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德勒兹:尼采和他的人物们 | 西东合集

(0)

相关推荐

  • 盛邦和 | 尼采:“酒神”精神与人世间的“美”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重要美学与哲学著作,写于1870年与1871年两年间.这部著作中,有两个主人翁一同登场,就是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尼采让这两个神仙翩翩起舞,自说自话,加以 ...

  • 尼采:《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德文原名<悲剧从音乐精神中诞生>)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创作的哲学著作,写于1870-1871年,首次出版于1872年. 该书以"致瓦格纳 ...

  • 西方哲学史(十):叔本华,以及天才尼采

    浪漫派哲学家始终受困于这种同一性建构,只要这一进程没有彻底,他们就不可能轻易转身.需要明确的是,这一建构的最终目的--同一性的确认,在于确认人的实体存在,而实现这一点的是叔本华,他转过身来直接挺立了实 ...

  • 韩王韦:尼采自然主义德性观探析 | 西东合集

    "非道德"不等同于"非德性" 在<追寻美德>一书中,麦金太尔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跟随尼采还是亚里士多德[1]?麦金太尔认为,面对当前社会中道 ...

  • 吉尔·德勒兹:他结巴道…… | 西东合集

    刘云虹.曹丹红 译 据说糟糕的小说家常常会有变换引导语的需要,将"他说"替换成类似"他呢喃道"."他嗫嚅道"."他抽泣道" ...

  • 吉尔·德勒兹:斯宾诺莎及三大“伦理学” | 西东合集

    刘云虹.曹丹红 译 "我不是某个斯宾诺莎,不会蹦蹦跳跳." --契诃夫<婚礼> 初读<伦理学>,可能会觉得这本著作是个漫长且不间断的运动,几乎笔直向前,从某 ...

  • 吉尔·德勒兹:绘画与感觉 | 西东合集

    陈永国 译 有两种超越(插图或叙事)图形的方法:趋向于抽象或趋向于图像.塞尚(Cézanne)用感觉这个术语指趋向于图像的方法.图像是与感觉相关的可感形式:它即刻作用于属于肉体的神经系统.另一方面,抽 ...

  • 吉尔·德勒兹:何谓创造的行动 | 西东合集

    石  绘 译  时嘉琪 校 我也想询问一些我自己的问题.向你们询问一些,向我自己询问一些.这些问题诸如此类:当你们在做电影(do cinema)时,究竟在做什么?当我做哲学(do philosophy ...

  • 菲利普·索莱尔斯:永远的尼采 | 西东合集

    刘成富.房美 译 如同所有伟大的思想家一样,尼采并没有过时,也没有被战胜:没有因时间的残酷而被抛弃,也没有因历史的激变或因其精神的崩溃而被遗忘掉.尼采超越了那些七嘴八舌的追随者以及人云亦云的反对者,正 ...

  • 吉尔·德勒兹:歇斯底里症 | 西东合集

    董强 译 这一大背景,这一感觉的节奏统一,只有在超越了有机组织之后才能发现.现象学的假设可能是不够的,因为它只涉及有体验的身体,而有体验的身体相对于一个更为深层的.几乎不可体验的力量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

  • 韩王韦:尼采巴赛尔时期的酒神崇拜研究 | 西东合集

    从阿波罗到狄奥尼索斯   在1869年冬至1870年春的手稿里,尼采曾经宣称自己要研究酒神崇拜(Bacchuskult)[1].但是,尼采所谓的酒神崇拜研究计划,只不过是他宠大的古典语文学研究计划中的 ...

  • 林志猛:尼采的苏格拉底问题 | 西东合集

    在尼采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1]中,苏格拉底被判定为悲剧之死的罪魁祸首.苏格拉底用理性否定本能,其"理论乐观主义"杀死了悲剧.苏格拉底作为"科学秘教的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