颧骨骨折,右侧圆孔和翼管骨折。

【临床与病理特点】

可分为单发骨折和多发骨折,并可伴随其他骨的骨折和颅底孔道骨折。

筛窦内壁、上颌窦上壁、额窦下壁分别与眼眶内壁、下壁和上壁共壁,常引起眼部症状,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诊断为眼眶骨折;蝶窦外壁与视神经管内壁共壁,骨折常引起失明,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诊断为视神经管骨折。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薄层多体位骨算法重建的CT显示骨折最佳,平片显示鼻骨骨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较高。鼻骨的冠状面扫描基线平行于鼻骨长轴,扫描层厚小于或等于1mm。CT三维重组对明显的复合骨折显示较直观并有助于整复手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

【诊断要点】

1.直接征象为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及移位改变。

2.伴随征象主要包括鼻窦内密度增高影或气液平、眼肌增粗、移位及嵌顿、眶内容脱出或血肿形成,少数蝶窦壁骨折可损伤颈内动脉管导致大出血。

3.只要对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孔管沟缝等熟悉,仔细观察整个图像,诊断不难,关键是看全。

【鉴别诊断】

与孔管沟缝等正常结构的鉴别要点:孔管沟缝等正常结构骨质边缘光滑,周围无软组织改变,邻近鼻窦内不会出现气液平;熟悉正常孔管沟缝等的表现可减少或避免误诊。

【评述】

骨质连续性中断及移位改变可明确诊断为骨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