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圈不成文的“潜规则”,你知道吗?

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见识》一书中说:“比缺钱更可怕的,是缺乏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而生活处处都需要有规矩。做人处事,每一样都离不开规矩的约束,有规矩方有秩序。

人在社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有一定的规则,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规矩,也有规则。

凡事都有规矩,就连远离喧嚣走向荒野的户外圈,也有自己的规矩。别以为身在山野就可以无拘无束了,其实越是自由,就越要自律。

这些户外圈里不成文的“规矩”,你都知道吗?

01帐篷可以挤, 睡袋不能借

户外徒步的时,有时候需要扎营过夜,帐篷、睡袋等户外用品则是必不可少的装备。

很多新驴却因为经验不足,担心装备过重自己的体力无法承担,会选择不带露营装备。

有的新驴甚至会觉得路上人多,有什么缺的向别人借就好了。事实上,即便是有好心的驴友愿意和你挤一顶帐篷用,但贴身的睡袋也是不会随意外借的。

睡袋是最贴近身体的物品,通常也是充满“个人气息”的,更重要的是借给你了,难道要别人挨冻一夜么?所以正常情况下当然不会外借。

所以,参加可能露营的活动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必备装备,且不能存万物靠借的侥幸心理。

02自愿参与的活动,千万别抱怨

户外活动都是自愿参与、自由结伴成行的活动。无论是徒步、登山、还是骑车,驴友们都应当在出发前,对自己所要踏上的户外路线、路程路况和风险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户外旅途中,会有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在遇到困难时,驴友们都是应该秉承,对自己负责的原则,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要埋怨队员。

因为自己的一腔怨气而随意离开团队,去单独行动,或者做出对大家不利的行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有违户外团结精神。

所以,报名参加户外活动前,一定要想清楚再决定。

03水要自己带,不能跟人要

户外活动大多都是在人迹罕至的荒野,那里既没有商店,也没有人烟,甚至有的地方连水源都缺乏。

经常户外的老驴都知道在户外水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每位老驴都会根据路程来控制自己水壶的水量,永远不让自己的水壶断水。

不过,对于初入户外圈的朋友来说,参与一趟户外活动要准备多少水,心里是没有清晰的概念。一些新驴会随便装点水就上路,没走几步就猛灌水,发现没水就向其他人讨水喝。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很多驴友是不愿意借水的,因为每个人都只准备了自己的那份水,借给你了别人的饮水量就会减少。如果是在水源缺乏的户外,没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出发前就要多一份准备,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水壶断水。

04只称呼外号,隐私不要挖

在驴友圈中,很多人都会给自己起一个外号,而很少会告知自己的真名。的确,在路上的人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驴友。

在户外时,第一次认识别人时可以问什么呢?建议可以聊一些玩户外的情况,比如参与户外多少年了、曾经去过哪里、有什么人生感悟和体会等等。

如果遇到一些在驴友圈内比较知名的人士,还可以问问他们的“辉煌战绩”:曾经征服了哪些高山、徒步道,或是曾经骑单车挑战过哪些知名的路段等。

在这过程中,新驴们也可以向资深驴友请教一些新入圈的注意事项,可以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帮助自己更快地融入驴友圈。

在户外时,喊一声外号,也能更快的消除你们之间的陌生感。

05敢承担责任,做个热心肠

在户外大家结伴上路时,就是一个团队,在途中也会遇到一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的事情,比如探路、做饭、取水、升火、收队等等。

一般来说,每个驴友团队都有一两个负责组织工作的“主心骨”,会安排参与的驴友做事,在得到分配任务时,驴友们应该积极将分配到的任务做好。

在路上,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因此要主动去承担。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去帮助一下其他人。担当,责任和互助是一种户外精神,也是驴友们非常崇尚和看重的。

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务必要做一个热心肠的人。

06准备要充足,绝不拖后腿

在户外,不拖团队后腿,不连累队友,是最基本的户外常识。

即便是第一次去户外的菜鸟,出行前也会想方设法做足准备,重视行前的热身。一般驴友圈的“潜规则”就是要对自己负责,不能有依靠别人的想法。

在即将参与一些挑战难度较高的户外活动时,行前至少半个月到一个月,就要进行一些适应性的训练,提升自己的体力和耐力。在饮食、休息上也要做足准备,补充必要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

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每次进行户外活动前,先进行一些小热身,比如要徒步100公里的话,可以在行前做几次二三十公里的短途徒步,以此考量一下自己的体力。

在户外,不能有靠别人的想法。这条潜规则,在日常生活中也适用。

07黑暗很可怕,有光也不借

户外活动时难免遇到走夜路,常见的光源装备包括:手电、头灯、蜡烛、火柴、化学热力带和罐装点热器等。这些都是消耗品,一般情况下是不外借的。

户外出行,通常需要自备物品。电源就是其中一个,它只是满足个人使用,在野外是买不到的,如果你想借用他人的电源,是不太可能的。

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专业光源(手电、头灯、电池),而且开关要牢靠,以防放在包中被无意打开,提前消耗掉了能量。即使是没有夜晚行进计划,也要准备一支手电筒。

因为,黑暗意味着危险,而光明能带给你安全。

08年龄莫要问,贫富都平等

现代社会,很多女性会把年龄作为“隐私”看待,并且讳言年老。在户外遇见女驴友,更不要随便打听人家的年龄,这会让你和她都很尴尬。

个人的收入,职业的好与坏,挣钱的多少,这些话题在户外活动最好不要谈起。走进户外,每个人都应该忘记生活中的身份和地位,尽情地去大自然中放松心情,去呼吸每一口新鲜空气,不要惦记着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

在纯净的户外世界里,大家也要丢掉世俗的眼光,在这里没有职位的高低,没有收入的多少,更没有所谓的阶层可言,在这个自由的世界里,大家都是户外人。

所以,在驴友圈,人人都是平等的。你要非说不一样,那就是户外经验有所不同。

09婚姻健康和八卦,提及要慎重

谈论婚恋问题,在现代人看来,不仅会误认为无聊,而且还有可能会让交谈对象觉得难堪。

当然,如果你在活动中遇到心仪的对象,也要注意分清主次,找准合适的机会,在充分了解后,或是活动结束后试着进一步的交往。

同样,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也是个人的隐私,别人不愿意说的事情,也不要轻易去问。

户外圈内人员复杂,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在圈子里听到什么关于驴友的八卦信息千万不可到处去讲,毕竟真实与否你都不确定,不要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在户外,说该说的,讲能讲的,管好自己一张嘴,真的很重要。

10借钱是个坑,轻易别开口

莎士比亚说:不要随便借钱给朋友,因为那样容易失去朋友,也不要随便问别人借钱,因为那样容易使自己变得懒惰。

在驴友圈,这句话同样很适用,大家因为这次活动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快乐,但是,当你们的关系达到十分亲切的地步时,借钱是一种很不合适的行为。

如果偶然遇到特殊情况需要钱,也要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说明具体情况,再寻求朋友的帮助,这是对自己,对朋友的负责。

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在生活中,关于借钱,借和不借都没有错,但最后却给很多人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所以,借钱需谨慎。

户外运动,追求的是单纯的轻松和快乐,远离市区喧嚣和尘世俗事缠绕,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在户外圈提倡的是追求自我,放松身心,不干涉他人、不打扰他人。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尽情的享受户外的乐趣。

2021年,守户外规则,重户外精神。在户外路上,做一名合格优秀的驴友。

(0)

相关推荐

  • 杂文随笔专辑之户外时光

    这几年一直热衷于户外活动,但是今年的户外活动风格有些变化.以前的户外基本是休闲游,流连于山水之间,以看景拍照为主.现在是与资深驴友团队同行,纵横在荒野人迹罕至之处,以征服自然徒步穿越为主,颇有些自虐的 ...

  • 人际交往中,有些不成文的社交“潜规则”

    我们都会长大,在日复一日中,我们会慢慢地成为一个戴着假面生活的人,我们想和别人亲近,受到尊重,但此时,我们的身体越多,就越想要一份宁静和安然. 我不知道你是否发现我们长大了,认识的人越多,社会经验越丰 ...

  • 有什么社会潜规则?

    永远别空手吃任何人的饭,永远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玩,你永远都要带点礼物.以后你想做点什么事别人也愿意帮忙,这就叫礼尚往来. 1.人脉关系一定是金钱关系 人脉的本质不是互相认识,而是互相需要,钱是衡量 ...

  • UC头条:人际关系潜规则, 主动麻烦别人, 才是成功的捷径

    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你太过刚硬,可能会把所有人都得罪光. 你太过懦弱,又没人把你的话当回事. 所以啊,之所以感觉处理不好,就难在这个尺度把握不准. 点击加载图片 1 ...

  • “只因一句话,我把20年好友拉黑”:暴露了成年世界最隐蔽的潜规则

    表姐橘子怀孕5个月后,意外流产了. 详细经过不得而知,朋友圈里只留下这样一句话: "孩子,谢谢你曾经来过." 隔着手机屏幕,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她的痛苦与绝望. 评论里,耐心安慰.宽解 ...

  • UC头条:人际交往中, 有哪些非常有用的“潜规则”?

    UC头条:人际交往中, 有哪些非常有用的“潜规则”?

  • 爱马仕潜规则:先在店里花10万块,才有资格买铂金包?

    最近,爱马仕又发半年报了,销售额.股价.品牌价值--个个羡煞旁人. 每当有人想研究爱马仕的魔法,都绕不开爱马仕Birkin包和Kelly包,她们是女包界"皇冠顶上明珠"般的存在. ...

  • 人际交往技巧:牢记这三条潜规则,让你更好地去处理人际关系

    近日,在论坛中笔者看到这样一位网友小李吐槽:他在进入一家网络公司以后,总是被主管和同事问工资,前不久更是在请客吃饭的时候被主管询问到底多少收入,因为主管在公司里总觉得一些新员工比他的工资要高很多. 当 ...

  • 社交潜规则:人到中年,远离这三种没意义的同学聚会

    前不久,在论坛中,笔者看到有位女硕士李女士吐槽:她在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因为谈钱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女硕士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月薪3万,工资在同学里是最高的,同学聚会时她发现还差500元,于是便从自己的钱 ...

  • 年龄造假:古代官场的潜规则

    在中国古代,官员年龄造假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汉武帝时期,因为官官相护,官员队伍日趋年轻化,几乎全都是官员子弟.到汉顺帝时期,尚书令左雄上书说:"郡国每年举孝廉,都是马上就要授职施政.教化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