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的本质、原因、目的、条件和方法

(0)

相关推荐

  • 卢子英||三读《红楼梦》(杂谈)

    关注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卢子英(常用名,卢改红),河北省无极县人,退休干部.著有诗集<爱的呼唤>.<春潮涌动>.現为无极县作家协会会员.无极县诗词 ...

  • 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4天前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 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当前,我们学习和研究儒法斗争史,他们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的进步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奴隶们创造历史 ...

  • 试论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作者/孙国华 朱景文 阶级性是法的重要属性,但并非法的唯一属性.因此,不应把法的属性简单地归结为一个阶级性,也不应把法看作单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法有多方面的属性和功能,法的社会性就是法的属性的另一重要 ...

  •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唯心论与唯物论(一)

    毛泽东 (一)哲学中的两军对战 全部哲学史,都是唯心论和唯物论这两个互相对抗的哲学派别的斗争和发展的历史,一切哲学思潮和派别,都是这两个基本派别的变相. 各种哲学学说,都是隶属于一定社会阶级的人们所创 ...

  • 写诗的原理七十(怎样看以什么为修养)

    七十.怎样看以什么为修养 人人都是现实中的一份子,从中吃饭,从中活着,修养总是不可少的,但人与现实修成了什么关系,是修养的重要指标,正是这个指标暴露了修养的有无与好坏,也是这个指标证明着一个人的修养与 ...

  • 彭淑庆:评价农民起义不能走极端

    作者:彭淑庆 来源:<历史评论>2021年第3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阶级矛盾激化.民不聊生的时候,发动和参加起义就是民心所向.历史一再证明:民心向背是无法被裹挟的,漠视农民生存权 ...

  •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何以经典?

    文 / 秦明 或许是1964年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给笔者的印象太深刻了吧,昨晚看晚会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三大任务主要地变成了反帝的主题,1921直接到了192 ...

  • 没有剥削制度后,资本家和工人地位平等,他们的创造能力一样吗?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首先搞懂什么是剥削,什么是压迫,什么是资产阶级,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统治阶级,什么是被统治阶级.不承认阶级的存在,不承认阶级的剥削,,不承认阶级的压迫,不承认阶级的统治,不 ...

  • 源于阶级斗争思想的外交政策

    讲新中国的外交史,要注意到民族主义外交,但简单将中共领袖(尤其是毛泽东)视为民族主义者,无视他们在运用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思维看待中国外部世界的事实,注定会误导读者. 早在1922 年,中国共产党人就相 ...

  • 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

    坚持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同时,必须保持加入统一战线中的任何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不论是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其他党派也好,都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