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割 麦
相关推荐
-
布谷声声麦儿熟
我家原有几亩地,地里种小麦或玉米,夏季收小麦,秋季收玉米,一年两收,循环不止. 五月末六月初,麦子接近成熟,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此时,布谷鸟来了,在麦浪的上空,振翅飞翔,边 ...
-
(小小说)麦儿熟了 文/刘凤云
麦熟一晌,杏熟一时.这句老话,一点不差. "昨儿瞅着麦稍还泛青呢,今儿一早麦穗都齐刷刷黄哩."娘从麦地回来,急的心焦似火--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说,后天有大雨. 爹也知道要下大雨 ...
-
董文浩:家乡的麦子熟了
六月的风,送来垣上麦香的味道,这是风儿在给我报信哩.这个时候,家乡的麦子熟了,金灿灿的麦浪一波一波席卷而来,在我心里掀起一阵又一阵思乡的浪花. 乡下的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己干不动地里的农活了,十多年前 ...
-
付蔚丨又到了收麦的季节
长期以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五点多钟,我一般都会走在通往人民公园的小路上.路两边是勤劳的农户家的庄稼地,通常春夏两季是小麦,秋季是玉米或红薯,还有零星的几块菜地.不知不觉又到了夏天,昨天还是金黄的麦穗, ...
-
回 家(上)
回 家(上) (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孙女那纯真稚嫩的童音从客厅飘来,搅动了我昨晚梦回山村的乡愁. 不错的,我从7.8岁离开家乡到城市,一晃60多年过去了.虽已 ...
-
长篇小说连载三:明天会更好
第三章 惹祸的猪 肖颦 张美红家的麦子终于割完了,可自家的麦子一棵还没动呢.第二天,郭秀又摸着黑起了个大早,她得去找张美红,该割她家的麦子了. 郭秀提着镰刀走到乔顺子家大门前,轻轻拍几下门,叫了声& ...
-
想起镰刀好恓惶
骑车去田野转悠,发现麦田的麦芒变色了,由绿转白,过几天就会变黄吧.小时候,父亲从地里回来说,麦芒快黄呀,开始进入割麦子的准备工作.我们到了十来岁,就加入家里割麦子的队伍,父亲说,今年三丫头也能拿镰刀啦 ...
-
柳艳英 || 难忘麦收季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 1979年农历五月十三,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上面已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的到来使父母有了两男两女,父母很是高兴.那时正是麦收的大忙季节,我真的是来添乱的 ...
-
第510篇:聊点麦收的事
聊点麦收的事. 农村长大的孩子,得说是70后.80后的这一批孩子,对接下来聊的内容,并不陌生. 上个世纪80-90年代,每年芒种时节,学校都会放忙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顺便完成学校安 ...
-
乡情散文:麦黄吃杏子
乡情散文:麦黄吃杏子 文:张宗龙 麦子黄了,杏子熟了,那酸酸甜甜的杏子勾起了我幸福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村里的土地金贵,沟沟洼洼都种满了庄稼,难得见一棵果树,至今我们村周围十里八村的都没有成片的果园.在 ...
-
割 麦 ‖ 赵娟娟
作者 赵娟娟 1 七月几乎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对于土生土长.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 在经历了一个酷寒而又漫长的的冬天,一场场的风爽雨雪的洗礼后,在太阳炙烤着大地的七月,终于,颗粒饱满,金地金黄的麦子走 ...
-
散文丨麦熟
作者简介 作者,青远,本名赵青,河北沧州人,诗观:从旅途中寻找灵感. -作品欣赏- <麦熟> 小时候的麦熟,学校还要放几天假好让我们帮助家里干些活.那时候,不像现在一样非常的繁琐.首先,在 ...
-
顾洁迈散文《麦 子》
麦 子 麦子,普通的庄稼.它既无姹紫嫣红的花朵,也无秀丽多姿的枝叶.它的形象,只有纤细的茎秆,狭窄的叶子,质朴的果实,针般的芒刺. 也许这一原因,古往今来,扣动诗人和画家灵感的往往是那鲜花.芳草. ...
-
文学欣赏•《割 麦》作者 黄明山
割 麦 作者 黄明山 你看一大片一大片麦子 黄得多整齐 默默地 我们弯下腰 这是展望之后最美的姿势 我们让麦穗高过头顶 手里的镰刀 还带着昨夜的星光 现在与麦杆交谈 肯定有许多情趣 ...
-
【河南】《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散文《麦积山探宝记》
麦积山探宝记 向往麦积山的心,是在收到中国作家羲皇故里采风活动的通知后被牵挂住的. 麦积山在什么地方?麦积山究竟有什么好看的.好玩的? 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组织委员会.中国作协文 ...
-
散文||小 麦
小 麦 王宝华||山东 久居办公室,没有一点绿色,生活似乎却少点什么,于是,拿来一把小麦洒在苦菜花旁边的花盆里. 没想到不用几天花盆里便郁郁葱葱了,清晨它们会迎着阳光吐露着水珠,晶莹剔透,像一颗 ...
-
马建民【散文】“麦稍黄,女看娘”
文//马建民 立夏过后,田里的冬小麦进入成熟期.尤其是小满到芒种这段时间,眼看着麦梢颜色越来越黄.灌饱了浆.上足了面的麦粒,像是急着要从麦穗上跳出来似的. 繁忙的夏收就要开始了.在我们陕西关中地区,有 ...
-
陈忠实散文:割草·搂麦
出生在农家屋院里的男孩子,从小小年纪就帮父母干农活了.我却记不准自己究竟是从几岁开始动手干活的,按乡村人归结的普遍规律,说男娃子一顿能吃完一个馍馍,就是好帮手了.我据此判断,当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