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堂玉散文:过年辞灶请送家堂

小年快乐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过年辞灶请送家堂
文/张堂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年有许多旧风俗活动一直流传到今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辞灶、请送家堂。
辞灶说得是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里屋外、院里院外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要扫净屋内、屋顶、墙壁及地面上的灰尘杂物。把所有的家具擦洗一遍。把室内院内所有的垃圾、尘土打扫干净。还要把灶台墙上的灶王爷揭下来烧掉,并在灶王板上摆上供品。
所谓灶王爷就是家家都有的专管灶炉生火做饭的神。因那时一般人家都是在住房的右边这一间用土坯盘一个大炕。大炕外边靠窗台的地方修一个烧柴火做饭的大锅台。锅台中间是一口大铁锅,上有木锅盖。下面烧柴火,锅台外边有一个木风箱。风箱底部右侧有一个铁制风嘴。做饭时拉动风箱将风送入灶台下助柴火燃烧。柴草燃烧时的火焰直接加热铁锅,燃烧时产生的灶烟从灶台进入大炕几经曲折往复最后从屋角的烟囱中排出。土坯炕上铺一层麦稭,麦稭上铺一领大席复盖全炕。炕席是用高梁稭杆的硬皮编成。晚上抻开被窝,一家人就在这大炕上睡觉休息。
由于天天做饭烧柴火,冬天大炕一直很热乎。吃饭时要让辈分最高的长辈盘腿坐到炕头上吃饭,晚上睡觉也是一样。因为炕头上最热乎。炕前做饭的灶台、大锅等这一套设施就叫灶,而灶王爷就是管灶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摆放供品祭奠灶王爷,供品一般都是糖果和黄面糕。老人们说是为了糊住他的嘴不让他说对我们不利的话,既使说话也要说一些甜言蜜语。
因为灶王爷二十三这一天要回到天庭给老天爷汇报他所管的这家的厨灶情况。如有浪费粮食柴草等奢糜之事,老天爷将做出相应的处罚。到年三十下午贴春联时换上新的灶王爷,并在两边贴上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工降吉祥。也就是说灶王爷新的一年工作开始了。有句老话:"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说得就是辞灶的全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住条件大大改善,绝大多数农民拆除了土坯房建成了配套齐全的砖瓦房和小区住宅楼一样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都已分开。厨房做饭都用上了天然气没有了大锅头和灶王爷的位置,灶王爷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每逢腊月二十三的辞灶活动也就从此终止了,但仍保留着到这一天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过新年的习惯。
关于请家堂,咱高唐的叫法也不一样。有的叫请家坛,有的叫请家堂。都有各自的解释,但叫请家堂的居多。请家堂说白了就是过年时后辈对亡故的父母先人列祖列宗的祭祀活动。
一般都是年三十上午,祭祀者手持点燃着的一炷香,步行到亡故的父母及先人的坟地上请他们回家过年。路上不能跟路人说话,要虔诚庄重。到坟地后要叩头跪拜烧纸钱。还要低声说,爹、娘、爷爷、奶奶,一年啦现在请你们回家过年、跟我走吧。然后持香回家。到家后把香插到供桌上的香炉里。供桌一般都设在正屋正门墙边,供桌后一般都有条山几。供桌上摆好猪头、整鸡整鱼及干鲜果品,烟酒碗筷。让祖先尽情先于家人享用。香炉里的香火不能熄灭应及时续添,使香火不断。如更换不及时断了香火将预示后代延续不利,是不吉之兆。供桌上的墙上悬挂着祖宗姓氏分枝图。靠墙的条山几或供桌上摆放着亡故先人用木板做成的主。上面写着名字。父亲就写着“先考XX公之神位”母亲就写“先妣XX氏之神位”。
有一句成语叫如丧考妣、大概就是源自这里吧!我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就写上一个红纸条“张氏三代宗亲之神位”。因为爷爷奶奶的主在文革初期破四旧时被烧掉了。小时候到邻居老人拜年时我发现有的主上写的字不一样。主上不写先考先妣、写显考显妣。我问大人们,他们也说不清楚。成年后我查了有关资料才知道了“先”与“显”的区别。“显”是的是亡故者离世时没有长辈在世,如父母、岳父母、祖父母,并且有了孙子辈,有声名显赫之意。先是指亡故者离世时有长辈在世,有先行一步之意。
请回家堂后每逢吃饭要把煮好的饺子供奉到供桌上,让祖先先吃。然后点燃纸钱一家人跪拜叩头。再把碗中的饺子汤倒到燃烧完的纸钱上。完成这一段程序后、一家人再吃饭。一直到年初二的下午顿顿重复这样的仪式。我小时候不懂事每逢饺子捞出就伸手抓了就吃,常常遭到父亲的严词呵斥。初二下午该把先人亡灵送归墓地了,祭奠者点着一炷香重复请家堂的程序送家堂。这就是请、送家堂的全过程。近几十年来很多人都搬到了居民小区,住上了住宅楼,客厅里只有茶几没有桌子,大多数人已不再设供桌请家堂了。但仍有少数人在坚持这一风俗习惯。我胞弟堂红就延续了父亲的传统,年年设供桌、请家堂。
特邀作家简介:张堂玉,笔名:草根诗人、游郎油郎。1950年5月生。中医执业医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一生喜爱文学,尤喜古体诗词,其诗作曾多次为《高唐州报》所刋用。并多次参加全国性诗词大赛荣获金奖,同时被授予“爱国诗人”称号。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258期

(0)

相关推荐

  • 乡土散文:“老灶台”的昨天与今天

    文:杨晓光 图:来源网络 近年来餐饮部门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将操作间.凉菜间等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通过直观形式或视频方式予以展示,使"后厨"可视.可感.可知. ...

  • 小年辞灶王,一年好运气!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小年是哪一天?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是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辞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 通常北方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在腊月二十四. 潍坊杨 ...

  • 【山东】王俊杰《过小年》

    过小年 莒县第一实验小学 王俊杰 "君辞三,民辞四,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意思是指民间都习惯于把二十四定为辞灶的日子,也就是被人们称作传统的小年,这天,是要请灶王爷的,提前准备好一些香火,纸钱, ...

  • 辞灶

    记忆中的小年不叫"小年",叫辞灶. 小时候不知道"辞灶"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辞灶是"送灶王爷上天". 小时候盼着辞灶,因为离年越来越近了, ...

  • 蓝村人的“年”

    (图片:网络) 我的家乡是蓝村镇王家小桥村.我们这个地方有句谚语叫"过了冬,年烘烘",就是说过了冬至以后,人们就会感受到春节的脚步已经走近了,开始从各方面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俗称& ...

  • 散文天地‖​ 把秋天请进家 文/王立虎

    把秋天请进家 文/王立虎 作者简介: 王立虎,山东潍坊昌乐人,县作协会员,住在城里的庄户孩子.我写我心,用心写作,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作品常见于报刊杂志网络平台,住在风筝之都,蓝宝石之乡的我 ...

  • 荫家堂传奇(十二)附“荫家堂”海内外征联启事

    荫家堂传奇 (本故事纯属虚构) 申云贵 十二 "申老爷,衡州那边来了几个乡亲,正在客厅等你,说要请你帮忙收购湿谷子,您去看看吧."申述正冒着烈日在屋后的菜园里除草,刘账房急匆匆地走 ...

  • 荫家堂传奇(十四)附“荫家堂”海内外征联启事

    荫家堂传奇 (本故事纯属虚构) 申云贵 十四 时光如白狗过隙,眨眼十几年过去了.十几年沧海桑田,世上的事变化太大,这一点,陈钱生算是真正的体会到了.就拿他和申述来说,申述现在成了宝庆府有名的大老板,可 ...

  • 荫家堂传奇(十五)附“荫家堂”海内外征联启事

    荫家堂传奇 (本故事纯属虚构) 申云贵 十五 禹承义高高兴兴地来余庆堂找米耗子.他已经长大成一个五短身村.虎头虎脑.浓眉大眼的小伙子:由于干活买力,性格憨厚,待人诚恳,深得申述喜欢. 米耗子这次从武汉 ...

  • 荫家堂传奇(十六)附“荫家堂”海内外征联启事

    荫家堂传奇 (本故事纯属虚构) 申云贵 十六 余庆堂后面有一个小小的庭院,栽了几株桃树,几株桂花,还有一个葡萄架.时值盛夏,桃树已过了花期和果期,桂花的花期尚早,所以这些树上只有郁郁葱葱的枝叶.倒是那 ...

  • 荫家堂传奇(十八)附“荫家堂”海内外征联启事

    荫家堂传奇 (本故事纯属虚构) 申云贵 十八 申述从云霖寺回家后,马上找来风水先生到凤凰山下确定院子的具体方位.风水先生说:"此地最适宜你家在此建房,不知你受了哪位高人指点.不过,按五行来看 ...

  • 张堂玉纪实散文:高唐钟鼓楼

    高唐钟鼓楼 文/张堂玉 说起高唐县旧城的古建筑,首先应从高唐县标志性建筑一一钟鼓楼开始.因为它是高唐年代最久远.最高大宏伟处于城中心最高点的建筑.它建于明朝景泰二年,由当时的知州赵玉筹建.当时没有名字 ...

  • 萧山过年风俗:请年菩萨、送迎灶司、请祖宗

    萧山风俗:请年菩萨.送迎灶司.请祖宗 文/西北偏西 请年菩萨.送迎灶司.请祖宗即祭祀,自古有之,延续至今.萧山祭祀有其地方风格,我客观记录之,使其有章可循,不致失传,日后也可作考据.还有一点要说明,年 ...

  • 张玉枝: 来生,请不要再错过今世的约定

    题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花样年华的男孩女孩在大学校园里相爱,情定终生.谁知,造化弄人,就在他们拿到结婚证返回家的途中,一辆失控的汽车迎面向他们飞驶而来.千钧一发之际,女孩把男孩用力一推,推出死亡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