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义》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表郁轻证
相关推荐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方证标准√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恶寒,脉微 主要症状(太阳证):胸满,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薄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 桂枝去芍药 ...
-
桂枝二越婢一汤计量考证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此方由桂枝汤与越婢汤两方 ...
-
桂枝汤原方
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 大枣3枚. 甘草6克,剂量可以随病情和体重加减,也可以按比例增加.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用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也可 ...
-
详细解读“桂枝汤”:外感热病经典方、解肌表和营卫之总方
解肌表和营卫之总方--桂枝汤 [出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五味,叹咀三味,以水 ...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这是一节,这一大条分成三节.头一节,他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这段和 21 条应该是一段,这个书搁成两段了.成无己本为一段,他说"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1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这个脉促,这个各家的注解我认为都有问题,都根据王叔和的说法,说是"数中一止,谓之促脉&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0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个与"桂枝本为解肌"那节正是相反的,那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9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9条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这是警戒.里热吃桂枝汤,一定吐.这个发汗啊,伤津液,里热反倒更助热.你们看这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8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喘家,平时就有喘的人叫喘家.那么他患了桂枝汤证,你打算也给他作桂枝汤服之啊,可他平时就喘,当然他得外感还是喘,这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7条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这个酒客病啊,就是病酒,病酒的人.这个过饮的人常得酒病啊,我们那边就有老喝酒就得酒毒.酒毒,这个人就大便不通了,那么人也是汗出.那么这一类的病,它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6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6条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