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陕州区李村乡王屋头村

探访陕州区李村乡王屋头村

一条连昌河,自西北流向东南,由三门峡的陕州区李村乡的龙脖水库倾泄而下,一路曲折蜿蜒,先经洛宁县河底镇区域,再流经宜阳县三乡镇,最后注入洛河。连昌河在陕州区河段被称永昌河,进入洛宁县区域后,改称连昌河。
连昌河流经的河谷,史书上称之为昌谷,清《永宁县志》称之为刀环川,我村的《张氏族谱》上记载:元末明初,仁美公携三子,为避兵燹,由陕西同州大荔县迀徙到河南永宁县刀环川大门楼村。连昌河支流众多,河谷两边的山沟里,均有溪水流出,大小不等,统归连昌河,如今小的溪水也已断流,唯有大一点的溪水,在风调雨顺年景,尚有溪水潺潺。
就在刀环村东,同样有条小河从一山谷中流出,刀环人称之为小河滩,而山谷里面的人家,称之为岳庄川岳庄河,岳庄河自西向东流出,并在刀环村与连昌河的连接处的河床上建有桥梁一座,方便周边群众来往经过。河谷的出口处,是河底镇的刀环村,再往里面,是泉水沟村,再往深处走,就属于陕州区李村乡的行政区域了。这附近的区划,两边属洛宁,中间属陕州,犹如一个牛角,或者更像是仙人的一个脚,踏入洛宁版图。而我今天想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处于仙人脚涌泉穴处的王屋头村。
说起王屋头村,就得先从村里的志强伯说起,他今年已八十岁左右,爱好河洛响器,是村内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人之一,同时他又是个热爱家族事务的人。由于他的爱好,在周边乡村享有盛名,附近村的响器爱好者,无不慕名而来,志强伯也来者不拒,有空就跟人家去现场指导。就是因为这个,才和王屋头村的张志毅有了联系,并上门到访,热情邀请志强伯到王屋头村亲临指导。由于都是同姓,说起家族渊源,志强伯就拿出家中去年刚整修好的张氏族谱,以示观看,就此便引出了我们到王屋头村一探渊源的事来。
明末清初,李自成三杀河南,导致河南境内民不聊生,白骨遍野,鸡犬不闻,过多的村庄被烧毁,民众被杀害,寺庙被拆除,王屋头村也未能幸免。村里的关帝庙和救苦庙,三义殿等庙宇也被毁于战火之中。而后,这些庙宇在大清时期重修,后又被毁,但重修古碑在王屋头村村民的保护下,尚留于世。在这两通古碑上,记载着重修事由,以及功德人员名单,在这名单上,多为张姓,少有宋、李、侯、段、王姓。
5月底收麦时节,我从山东德州坐火车回家,因坐了一夜火车的劳累,中午到家,下午在家稍事休息,志强伯便约我和龙涛一起,准备到王屋头村一探究竟。去之前,和在三门峡市工作的志毅取得联系,志毅听说后,非常高兴,当时就决定放下手中的事务,开车回家,并给了一个手机号码,让我们到村里了可以先联系他。我们叮嘱他从三门峡市回来,路况不好,开车注意安全的话。随后我们便开车前往王屋头村,塬区的麦子已经发黄,收获在即,下了杨坟坡,进入连昌河谷,树荫遮天蔽日,水泥路两边的杨树高大挺拔,路边水沟里用来浇地的水渠,哗啦啦地流入树园和农田里,给干旱的土地带来甘霖。
过了刀环村村边大桥,有乡村小路进入岳庄河谷,河谷内的小河已经断流,遍地沙石,在这河床之上,勤劳的农人栽上杨树,或者是开荒种地。还未到达王屋头村,志强伯就交待说,把车开的慢一些,说村东路边地内有张姓始祖墓古碑一通,下半截埋入土中,坟头已平,不容易被发现。说话之间,便看到路边地里的那通碑,把车开到僻路开阔处,为的是方便别的车辆通行。下了车,到了地块之内,才发现碑上文字仅留一半能看到,若需全抄,必须开挖。但这开挖墓碑,志毅不在场,需有当地人在场才是,以防不必要的误会。想起志毅来时给的号码,刚好就在村边,说明情况,借来三齿耙和铁锨,并拿来一把刷子提一桶水,清碑洗字之用。当一切工具准备就绪,志毅刚好开车到了跟前,下车后,互相作了介绍,便准备开挖。做司仪工作的志毅提出,应该先给始祖墓鞠躬行礼,说明情况后才能动土,新时代,不做叩拜之礼,三鞠躬即可。三鞠躬后,志毅又对着墓碑说明为啥要开挖墓碑的事由,这才动土开挖。
地是沙土,里面夹杂着砖石,给开挖工作带来难度,开挖过大,又怕碑石没底座倾斜,挖土量也会增多。就挖了比碑面宽一尺,横阔二尺,深二尺左右的坑。由于天气炎热,河石难挖,没多大时候,三个人便大汗淋漓,湿透衣衫。等把碑文全部挖露出来后,才发现碑下尚有基座,窂固开靠。便用刷子蘸水清洗碑面后,志毅仔细辨认解读,由我抄录,碑文如下:碑首:皇清
碑中大字:始祖魁元张公大人合葬墓
碑左记载:张氏祖茔碑记。我氏祖居王屋头,世系之前茫无可考,予不敢妄序。自公讳高文,字魁元,生三子,长全忠,次全孝,各生二子,三子俱乏嗣,名失传。一子九州,生四子,名:百千、百万、百贯、百通,长幼失传,宗派失确有据,倘今不刻石以誌,恐历年久远,荒垃累累不知谁属,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五父之叹在所不免也。故谨将今之历历可据者,勒诸贞珉,以昭兹於来许。
裔孙:朝一撰文书丹
碑右下角,裔孙:玥,鑑,世龙率族人仝立石
龙飞嘉庆十六方年三月上澣日谷旦
抄完碑文,为了免得差错,又一字一句校对一遍,在保证碑文准确无误后,方才把挖出来的土回填坑中。
看完始祖碑文,又坐车到村西头的王屋头学校所在地,虽说是学校,因村小生员少,早已弃之不用,唯留东西两个教室,敞门破窗,几间盖的平房的上房,稍好一些,一个孤寡老人在此居住。为了防止古碑的丢失破损被盗,两通大清时期的古碑就各镶嵌在两个教室的南边山墙上,东边镶嵌的是《重修关帝庙碑记》,西边镶嵌的是《重修救苦庙并三义殿碑记》。
现将两通古碑文整理如下:
《重修关圣帝君庙碑记》
近属直隶州郡东,距城百有余里,有乡王屋鬦者,是乡也。山踞其北,水绕其南,左右层峦,势若星拱,真佳境,而可以为神所凭依者也。村西郊旧有关圣帝君之庙,由来久矣,未知何代建立,何人经营,至今风雨损坏,家居者扼腕,往来者伤心,卒无一人起而補茸之,岌岌乎,迹将熄矣。忽有本村功德主恻然动念,慨然以重修为己责,奈大厦非一木之力,宏功须多士之助,又会化主订薄持缘,募化四方资财,帝之神固家家家庙者而修殿立宇施财,自易易也。不数日间,而钱财蚁聚,工役蝟集,於是,又度其地而上迁,重立大殿三间。未几,殿宇辉煌、焕然维新,较之始创大不侔矣。工竣伐石以志,恳求之余,固谢不得,因为之摄其始末,使百世后可考云尔。至于帝之为帝,青天白日,威威凛凛,固无容赞,余亦不能赞一辞也,是为记。
堪舆周治定沐浴撰书。
功德主:
张   全施银二两一钱
张国礼施银一两五钱
张国玉施银二两
张国延施银二两
张国奇施银二两
张国义施银一两五钱
张国华施银一两五钱
张国印施银一两
张国论施银一两五钱
张国顺施银一两
张国□施银一两
张三教施银一两五钱
张国太施银一两
张玉朝施银一两
宋   玉施银二钱
宋   斌施银一钱
瓦  匠:闫富实
木   匠:任会□
石   匠:传大刊
住   持:孙师、赵復荣
皇清乾隆十七年岁次壬申仲冬月谷旦
《重修救苦庙并三义殿碑记》
吾村之西,有春阳观者,盖陕之东南隅也,凤山倚后,涧水远前,双龟对峙,五龙战野,诚天钟秀,於是为妥神之胜地也。旧有救苦神庙,并三义圣殿在焉,爰时创何年,营残碣可考,姑不具论第。世远年湮,风雨剥落,古瓦鼠窜矣。空梁燕辞矣,无以壮观,宁安神乎?适才持有功德主暨化主等目击心伤,慨然以重修为己任。於是,各捐己财,兼募众善,鸠工庇材,共襄盛举,迨功告竣,爰即其所,以重修者,勒诸贞珉,以俟后有与诸君同志者,嗣而葺之,以垂於不朽云尔。
儒童张天榜撰文并书丹
主持:李保
功德主:张交施银弍两
张世贤施银三两
化主:张□施银一千文
监生侯宇禹施钱一千文
段永□施钱三百文
寿民王生成施钱三百文
张师俊施钱三百文
侯永侖施钱二百文
张元享施钱一千文
石工:杨志成、杨志纯
道光八年岁次戊子二月中旬谷旦
抄完学校的两通碑记,又随志毅到村南湾张氏另一祖坟,南湾长满一人多高的黄荆,杂草丛生,在茂盛的黄荆丛中,找寻半天,才找到想要找寻的墓碑,但由于年久,风雪雨蚀,碑文上的字迹,多已模糊不清,尚能辨认的,就是碑首的皇清,中间的张公登贵大人合葬墓,以及立碑的时间,道光八年。看到碑文实在无法辨认,也就打道回村。
在回王屋头村中的拐弯处,看到有小庙一座,下车去看,这座小庙被称为奶奶庙,大石青砖垒砌,庙虽不大,但坚如磐石,建在高台之上,需要上几个台阶,才能走近跟前,因为天色将晚,没时间细究,就拍照留存,等有时间再来伏拜观瞻。
就此告别志毅,驾车返家。多日来,为了收麦及生活,一直忙碌,今稍有空闲,得以记之。

张红歌作品集锦

河底杏事

小壇小记

永远的怀念

闲说大明村

昌谷碑记二则

刀环村碑记两则

河底镇岳(月)山寺

重修献殿乐楼碑记

豫灾实况之洛宁1928

闲说大明村之地名篇

公表懌先程公懿行碑
河底镇茶坊村关公庙

河底镇茶坊村关公庙

重修二郎太尉神庙碑记

连昌河畔——城头村
河南永宁县进士蔡子英
请益亭记——明·田子坚

河底镇郭头村和莲花寺

洛宁县大明村古迹概况
钦赐寿官韩老先生神道

南河村和南佛寺碑记两则

连昌河畔——牛渠村(上篇)

连昌河畔——牛渠村(中篇)
连昌河畔——牛渠村(下篇)

洛宁县大明村梁氏家谱序

河南巡缉同官録(洛宁部分)

1929年,洛宁人民生活状况

河南洛宁县农民聚众抗税

公讨献妻降贼逆绅杨汝成檄

洛宁县大明村张氏祠堂碑记

洛宁纪实(1937年4月30日)

河底镇牛头村咥越桥与关帝庙

河南永宁县知县魏云墓志铭

洛宁县大明村徙外张氏支谱序
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建牌楼碑記
洛宁县刘子明先生免租纪德碑记

洛宁县大明村张氏分支城村家谱序

公表子和韩公暨德配丁孺人懿行碑

创建舞楼碑记与新建关帝庙碑记
洛宁县河底镇程岭村和两程祠堂碑记

大乡望韩公歌九暨德配关太君懿行碑

古体五言《吊明蜀抚军葆一张公》
河底镇大明村黄氏家谱及始祖碑记

洛宁县大明村张氏族谱序与祖茔碑记

洛宁县大明村段氏祠堂碑记与家谱序

洛宁县大明村张氏分支千秋石门家谱序

太学生郭公瀛仙公与梁老孺人懿行乐善碑

洛宁县河底镇大明东坡村马氏家谱、家训

谁还记得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的千佛寺?

河南辛亥革命人物传略——杨凤鸣

请看豫西洛宁县之官逼民变(1915年4月)

行路难(1935年12月23日)——从洛宁到洛阳

豫西洛宁境内发现荒谬文告(1935年12月13日)

热心公益,与爱同行——记洛阳市公益志愿者张红涛

奏折:代理永宁县知县史堃筹捐不善激成事端请旨革职之事

三月十二,到河底镇大明村赶会去!

洛宁县河底镇高河村高氏祠堂碑记

火红的七月,火热的情——洛宁县河底镇大明村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活动侧记

作者简介:张红歌,洛宁县河底镇人。2017年加入洛宁作协,同年加入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
(0)

相关推荐

  • 【文献】孔池村成汤庙三座古碑碑文

    2019年第076期 编者按:各位朋友,为了让大家了解成汤庙历史,现将陈吉锁老人整理的成汤庙三座古碑的内容发布出来,供大家观赏. 第一座:双龙戏珠碑 重修汤帝庙碑序 宫谓汤王尊神,聪明正直,阴宰一方, ...

  • 华山村无字碑猜想

    文/图 马阿林 镇江东乡的华山村有块青石无字碑,说它是无字碑,是因为人们现在看到的碑上,几乎看不到一个字,从而无法判定它的年代,究竟是块什么内容的碑.村民们因它像乌龟,又称它为乌龟石.现在两块碑都已经 ...

  • 遵化东北宅村发现龙泉寺古石碑,记载了孔氏先人修建古庙的经过

    作者:王亭贯 遵化东北宅龙泉寺 新店子镇东北宅村位于遵化城南12公里处,该村于我国唐朝始建,徐氏迁此立庄,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征东时,该村为屯兵扎寨之地,以后有人在此立村,定名为东北宅村. 在东北宅村发现 ...

  • 富乐山明.《东山桂香殿碑记》

                 上主峰东塔梁有一条林间小路处于山脊,往里一直延伸.上行百来步,看见有"挖山"的坑洞,右边一圆形碑顶露出来."可能是汉墓古碑?"我这样一 ...

  • 杨郁兴 :金斗柏山碑文留存记

    作者:杨郁兴 注释:张起靖 1983年秋,我在兑镇中学教58班语文课兼班主任.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是游记散文,有<荷塘月色> .<雨中登泰山>等经典作品,单元练习要求写一 ...

  • 千年古庙宇神头鹊山祠

    扁鹊庙,又名鹊山庙,<顺德府志>记载:"鹊山庙者,祀扁鹊也."庙位于神头村西,占地面积37200平方米,因宋代嘉祜年间(1056-1063),宋仁宗加封扁鹊" ...

  • 昔阳“离相寺”略记

    离相寺位于昔阳县赵壁乡川口村,始建年代不清楚,从寺院碑中得知,明.清均有修缮.离相寺占地五百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其中正殿为宋代遗构,天王殿是清代建筑. ...

  • 五门村古碑拓片展精选16例

    五门村古碑拓片展 精选碑刻题记16例 (以刻记时间为序) 1.施石柱题记 石柱存五门村玉皇庙西耳殿前廊.石柱为东西两根,题字三处.元至正二十八年(1386)立.题记记述了村民张伟于元至正丙午年(136 ...

  • 明清时期太原碑刻内容略谈

    碑刻是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之际是碑刻存量最多的时期,大量碑刻的保存为我们研究历史及社会经济状况,探究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重要的实物支撑.通过<三晋石刻总目·太原市卷> ...

  • 揭开滑县城关南关村古会'背后的秘密'!

    一通石碑,揭开城关镇南关村古会的前世今生! 文/白马一布衣 昨日,公众号檀心书事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一篇由笛舞清韵老师撰写的<迁移的石碑>.文章介绍了一通被遗忘在道口镇大王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