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胆腑命名篇
相关推荐
-
心者,生之本,肺者,气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肾者,主蜇,封藏之本
心者,生之本,肺者,气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肾者,主蜇,封藏之本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原文是: "帝曰:脏象如何?岐伯曰: 心者,生之本. ...
-
考订经脉篇:胆经(原文)
雷公曰:请言胆经. 岐伯曰:胆经,属足少阳者,以胆之脉得春木,初阳之气,而又下趋于足,故以足少阳名之. 然胆之脉虽趋于足,而实起目之锐眦,接手少阳三焦之经也. 由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循颈,行手少阳之 ...
-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肺金篇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肺金篇 少师问曰:肺金也,脾胃土也,土宜生金,有时不能生金者谓何? 岐伯曰:脾胃土旺而肺金强,脾胃土衰而肺金弱,又何疑乎.然而脾胃之气太旺,反非肺金 ...
-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心火篇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心火篇 少师曰:心火,君火也,何故宜静不宜动? 岐伯曰:君主无为,心为君火,安可有为乎!君主有为,非生民之福也.所以心静则火息,心动则火炎.息则,脾 ...
-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奇恒篇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奇恒篇 奢龙,问于岐伯曰:奇恒之腑,与五藏并主藏精,皆可名藏乎? 岐伯曰:然. 奢龙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既谓奇恒之腑,不宜又名藏矣. 岐伯曰:腑 ...
-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任督死生篇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任督死生篇 雷公问曰:十二经脉之外,有任督二脉,何略而不言也 岐伯曰:二经之脉不可略也.以二经散见于各经,故言十二经脉而二经已统会于中矣. 雷公曰:试分言之. ...
-
《黄 帝 外 经》卷 一之 救母篇
<黄 帝 外 经>卷 一之 救母篇 容成问于岐伯曰:天癸之水,男女皆有之.何以妇人经水谓之"天癸"乎? 岐伯曰:天癸水,壬癸之水也.壬水属阳,癸水属阴.二水者, ...
-
《黄 帝 外 经》卷 一之 回天生育篇
<黄 帝 外 经>卷 一之 回天生育篇 雷公曰:人生子嗣天命也,岂尽非人事乎? 岐伯曰:天命居半,人事居半也. 雷公曰:天可回乎? 岐伯曰:天不可回,人事则可尽也. 雷 ...
-
《黄 帝 外 经》卷 二之 藏腑阐微篇
<黄 帝 外 经>卷 二之 藏腑阐微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藏止五乎?腑止六乎? 岐伯曰:藏六腑七也. 雷公曰:藏六何以名五也? 岐伯曰:心肝脾肺肾,五行之正也,故名五藏.胞胎非五 ...
-
《黄 帝 外 经》卷 二之 包络配腑篇
<黄 帝 外 经>卷 二之 包络配腑篇 天老问于岐伯曰:天有六气,化生地之五行:地有五行,化生人之五藏:有五藏之阴,即宜有五腑之阳矣,何以藏止五,腑有七也? 岐伯曰:心包络,腑也.性属阴, ...
-
《黄 帝 外 经》卷 二之 考订经脉篇:胃经
岐伯曰:胃经亦称阳明者,以其脉接大肠手阳明之脉,由鼻额而下走于足也.然而胃经属阳明者,又非同大肠之谓.胃乃多气多血之腑,实有日月并明之象,乃纯阳之腑,主受而又主化也.阳主上升,由额而游行于齿口唇吻,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