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与星光:透彻解读徐灵胎与岳美中

作者/杨大华

编辑/王超 校对/徐靖婷

I 黄煌按这是一篇读来让人回肠荡气的美文!对徐灵胎、岳美中两位大家的分析,如此透彻,让人拍案叫绝!

我所敬仰的两位医学家

徐灵胎和岳美中是我最为敬仰的两位医学家。先说徐灵胎吧。这位江南秀士,他的魅力在于超人的聪慧和一生的勤勉。他的天赋,起于幼年。据说,灵胎入塾时,曾问老师:八股文是不是最好的文章,老师说不是,时文优于八股;又问:时文是不是最好的,老师又说不是,还有古文。灵胎又问:古文是不是最高境界。老师说不是,易经才是最高的,是源头。于是,灵胎便将精力投入易经。此后,他便养成了抓源头的治学习惯,研究中医独重视经典著作。

他的聪慧还表现于他是一位杂家。他知识广博,涉猎医学、天文、算学、武术、水利、军事、戏曲等。他的勤勉表现在贯穿一生的手不释卷和笔耕不辍,这些只需读一读他的道情诗就知道了。

他著作很多,中医类的也是精品多多。有述而不作的,有针砭时弊的,有参以己见注解的,更有实践的医案。

他始终以出世的心境做入世的事业,这是凡人所不及的。他两次应诏进京诊疾,多次到外地出诊,积极参与当地水利建设和地方志的编写,自编自导戏剧供母亲欣赏以尽孝,到后来深居山中做学问。

“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春风处士坟”,这是他自己拟订的墓志铭。所谓的“处士”,是指有道德而不愿做官的人。凭他的本事,做个像样的官或留在皇帝身边效力是不成问题的。但他却走着属于自己的路!“侯门深似海,九牛拉不出”,倘若真的穿上那身衣服,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的一代巨匠了。

他是个有真本事的人,敢当乾隆皇帝的面断言乾隆宠臣必死,他知道自己即将驾鹤西去,于是抬着棺材进京给人看病,谈笑而逝。

有时想,倘若他没有算准,再抬着空棺材回家,那岂不尴尬。又想,偌大的京城,难道就没有卖棺材的?此老是不是故意弄奇?其实,这何尝不是他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度呢?

他是个外向张扬的人物,喜欢表现自我并善于表现自我。而实际上不管是他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还是对中医学的造诣和见解都是后人所难望其项背的。他是一座山!

再说岳美中。这位淳朴厚道的北方汉子,因为多病之躯而走上了医学之路。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抱朴守拙。这些,一方面体现在他的学医历程,另一方面体现在他的治病功夫。

他既没有什么师承,也没有家学,全凭个人扎扎实实地钻研。从一个民间中医最终走进了中国中医研究的最高机构——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

这在当时是高手云集的华山之巅。他屡次被派往国外为外国元首看病,皆手到病除,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不辱使命,没有真本领是做不到的。

他很诚实,看一看他的医案和医论,那是实实在在的干货。没有臆测和推理,所言皆有本有据。没有哗众取宠,也没有投机取巧。这也许与他那个时代的环境有关,但我想,更多的还是他本人的素质。

他和徐灵胎相比,没有广泛的涉猎,而是专注于医学研究。他的功底深厚,更谦虚地向他人学习。除了国内的,同时还积极吸收异域的医学经验,从他的著作里也能看到相关的痕迹。

他为人要比徐灵胎低调,没有什么愤世嫉俗的声音,有的只是委婉的规劝。他追求的人生境界也很高,从“锄云”二字便可窥见一斑。他的成功秘诀在于“专”和“守”的功夫。曾文正公说:“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从他的历程来看,应该是读过《道德经》的人物。他是一方森林!

两位先生都是受过疾病的伤害而成为医学大家的,只不过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都是自学成才的。只不过一个天赋高些,一个耐力坚强,都有着比较好的政治待遇,良好的环境使得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做学问。都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都是写诗的高手。都十分强调重视经典著作的研究,都是国手级人物。

我,一个资质平淡的医生,对于岳美中,我充满着“敬”,敬他的拙诚。对于徐灵胎,我充满了“仰”,仰他的旷世奇才和传奇人生。

如果把学医比作在夜行,那么,岳美中的精神无疑是我一根有力的拐杖,而徐灵胎的思想则是星星点灯,照耀回家的路。

(0)

相关推荐

  • 中医大师岳美中四神煎治关节炎

    关节炎,亦称鹤膝风,膝关节红肿疼痛,步履艰难,投以<验方新编>四神煎恒效.药用生黄芪240克,川牛膝.远志肉各90克,石斛120克.先煎四味,用水1000毫升,煎至2碗,再加入金银花30克 ...

  • 岳美中:成学要勤奋、有良师益友,还要有天分,你觉得自己差哪个?

    中医书友会第272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 ...

  • 岳美中谈中医病历书写,很值得值得借鉴、学...

    岳美中谈中医病历书写,很值得值得借鉴.学习. 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开始坐冷板凳临床经验少,即便勤学之人,很多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也还是有区别的.如何提高?唯有认真记好初诊.复诊病历,厘清治病脉络,这样 ...

  • 解读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本文简介 本文讲述的是徐灵胎先生关于中医用药的看法,讲述了本草的历史发展,浅谈如何用药,以及用药时需要思考的细则.后面部分阐述了徐灵胎先生对于庸医的批判,直接指出了医学的种种乱象,可谓是让人胆寒,自清 ...

  • 【视频】名医徐灵胎

    徐大椿(1693-1771),原名大业,字灵胎,号洄溪,江苏吴江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卒于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年七十九岁.性通敏,喜豪辩.自<周易>.<道德>.<阴符 ...

  • 清代名医徐灵胎35岁开始自学中医,短短几...

    清代名医徐灵胎35岁开始自学中医,短短几年成为一代名医.他独特的学习方法绝对值得借鉴. 徐大椿(1693~1771),字灵胎,号洄溪,江苏吴江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卒于乾隆三十六年,年七十九岁.性通 ...

  • 徐灵胎说:“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

    徐灵胎说:"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临证医家既要熟谙辨证论治,又要掌握专方.专药(即专病专方,专病专药),二者不可偏废,才不失博采众方之训. <和剂局方>虽然 ...

  • 徐灵胎:人参切块的原因

    中医书友会第117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方药虽然能中病,若煎服法不合理,其药必无效."(编辑/盒子) 服法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毛公裕年届八旬,素有痰喘病.每 ...

  • 去宿食徐灵胎胡希恕辩证同出一辙,活用伤寒...

    去宿食徐灵胎胡希恕辩证同出一辙,活用伤寒两大医出同招一剂均安 前几天读<洄溪医案>读到徐徐灵胎治疗外感停食的故事,今天读刘渡舟老先生的<伤寒论讲稿>提及一个胡希恕老先生的案例, ...

  • 时空穿越——黄煌教授与张仲景、徐灵胎的对话

    "我读<伤寒论>的时候,就梦回东汉,时光穿越跟着张仲景抄方,看看张仲景当时什么时候要用大柴胡汤,什么时候要用桂枝汤."中医学者黄煌教授如是说. "我曾经写过一 ...

  • 徐灵胎《病家论》925字

    天下之病,误于医家者固多,误于病家者尤多.医家而误,易良医可也:病家而误,其弊不可胜穷.有不问医之高下,即延以治病,其误一也:有以耳为目,闻人誉某医即信为真,不考其实,其误二也:有平日相熟之人,务取其 ...

  • 徐灵胎医学全书[徐灵胎医学全书]

    本书详尽介绍了徐氏的生平经历,以及其学术建树和着作考证等,对于后世研究徐灵胎的学术思想有很大启发.书末还附有"论文题录",全面摘录了1950-1997年间公开发表的现代学者对徐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