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正想要的时光----《和爸爸一起读书》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092号

孩子真正想要的时光----《和爸爸一起读书》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小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和爸爸都会读一本书。有时候,我们和书里那只戴高帽的猫一起窝在软软的沙发里,有时候和玩具们一起坐在壁炉旁,有时候就只有我和爸爸两人,我们会来到幽静的星空下读书。随着年纪渐长,阅读的主题在变化,我和爸爸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可是,那个软软的沙发一直陪伴着我们,我和爸爸的阅读也从未停止。后来,我成为了母亲,也和孩子们挤在那个软软的老沙发里,重温那些陪我走过童年的书。一、内容简介

全书飘漫着温暖气息,与亲人共处时,与自己共处时,与想象共处时,因为书的存在,才成就这样的美好时光。

二、绘本信息

书名:和爸爸一起读书

文:〔美〕理查德·乔根森

图:〔美〕瓦伦·汉森

译者:王志庚

出版社:广西师大版

适读年龄:3-6岁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绘本解析:

封面和封底都是同一幅画面:一个有些陈旧的沙发上放着一本书,沙发前面有大小各一双鞋子随意摆放着,仿佛可以看见一大一小俩人正在沙发上的温馨时光,这应该就是作者故事开头的那份美好的回忆吧!

这两个人去了哪里,他们与书又有怎样的相遇?

【环衬】

绘本解析:

封面上画的就是衬页上的这张图。全书以阅读为主轴,从回忆小时候与父亲共读开始,讲述了这对父女一生的阅读之旅。

【扉页】

绘本解析:

译者王志庚为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年儿童馆馆长,倾城翻译并推荐给如何给孩子意涵的爸爸,他说出爸爸给孩子读书的几条硬道理。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妈妈的作用毋庸置疑,她们给孩子在吃喝拉撒睡方面的全面关爱,建立起孩子最早的安全感。可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孩子已经体察到自己不再是妈妈的一部分,他们向往更广阔的世界,大脑也快速发展,这时就特别需要爸爸的参与。

爸爸可以给孩子全身心的关爱,发挥榜样带动作用。爸爸若能够以合适的方式参与进来,比如最便利的亲子共读,就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让女儿更加温婉、美丽和坚强,儿子则变得更加宽厚、善良和勇敢。

爸爸给孩子读书,深沉父爱得体现。

【第1画面】

绘本原文:我们的照片挂在墙上。 每当回忆童年,我最先想起的总是照片里的时光。

绘本解析:

这张照片是珍藏记忆的宝贵瞬间,以不同的变焦反复出现在故事的首页、次页、第三页和尾页中,可见作者不但把这张照片做成镜框悬挂起来,还把它当做父女阅读的起点。

画面中,爸爸那慈祥温柔的目光把我也带回到了童年。看到绘本中的爸爸和女儿那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我是既羡慕又感动。羡慕是因自己做孩子或做父亲都不曾有过,敢动因我懂得了其中暗含的玄机让我发奋努力,做些与亲子有关的公益活动,把自己不曾拥有的机遇转变为唤醒父母的亲子阅读行动。

【第2画面】

绘本原文:我们三个窝在软软的沙发里(嗯,其实只有我俩,不过我总是觉得有三个)——我、爸爸和戴高帽的猫。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们都会在一起读书。我觉得好温暖、好舒服。

绘本解析:

以此照片为起点,故事中的我穿越时空进入儿时和父亲共读的岁月。

觉得有三个人是小女孩的感受,因为爸爸在陪她读《戴高帽的猫》,把戴高帽的猫当做家庭的一员是很自然的了。

读书的感觉是好温暖、好舒服,把父女情和故事中的滑稽幽默情调结合在一起就是这种感觉。亲子阅读的就是要这种感受而绝非其它目的。

1957年由(美)苏斯博士创作的《戴高帽的猫》《戴高帽的猫》是生动有趣的儿童诗,图文并茂,有着浓厚的滑稽幽默情调。出现在绘本故事中的绘本就不足为怪了。全书只用了236个单词,却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也因此对儿童读本造成了革命性的影响。

《戴高帽的猫》写的是一个下雨天,妈妈出去了,“我”和妹妹百无聊赖地待在家里,这时来了一只戴着高帽的猫,猫进来后不由分说,耍起了各种把戏,又是用脚,又是用手,甚至用上了尾巴和头,把家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玩得满天飞。后来,更是从箱子里变出两个小不点,在房屋里放起了风筝。正在一片狼藉的时候,远远的,妈妈也回来了。这可急坏了“我”和妹妹,可戴高帽的猫沉着镇静地开来一辆有好多手脚的车子,片刻就把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溜走。妈妈回来竟然没有看出任何破绽。

【第3画面】

绘本原文:爸爸哈哈大笑,我回头看着他,他紧紧地搂着我,继续笑着给我读书。我们真的好快乐。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们都会读一本书。

这张照片里有我一生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和爸爸一起读书。

绘本解析:

这张画面是把前页的画面继续放大只能看到爸爸开怀大笑的憨态和我扭头仰望父亲的辛福感,而书虽然是父女俩传情的媒介但此时已经不重要了。真温馨啊!瞬间的美好成为永恒的记忆。

绘本的语言温柔而平凡,但是却字字充满了温馨,充满了感动。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出了那份和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的浓厚,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身边太缺乏这种父子父女之间的互动了。

这张照片里有我一生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和爸爸一起读书。读者的我们之中的爸爸是这样做的吗?作为女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如果没有的话,你能为你的孩子营造这样的氛围吗?

爸爸给孩子读书,坚持到底才美妙。我和父亲每晚都会读一本书,也就是我们阅读的绘本。故事末尾交代爸爸在临终前轻轻对我说:“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读一本书”,显然故事中的爸爸践行者自己的诺言。亲子阅读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应该像跟爸爸一样。

当读书简单到成了你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时,什么工作忙碌、什么讲得好不好,都不再是借口。爸爸热爱上这件事,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有利。爸爸把故事口袋善用好,如果再固化——定时定点地坚持下去,孩子不仅能养成阅读习惯,还可以学会如何生活。

一项针对0~9岁儿童的阅读调查显示,亲子共读时92.84%由妈妈来主导。但70% 以上的孩子喜欢爸爸给他们读书,而在65%的家庭中爸爸很少陪孩子读书。

你家又是什么状况?

【第4画面】

绘本原文:八岁的时候,我会自己读书了。没有读书的时候,放满书的书架围起来的空间,就是我和洋娃娃、小仓鼠、泰迪熊一起做白日梦的地方。

绘本解析:

八岁的我在和爸爸一直以来的亲子阅读中,体验到书带来的芬芳,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自己看书,自己来体验这种美的感受。

你看小女孩在充满书香的空间里,在不读书的时候和洋娃娃、小仓鼠、泰迪熊做起了白日梦,右手端杯、左手托腮、眯着眼睛匍匐在地板上幸福的样子你就知道读书让她的童年多么充盈。

这本书的构图节奏很稳定,一直都左页是图,右页是文字淡淡的情感,亲子之情流淌我们的心中。只是在做导读时介于尽量放大画面空间,把文字部分割舍掉,只留下满满的画面,这样更清晰,把文字放在了原文中体现了。

【第5画面】

绘本原文:每到晚上,我最喜欢坐在壁炉旁,把玩具全都收好(当然,也不是全部啦)。现在她长大了,可以自己看书啦。然后,翻开一本书,爸爸就在旁边看着我,听我读书。

绘本解析:

长大后的我不在需要爸爸给我读书,但我依旧在晚上和爸爸围坐在一起,只是让爸爸听我读书。阅读的习惯不但让我自主徜徉在对书的兴趣中,还固守着对爸爸崇敬和爱。看我一边读书眼睛还漂着爸爸呢!画面虽然没有爸爸的图像,但你能想象出爸爸坐在沙发上边听边乐的憨态了!

《鹅妈妈童谣》是英国民间的童谣集,总数约有八百多首,内容典雅,有幽默故事、游戏歌曲、儿歌、谜语、催眠曲、字母歌、数数歌、绕口令、动物歌等,英国人称其为 Nursery Rhymes【儿歌】,美国人称其为 Mother Goose【鹅妈妈童谣】,是英、美人士从孩童时代就耳熟能详的儿歌。

【第6画面】

绘本原文:我坐在软软的沙发前面,给洋娃娃、小仓鼠和泰迪熊读书。

它们喜欢听我讲故事,但我最高兴的是,我们都在和爸爸一起读书。

绘本解析:

爸爸坐在沙发里,我和泰迪熊坐在爸爸脚下的地上,怀抱洋娃娃,倒是小仓鼠翘起前肢认真的听着。难道它也被熏陶变成书痴了!

由原来爸爸和我一起读书变成给洋娃娃、小仓鼠和泰迪熊读书,角色的传承有了连接,他们喜欢听我讲故事,那只是一种意境。倒是小仓鼠专注的形体动作增色不少。

后面是爸爸的身影,读给爸爸听和读给“好朋友”听深浅对比,呈现跟爸爸和好朋友一起读书,太快乐了。

从画面色调上,以钢笔素描展现人物,但女孩的我的裙子的一抹蓝着实为整个画面填色不少。

作者用区别的宋体再次表达出我读书的最高兴的是和爸爸一起读,父女情一旦建立起来久久不能忘怀。

【第7画面】

绘本原文:记得在一个奇妙的夏日夜晚,月光皎洁,我难以入睡。走廊里传来脚步声,爸爸也睡不着,他小声地叫我——

绘本解析:

豆蔻少女的我在一个奇妙的夜晚久久不能入睡,为什么?是父女的内心有连接,你看,父亲叫我时喜悦的表情,一点也没有夜晚疲惫的感觉。是读书的纽带,是父女情深。

榜样示范和亲子共读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方法;好的家庭教育是从0~2岁建立密切的母子依恋开始,结束于青春期顺利的父子分离。要想最后有良好的分离,必须有良好的父子关系,而亲子阅读是关系的纽带。

学习习惯始于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可以将真善美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而亲子共读就是搭建父子之爱的桥梁、撒播种子的最好方法。

低幼时期亲子共读的重点是父亲读书给孩子听,让书成为亲子之间的玩具,直到孩子逐步养成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两者容易建立起共同的知识平台,在阅读这个真实的共同体验上,有共同的生活,进而有共同的精神。

【第8画面】

绘本原文:“嘿,还没睡着吧?看,这是什么?走,我们去吊椅那儿。你拿上手电筒,我带着能送你进入梦乡的好东西。来吧,我们去读书!”

绘本解析:

父亲也睡不着,看父亲神采奕奕面带微笑的笑脸就知道父女渴望读书,渴望重温儿时读书的感觉和意境。看父亲身边的暖黄那是父亲温暖内心渴望的写照。

总说孩子长大后父子间的沟通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在儿时亲子建立起密切的通道,亲子都会珍惜和渴望通道的绵绵流长,而亲子阅读就是让书搭建你们心中的那座桥。

【第9画面】

绘本原文:一个晚上接着一个晚上,我们读海盗和国王,读巫师和魔戒,还有柳林风声。

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就像一次又一次探险。不过,任何奇妙的探险,都比不上和爸爸一起读书!

绘本解析:

在手电光照下,父女披着睡衣,光着脚丫,像淘气的孩子偷偷从被窝里爬起来轻轻地来到屋外的摇椅上做起不让大人发现的秘密事。

父女的喜悦表情熠熠发光,好像在书中发现珍宝一样惊喜。

两人的表情都非常满足,真长大了,由小时的小姑娘变大孩子了。亲子阅读让父女如此感情流畅,只因他们最开心的是一起读书。

儿时最爱的绘本变成了《海盗和国王》,《读巫师和魔戒》还有《柳林风声》,正是儿时绘本的滋润,长大后的我能更深地探入读书的喜悦中。

沙发上的读书时光成为我们父女之间最美好的回忆。每天晚上爸爸给女儿讲故事成为美好的快乐时光,也是美好的回忆。就算是到了“我”已经可以自己阅读的年龄,爸爸还是会陪着我读书,直到长大后,爸爸拿着手电筒和“我”一起在花园里的吊椅上读者一个又一个故事的情景记忆犹新。

【第10画面】

绘本原文:我渐渐长大,文字和故事越来越吸引我。无数个夜晚,我都在图书馆里度过。尽管高中生活有做不完的作业、让人兴奋的体育课,还有男生!但是,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图书馆与老朋友约会,查尔斯·狄更斯、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和马克·吐温。

绘本解析:

长大的我如饥似渴地在读书中吸取营养,并大量地读取了大师们的著述。如查尔斯·狄更斯、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和马克·吐温等。

当然青春的萌动心中已经安放了一个男性。读书的女孩是最幸福的,在男孩的陪护下更是如此。

【第11画面】

绘本原文:上了大学,每次和爸爸通电话,他都会问我最近在读什么书,还想知道我关于莎士比亚、爱伦·坡、荷马、威廉·华兹华斯、罗伯特·弗罗斯特和亨利·梭罗的阅读感受。

绘本解析:

我喜欢跟他探讨关于书后感受,这才是读书中应该学到的和反思的,聊得多的内容都与书有关。

再看在电话里畅谈着读书带来的感受,爸爸挥舞着手指,脸上表露出的笑容和惊喜,距离割不断爱父女读书的情怀。

爸爸和我小时每晚的阅读影响到我一生对阅读的崇尚,女儿的到来会让爸爸有更多的责任,女儿是爸爸必须爱的、无论如何不能不爱的宝贝!是爸爸完全能呵护、真正能影响到的,唯一的女人!爸爸给予女儿的精神力量是妈妈不能给的。

我和爸爸在电话里谈最近读书的感受让我回忆起,我和爸爸被苏斯博士的猫逗得哈哈大笑之余获得的幽默感,我和爸爸被《鹅妈妈童谣》的韵律熏陶出的节奏感,我和爸爸一起读过的海盗、国王、巫师、魔戒,还有《柳林风声》铺就的通往查尔斯·狄更斯、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马克·吐温、莎士比亚、爱伦·坡、荷马、威廉·华兹华斯、罗伯特 · 弗罗斯特和亨利·梭罗的阅读之路。

这些绝不仅仅通向文学、艺术等人文的殿堂,陪女儿读书更是亲子沟通这门心灵课程的最佳途径。

【第12画面】

绘本原文:尽管长途电话的费用很贵,仍然无法阻止我和爸爸一起读书。

绘本解析:

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有着美好的回忆,没有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里仍然会电话讨论读书的快乐,这就是爸爸带给“我”一生的财富和快乐。

正是读书带给我和爸爸一生的财富和快乐,任何阻隔再也挡不住我和爸爸一起读书。闲时读书、重重心事读书、高兴时读书都会让我们心灵宁静下来倾听书的的馨香,让我们重新审时度势拨正方向。

这一切的根源为儿时父亲的影响和亲子阅读的魅力。

看到此你还不热血沸腾行动起来就不是好男儿好父亲。

【第13画面】

绘本原文:后来,爸爸的沙发搬到了我的家里。沙发还是软软的,只是有些地方皮套裂开了。我坐在沙发上,孩子们挤在我的怀里,听我读书。

绘本解析:

我继承了父亲给我读书的爱,到“我”自己成为母亲后也和爸爸一样,天天给孩子们读书,我把这份爱也传给自己的孩子。

还是那本《戴高帽的猫》,我坐在原来爸爸坐的沙发位置上,怀抱着我的孩子一起看从前爸爸和我一起读的书。

还是那本《戴高帽的猫》,还是那个沙发,都意味着亲子阅读的传承和发扬。

【第14画面】

绘本原文:尽管睡觉的时间到了,孩子们还是睁大了眼睛。她们被书里的图画、诗歌和故事吸引,从封面看到封底,一页接着一页,无论新书与旧书。

绘本解析:

亲子共读就是把孩子带进绘本中来,让孩子变成自发的行为和行动,让孩子来体验书中的乐趣。还是那本《戴高帽的猫》,两个孩子瞪大的眼睛多像我和爸爸的情景。

读书永远是孩子的最爱,从中读到玩味的故事却仅仅抓住幼小孩子的内心,孩子开放的内心决定孩子感受外界的能力,只要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氛围中,无论什么书他们都如饥似渴。这时,我们做父母的说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特别是父亲你有何颜面面对渴望读书的孩子!

【第15画面】

绘本原文:有时候,她们的外公也会坐在壁炉旁,听一会儿。他微笑着,对我眨一下眼睛,眼中流露出温柔的光。看到爸爸的眼神,我不禁猜想,他在想什么呢……我们在一起度过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多年以后,我仍然能和爸爸一起读书。

绘本解析:

爸爸的旧沙发变成了摇椅,但父亲种下的读书的种子却让他感到安宁。

爸爸则在一旁温柔的看着“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的快乐,流露出幸福温暖的目光,似乎回到了过去爸爸和我一起读书的岁月。

爸爸老了,但对读书的情节让他难以忘怀,看到爸爸的眼神,我不禁猜想,他在想什么呢……

当我给孩子读书时,爸爸会心的微笑一定想到当年给自己闺女读书时的场景,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让他感到很欣慰而流露出温暖的目光。

看到这一页,觉得好温暖,温暖的笑,温暖的爱,温暖的记忆。

【第16画面】

绘本原文:现在,轮到我照顾满头白发的爸爸了。我帮他调整好枕头,让他舒服一些。爸爸该睡觉了,但我知道,他想让我给他读一读我俩最喜欢的故事。于是,我们又踏上了熟悉的故事之旅,进入那迷人的幻想世界。

绘本解析:

爸爸的床前依然摆满着书,回想到爸爸,满心的父爱,书是我们一家爱的纽带。历久弥新,未曾改变的初衷。爸爸该睡觉了,牵着我的手,我知道他让重温那读书的感受和那个氛围。

爸爸讲故事给我是关爱,我给爸爸读书是回馈那份爱。阅读成为了亲人相互参与对方生命的入口。孩子长大后,很多父母都抱怨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其实孩子也不知道父母在想什么。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在渐行渐远,看似是最亲的人,其实又是最远的人。

书里的这对父女是幸运的,他们找到了舒服的不尴尬的长久的长处方式。想说的话,书替他们说了,想表的情,书也替他们抒发了。

【第17画面】

绘本原文:不过,这次旅程很短暂。我知道,爸爸累了。我轻轻地读完了《圣经·诗篇》第23篇。

绘本解析:

故事一直在平稳叙事,由爸爸为我读书到我为我的孩子们读书,最后又回到了我为年老的爸爸读书上。跟父亲那样一起读书,是自己最爱的生活也是父亲最爱的吧!

这是放大的局部镜头,两只手轻轻贴在一起,我为父亲轻轻读完《圣经·诗篇》第23篇。用旅程很短暂来表达父亲去世也是很温柔的一种手法。

《圣经·诗篇》第23篇是一篇脍炙人口、引人人胜的诗歌,它以真实的感情和深邃的思想,鼓舞着历代基督徒的属灵追求,称为“诗篇中的明珠”。故此,这篇诗歌几乎可以说是历代基督徒最为熟悉的一篇《诗篇》。

这样写道: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我虽然行过死阴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第18画面】

绘本原文:我关灯时,爸爸轻轻地说:“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读一本书。”

我一生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和爸爸一起读书。

绘本解析:

墙上挂着的旧照片里,父亲开怀大笑的手里拿着那本《戴高帽的猫》,我则很开心的望着父亲给我讲书中的故事,这一美好温馨的瞬间被定格成为永恒。长大后想起小时候的陪伴时光,满满的都是爱。

看到墙上那幅温馨的照片让我感慨多多,自己小时显然没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成为父亲时也鲜有这样的经历,那么我做父亲三十年后的年轻父亲们是否应该有如此的经历。

父亲温柔的叮嘱:“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读一本书。”代表他一生的经验积累,要多读书,天天读书。读书可以带给人快乐,读书可以让人照亮心路。

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童年需要父亲的陪伴,需要父亲一点一滴的关爱,这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真心希望所有的父亲都多花些时间和心思陪伴自己的孩子,多给自己的孩子读书,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主人公的我一生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和爸爸一起读书,那也一定是爸爸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能做到高度的契合并不容易,就从你我开始吧!让我们的子女的记忆中烙上读书的记忆。

看到此你发现故事原文在不同画面字体是不一样的,上面是加深的字体(搞不清是何字体),而下面是标准的宋体。上边字体是女儿回忆和爸爸一起读书的场景,而宋体则是谈自己对爸爸的感受,反复说明和爸爸读书的体验。

【第19画面】

绘本解析:

故事从这幅照片开始回忆,最后一页回到了最开始的照片。这份珍藏的记忆永远镌刻在孩子的内心深处。

画面中有一个有意思的小设计。每一页的右侧都画了一本正在翻页的书,你把整本书看完会发现右侧中间的书也看完了,最后一个小图是书重新合上。如果大家拿到书,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这个翻书游戏。

书合上了,别人的故事讲完了,那么我们自己的故事呢?

【封底】

绘本解析:

封底和封面为一张图,只是变小了。好像过去的时光一样,离我们远去。

这种回忆+前后呼应满满的感动,但是暖暖的黄色又给我们一种隽永的感觉,美好的记忆在时间轴上是会跑走的,但是我们永远记得,它们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也会不断传承下去。

书见证了父母之间的真情,书是关爱的纽带到这里,整个故事就结束了。

这是一本暖暖的图画书,时间久了,更深沉,父亲的爱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不知道你家里的爸爸是否也为陪孩子读书?看了这书,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爸爸们参与亲子阅读。

全书飘漫着温暖气息,与亲人共处时、与自己共处时、与想象共处时,因为书的存在,才成就这样的美好时光。

爸爸们,孩子的童年里不能没有你。因为,你的参与能让童年的游戏更加快乐,你的讲读能让童年的故事更加动听,你的烹调能让童年的饭菜更加清香,你的浇灌能让童年的幼苗更加茁壮,你的涂抹能让童年的天空更加炫彩。没有你的参与和陪伴,所有的童年都不完美,王志庚这样说。

一本爸爸不能错过的经典图画书,让爸爸无法自拔地爱上亲子共读。

封底的左上角“魔法象”图标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初推出的童书品牌,也是继“理想国”和“新民说”之后,着力打造的又一文化品牌。

“魔法象”以“为你朗读,让爱成魔法”为理念,以构建一个连接书、儿童与成人的魔法王国为宗旨,致力于优秀童书的出版。“魔法象”倡导为爱朗读,着力推广亲子阅读,提高儿童的阅读质量,对儿童进行人文启蒙,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建立终身阅读习惯。

四、作者信息

理查德·乔根森(Richard Jorgensen)

牧师,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与本书绘者瓦伦·汉森从大学起就是好友,《和爸爸一起读书》是他俩合作的第一本书。

理查德有两个女儿,《和爸爸一起读书》出版时,大女儿23岁,小女儿17岁。她们都是在爸爸的读书声中长大的,他和她们一起读J.R.R.托尔金、C.S.路易斯,还有玛德琳·恩格尔,发现了幻想小说的神奇世界。

瓦伦·汉森(Warren Hanson)

美国作家、画家、演说家。他专门为成年人和小学生演讲,参加全国各地关于阅读和读写能力的会议,并发表演讲,给在校的孩子们带来了启发和鼓励。同时也为不少图书绘制插图,图画书代表作有《和爸爸一起读书》《下一个地方》。目前,与妻子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

译者:王志庚,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阅读推广人、童书译者。曾翻译的图画书有《谢谢你,小米》《怪无霸》等。

说明:参考李一慢和猴叔圣孙鹏的相关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