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幻想过的未来

最近在看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
对这类题材本来没太大兴趣,你知道,我是主攻杂文随笔和都市言情小说的。
但这是获得过雨果奖的作品。
雨果奖在科幻界,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该奖项,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科幻小说从此走向世界。
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去年就拍完了,冯绍峰、张静初主演。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上映。
既然人家已经这么牛,这么火了,作为一个读书人,你怎么好意思在别人问起来的时候一直说自己没看过呢。
小说出乎意料地好看。
故事编排合理,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我用了两天时间把第一部看完了。
十九大召开在即,你每天忙东忙西,日理万机,哪来的时间看书啊?
我跟你讲,以后不管什么事儿,凡是说自己没时间的,都是在找借口。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沟,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你回家就睡觉,当然没时间看书了。
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嘛: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沟,一躺下就没了。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并非天马行空(否则就叫玄幻小说了)。
这是文革背景下发生的故事。
作者在叙事中夹杂了大量的天体物理学知识,这让我们学渣看起来稍显枯燥和吃力。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虚构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不像是胡编乱造。每个环节都有理论支撑,都有科学依据(所以才叫科学幻想)。
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科幻小说。
之前对科幻题材作品的了解基本上局限于影视。
我看过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叫《未来世界》,美国片,1978年在国内上映,轰动一时。
那一年我10岁,我清楚地记得,因为片源紧张,我们厂俱乐部只争取到在零点放映一场。
当困得迷迷瞪瞪的我看到银幕上那个人从容地掀开自己头盖骨的时候,一下子就把我吓清醒了。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人脑中不光能装水和浆糊,还能装复杂的集成电路。
看过的第一部科幻题材电视连续剧叫《大西洋底来的人》,依然是美国片,1979年在央视播出时万人空巷。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人看到的第一部美剧。
主人公麦克哈里斯是我们英雄人物之外第一个青春偶像,他戴的墨镜被称作麦克镜(也叫蛤蟆镜),曾是街头小流氓的标配,泡妞利器,后来成为年轻人最时尚的装扮。

70年代末,文革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国内的科幻题材文艺作品刚刚起步。
当时有一本著名刊物叫《连环画报》,曾经刊登过一篇儿童科幻连环画,题目忘记了,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公元2000年的一个清晨(对,就是四个现代化实现的那一年。当时感觉2000年好遥远啊,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读出这个年份,老师说不能读成两千年,我们连说三个零的时候总是磕磕绊绊像个结巴)。
小明(是的,那个年代所有儿童剧的男一号都叫小明),被电子闹钟叫醒(没有时针转动直接显示数字是我们能想到的最高级最科幻最未来的钟表)。
窗帘自动拉开,阳光洒满房间,一个机器人端着早餐托盘走了进来(你没看错,就是机器人)。
早餐是面包和牛奶(在那个年代,这是我们科幻作家心目中最高级的早餐,居然连个煎蛋都不舍得给)。
小明在床上用过早餐(不用洗脸刷牙的吗?),然后去上学。
这个时候,请注意,重点来了!
小明是怎么去上学的?
不是走路,不是骑自行车,更不是挤公交,而是背起一个书包大小的飞行器,一按手中的遥控器,嗖一下就飞上了天空。
赶着去上班上学的人们在空中飞来飞去,甚是繁忙,与今天中州路的早高峰并无二致。
飞行途中,小明遇到了同学小红(女一号基本上都叫小红),两人关系显然有些暧昧,在空中有说有笑,手拉着手比翼双飞。
到学校以后的事情记不太清了,因为机器人和飞行器留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到现在都念念不忘。
后来,我们热切盼望着的2000年终于到来了!
然而,让人气愤的是,除了电子表和牛奶面包成为现实之外,其它的并没有什么变化,我感觉自己被那个科幻作家给骗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位作家现在怎么样了,房贷还清了吗?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总能把我们的思绪带进书中所描绘的情境,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体》试图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理念,即人类在宇宙中是极其渺小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并没有真正的规律可循。
关于这一点我深表赞同。
举个栗子。
就是现在,你百无聊赖地翻看着手机(无聊的时候除了看手机你还能干啥?)
正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忽然觉得胳膊有点痒,一只小飞虫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到了你身上。你随手把它给拍死了。
然后,继续看手机。
对你而言,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几乎不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可是,你知道对于飞虫的世界意味着什么吗?
你随手一拍,不仅结束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也让一个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一个妻子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成为孤儿,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这还不算什么,那只飞虫偏巧是他们部落的首领,最近隔壁部落的飞虫总是过来侵占我们的领地,通过外交途径多次警告交涉都没有结果。
欺人太甚!叔可忍婶儿不可忍!
那一天,首领从家里出来正准备去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商量对策,路上飞累了,停下歇歇脚,没想到,祸从天降,居然被你给拍死了。
对,你无意间把人家领导给弄死了。
飞虫部落群龙无首,很快被隔壁部落打败,残部四处逃亡。
这群飞虫原本有希望成为你们胡同口最强大的部落,只因为你的随手一拍,历史从此改写。
我不是在讲童话故事,我要说的是:
人类有属于人类的世界,飞虫有属于飞虫的世界,浩瀚的宇宙中同样存在着更高等级的文明。
人类文明之于外星文明,正如飞虫之于人类,渺小,脆弱,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正如《三体》一书中,三体世界给人类发来的令人恐怖的那五个字的信息:你们是虫子!

如何断定外星文明一定比地球文明更先进?
说不定他们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发展的还不如我们呢。
这是不可能的。
道理很简单,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外星生命,但一无所获。
如果外星人能够发现我们,并且降临地球,那只能说明一点:他们的科技水平远高于地球人。
那也未必是坏事啊,说不定大家能够和平共处,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结成友好邻邦呢。
这种想法显然是幼稚和一厢情愿的。
霍金曾经警告科学界,不要试图去寻找和接触外星生命,对我们不会有任何好处。
在宇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弱肉强食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看看你们人类是怎么对待地球上其它生命的吧!
那些无辜的动物,除了被当做食物,就是沦为奴隶,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关在笼子里被人观赏。
说好的众生平等呢?说好的共享美好家园呢?你啃鸡腿的时候考虑过鸡妈妈的感受吗?你策马扬鞭的时候知道马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外星人到时候也一样,他们会毫不客气地侵占你的家园,把你抓起来褪毛洗干净剁成小块儿,清蒸或者红烧,成为夜市里最受欢迎的小吃。
是的,他们才不会理会你的哭嚎,跟你杀鸡宰羊时候那种从容平静的心态一模一样。
因为你是低端生物。

怕不怕?
当然,即便是这样,我们也无需过分悲观。
《三体》在最后一章还是为人类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充满正能量的尾巴:
那个叫大史的警官带着两个绝望的科学家看华北平原饱受蝗虫灾害的麦田,问他们一个问题:是地球人与三体人的技术水平差距大,还是蝗虫与人类的技术水平差距大?
科学家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千百年来,人类竭尽全力消灭蝗虫,用尽各种办法,但是,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不能使之灭绝,它照样横行于天地之间。
是的,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
在繁杂世俗的社会里摸爬滚打,每天的蝇营狗苟让你身心俱疲。有时候,你需要脱离眼前的一切,换一种超然世外的心境。
人在难过的时候,想不开的时候,为什么总喜欢到海边或者山顶去排解忧愁?
因为当你放眼一望无际的辽阔大海,当你俯瞰广袤无垠的苍茫大地,你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类的渺小。
面对大自然,面对茫茫苍穹,面对浩瀚的宇宙,什么地位呀,名誉呀,金钱啊,算得了什么?搞丢个把女朋友又算得了什么?
简直不值一提呀!
“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三体》给你带来的阅读感受正是如此。
我保证,看完以后,你关心的将是人类的未来,是对宇宙,对生命,对科学的终极思考。
而不是,晚上吃什么?
不说了,该去做饭了!


联系我们
电话:13608467661 Q Q:876147824 微信: sunjisheng60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