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亏了,怎么办,一个小方法就解决!

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很多病也就不请自来。《黄帝内经》上有句话,“百病皆生于气也”。仔细观察母亲身体状况的点点滴滴,发现这句话的确是至理名言。有病的人容易气短疲乏,都和体内元气虚弱有关。

母亲年过六十后,气短、自汗、胃下垂、脱肛等一大堆毛病找上门来了,但最大的痛苦则是便秘,她自己吃了很多润肠通便的药物也不管用。我给母亲号脉诊断,发现真正的病根儿出在气虚上,气虚则肠道无力排便。当时我就在想,怎么能找到一种胜似药物的方法补养元气呢?

后来,从八百年前的中国道家养生术“八段锦”中,找到了大补元气的不传之秘:元气潜藏在体内,就像一个氢气球内充满气体,气很容易下泄、涣散。所以,提升、收敛元气,就是补养元气的最好方法

八段锦中有个“攥拳怒目增气力”的养生法,简单而有效:只要自己攥紧两拳,那么,全身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轻微的收敛、升提之意,您会觉得似乎涣散的气息重新凝聚到一起,精神为之一振。难怪当代人有个口头语叫做“提气”,意思是很让人振奋。

有人会觉得奇怪:这个养生法还有一个“怒目”的动作,难道让人在攥拳的同时,还要发怒瞪眼吗?您可千万别误会,在中国古代,怒目也常当振奋的意思讲,如果人的元气虚弱、涣散,整个人就会有种松垮、虚脱之像,而依靠振奋的怒目(即双眼圆睁),就能产生振奋元气的殊效!

“八段锦”是很多名老中医用于自我养生的方法,安全而有效,所以,我就让母亲每天随时随地坚持练习这个“攥拳怒目增气力”。

为了更加方便母亲习练,我把这个方法稍作改良,称之为“八段微提养气法”:意念中全身微微提气,同时双手用力攥拳。在紧攥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怒目”(双眼圆睁),并感觉到全身的气息内敛、升提。紧攥一下就可以了,然后,松开拳头、全身放松,再做第二下“微提养气”。每天做上个几十次(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准,不具体规定次数),就可以随时随地大补元气。

按照我说的这个养生方法,母亲坚持做了两个多月,她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告诉我曾让她特别痛苦的便秘好多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失眠、头痛、头晕、眼花的小毛病也好了一大半儿。没有什么能比母亲脸上的笑容更让我开心的了。而更让我高兴的是,母亲的急躁脾气最近变得平和多了。平和的心态,才是健康最好的守护神呢。

为什么简单易行的微提养气法(攥拳怒目增气力)能一次性治疗这么多的疑难杂病呢?

因为元气不足,气的固摄、推动等功能减退,就会造成气短、自汗(气虚不能固护肤表)、脱肛(气虚下陷导致脏器下垂)、便秘(气虚无力推动肠道排泄)、头晕目眩(气虚不能推动营血上荣头面)等症状,用“八段微提养气法”拔起了病根儿,那么,一连串具体病症的“枝叶”也就容易一扫而光了,这就是中医“异病同治”的神奇奥秘。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中医所说的“气”,不仅仅是我们平时说的呼气、吸气那样狭窄,而是指人体“元气”这个大范畴,一身之气的生成,是肺、脾、肝三大脏腑综合协调的结果。所以,元气调养好了,也就容易把五脏六腑的大多数功能修复好,对多数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元气一旺,人的精气神就会“一荣俱荣”。

更有趣的是,我把“微提养气法”推荐给我的多位患者朋友后,发现凡是脾气急躁、爱生闷气的患者,在坚持练习这个养生法几个月后,脾气(请注意,这里的脾气是指性格急躁的意思,而不是中医“脾(胃)之气”)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老病号”李大爷是个典型的炮筒子性格,俗称“李肝火”,和家人、同事几句话不合就得吵起来,而且还心事重,常生气。在临床上我其实最“怕”这样的病人,吃几服药好不容易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脾气一急生个气,老毛病又回来了,还得继续吃药调养,真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可没想到李大爷自从每天练习“八段微提养气法”后,脾气逐渐变小了,脸上也有了笑容。这可把他的儿子小李乐坏了,专门提着礼物登门致谢,说用药如神。

我坦诚地告诉他们,这可不是我用药的功劳,而是“八段微提养气法”的效果。为什么很多身体不好的人时常易怒发火呢?大多是因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而“微提养气法”的攥拳怒目,是一种“文明的宣泄”途径。李大爷每天练习“微提养气法”,又是攥拳又是怒目,早就把脾气(肝火)悄悄发泄掉了,可以说,“八段微提养生法”也是极好的护肝养生法。


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功法内涵

健身气功功法动作,是从人体生命整体观出发,以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形体动作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动作的虚、实、动、静;用气机的升降出入指导动作的升降开合、屈伸、俯仰;用独特的脏腑经络理论说明动作的形、神、气、血、表、里的相互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动作,在以五脏为中心人体生命整体观方面,可发现,攒拳和怒目皆与五脏的肝相关。

中医认为,肝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肝为刚脏,具有刚强之性,其气主升主动,易亢易逆,故被称为“将军之官”。

肝有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故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宛如春天的树木生长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肝系统中,目与五脏六腑均有关系,尤其与肝的关系最密切(有目为肝之外窍之称)。

中医又有“怒则气上”的情志意气关系理论,功法中“怒目”的动作正是采取“怒”的神意,来提高肝气主升主动的阳刚之性,增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能力。

由此可见,“怒目瞪眼”动作既具可提升肝的阳刚之气(通过神的锻炼),又可有效刺激肝经(通过形的锻炼),使肝气充盈,泻出肝之浊气,从而提高肝的疏泻和藏血功能。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本式功法要求两腿下蹲十趾抓地、手指逐节强力抓握攒拳的动作,也主要是抓住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的整体关系作用来编排的。

因为中医认为人手的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而通过手指抓握的握固活动,正是增强肝功能的筋爪活动方法。

再有,两腿下端成马步的姿势,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练筋和气力的主要方法,这从中国传统武术众多拳法皆以马步站桩作为基本功进行锻炼中,就可以看出其对练筋、骨、气、力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马步的脚趾抓地,旋腰转脊,双手旋腕,以及手指逐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有效刺手、足三阴三阳经的俞穴,以及带脉和督脉,具有疏经活络、强筋健骨的作用。

长期坚持锻炼,可使全身筋肉结实,气力增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