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史学对蒙元史的严重误解
相关推荐
-
纵横欧亚大陆,强大统一的蒙古帝国是如何解体的
1206年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立国位于漠北的蒙古草原,定国号为"大蒙古国",至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元大都,将国号改为"大元"之际,共六十五年,史称为大蒙 ...
-
一文概述: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动了哪些“小心思”?
也先,在史书中又译为额森.厄僧等,是明朝时期蒙古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曾联结东西蒙古诸部,巩固两翼,拆除了明廷的"西域屏障" 和"辽海藩篱",并挥戈南下,大败明军, ...
-
成吉思汗及其后裔曾建立过数十个国家,长子术赤一脉占比最多
说到成吉思汗,想必大部分人都如雷贯耳,大家谈论最多的,无非就是成吉思汗所建的大蒙古国及其儿孙所建的四大汗国和元朝. 而实际上,除四大汗国和元朝外,成吉思汗后裔还曾建立过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国家.要想说清楚 ...
-
老照片和图片为你讲述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察哈尔部落的传说
日本画册里的成吉思汗画像 成吉思汗是藏传佛教查克拉瓦尔迪汗--转轮王 成吉思汗是倍受争议的著名历史人物,他提出"汗权天授"思想,西方人把他称为"上帝之鞭",蒙古 ...
-
何新读史杂记:传统中国史学对蒙元史的严重误解
[蒙元帝国之三个阶段] 现在的中国历史对蒙古元朝历史研究最少,误解最多. 首先是蒙元帝国的年代. 通行史书一般都认为蒙元时期亦即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 ...
-
中国史学名著《贞观政要》原文·注释及译文 卷一·论君道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 ...
-
中国史学名著《贞观政要》原文·注释及译文 卷二·论求谏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 ...
-
中国史学名著《贞观政要》原文·注释及译文 卷三·君臣鉴戒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 ...
-
傅佩荣:一个传统中国已经消失,有个国家居然还沿用?证实一件事
我教书几十年,经常碰到有趣的事,有一次印象很深,因为恰好证实了经典中提到的一件事-更多精彩好课请关注国学馆主页~
-
传统中国画画山石技法,48幅比对图外加2500字讲解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主题"石法十一式"和"皴法十四式",是属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山水画中的山石画法.步骤和分解.或许,有朋友会觉得奇怪,这山石和湖石,不都是石头吗?为什 ...
-
为什么说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史学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时代?
及至西汉,作为史官之后并身为史官的司马迁,继承了通变的史学思想,并将它发扬光大,他以毕生的精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终于"成一家之言&quo ...
-
传统中国的不同历史观点
观点 | 冯天瑜:周制与秦制:传统中国的两种政制类型 观点 | 张耐冬:秦汉帝国何以建立 论"科玄之争"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转换的影响 冯天瑜:周制与秦制:传统中国的两种政制类型 跨 ...
-
乔治忠:中国史学的起源及早期发展
作者:乔治忠 来源:<史学月刊>2021年第1期 原标题为:<中国史学的起源及早期发展考析> 中国史学于何时起源?这是中国史学史研究必当投入的探索,其学术价值不止于本专业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