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虚劳——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0)

相关推荐

  • 黄元御学术思想及用药思路

    ​重视中气,扶阳抑阴.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所谓土也,是阴阳升降之枢轴,阴阳五行变化和万事万物生化的根本.在人体,中气即脾胃之气,是人体脏腑后天之根本. 1.阴虚的治疗:宜降肺胃而助收藏,不可滥 ...

  • 治疗档案:胃虚痛,中医治宜黄芪建中汤温养...

    治疗档案:胃虚痛,中医治宜黄芪建中汤温养中气 治疗档案: 赵某女.胃脘隐痛,得食能缓,手足厥冷,喜热畏寒,脉沉细,苔薄质淡.方拟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 中药方: 炙绵芪12克.大枣12克.桂枝45克.高 ...

  • 金匮翼-虚劳

    ​虚劳统论 虚劳,一曰虚损.盖积劳成虚,积虚成弱,积弱成损也.虚者,空虚之谓.损者,破散之谓.虚犹可补,损则罕有复完者矣. 古有五劳,五蒸.六极.七伤之名,而不一其说.然五劳者主五脏,心劳.肝劳.脾劳 ...

  • 《金匮》虚劳——精冷不育、盗汗、脱气

    虚劳四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时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1 男子脉虚,空虚而不实之义:脉沉弦者,此为极虚之脉(劳二).沉者,水寒而亡阳,弦者,血亡而木枯,沉弦者 ...

  • 《金匮悬解》虚劳——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

    虚劳十一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1 里急者,为乙木郁陷,不能升达,迫急不和也.里急者,是心里急燥之义,肝木越是不升,则情绪越是着急,此证同现代 ...

  • 《金匮悬解》虚劳——盗汗、脱气

    虚劳七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脉虚弱细微者,里阴盛而表阳虚,寐时卫气不交,阴分外泄而不敛,故喜盗汗. 1 阴阳之要,阴平阳秘,虚则俱虚,营阴亡失于里,则卫阳亡失于外,夜则失敛而外泄,则喜 ...

  • 《金匮悬解》——虚劳

    虚劳十六章 1 虚劳者,五脏劳伤,伤及中气,伤及元气也.阴阳俱虚,里阳亏乏而内空,中气大虚也.中气劳伤,受贼而不复也.五脏劳伤不同,其病各异,而治虚劳者,总以脾胃为主,以其为四维之中气也.以脾胃为主者 ...

  • 《金匮悬解》虚劳——薯蓣丸,酸枣仁汤

    虚劳十四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 虚劳之病,率先伤在厥阴风木一经,此为虚劳病之大纲,重中之重.肝脾阳虚,生气不达,木郁风动,泄而不藏,于是虚劳不足,百病皆生.卷一,脏腑经络五,七伤者, ...

  • 《金匮悬解》腹满——实满与虚胀,附子粳米汤

    腹满八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1 脉数而紧乃弦者,紧乃弦义,紧弦者,俱是阴寒之脉,言弦者,是更虚更寒:脉数而弦 ...

  • 《金匮悬解》黄疸,猪膏髮煎,桂枝加黄芪汤,大黄硝石汤,小柴胡汤,小建中汤

    黄疸十九 诸黄,猪膏髮煎主之. 诸黄,湿热瘀蒸,膀胱闭癃,猪膏利水而清,发灰泻湿而开癃也. 论:治水气者,发汗与利小便.黄疸者,从湿得之,故也适用发汗与利小便之法.猪膏发煎,重点在泻膀胱闭癃,通利膀胱 ...

  • 《金匮悬解》谷疸茵陈蒿汤,酒疸栀子大黄汤,女劳疸硝矾散,

    青蒿 黄疸十四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疸而渴者,湿蒸为热,湿为阳虚,热为火盛,泄火则损其阳,补阳则益其火,故为难治.疸而不渴者,湿多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