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分享:阴虚有热胃失和降,清热滋阴胃气...

医案分享:阴虚有热胃失和降,清热滋阴胃气和畅

张某,女,53岁,2008年2月20日初诊。反酸烧心反复发作6年余。曾服用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药,症状稍有改善,停药则又加重,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既往有胃溃疡病史。

诊见:反酸烧心明显,服抑酸药效果欠佳,俯身时及夜间加重,伴前胸正中烧灼感,时口渴,无呃逆、倒饱,无咳嗽、心悸,纳眠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根黄有剥脱,脉弦细。

本病病位在胃与食道,偏于阴虚有热,治宜清热制酸、滋阴行气,方用左金丸合乌贝散加减:

吴茱萸3g,黄连6g,乌贼骨10g,浙贝母10g,知母10g,煅瓦楞子12g,黄芩10g,连翘10g,蒲公英10g,神曲10g,白及10g,桔梗10g,苏梗、藿梗各10g,石斛10g,牡丹皮10g.服3剂药后,症状减轻,10剂后症状消失,随访4个月未复发。

【诠解】患者反复反酸、烧心,应用H,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一般可缓解症状,但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停药后易复发,从而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

本例舌淡红,苔薄白根黄有剥脱,脉弦细。偏于阴虚有热,治宜清热制酸、滋阴行气,用左金丸合乌贝散加减,方中吴莱萸、黄连寒热并用,清肝胃郁热,伐木以扶土,但黄连药味过于苦寒,故减少剂量,加用黄芩、连翘。在制酸中药中,乌贼骨咸涩收敛,反酸兼便溏者尤宜;瓦楞子咸平软坚,反酸兼便秘者效佳;知母、贝母同用,清热以制酸。患者有胃溃疡史,用蒲公英配瓦楞子。

此外,胃以通为补,喜润恶燥,故加用神曲以健胃消食,桔梗、苏梗、藿梗以醒脾顺气,石斛益胃生津,牡丹皮凉血活血,诸药共奏清热制酸、滋阴行气之功效。

注:以上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健康热力计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