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外 经》卷 二之 包络配腑篇

(0)

相关推荐

  • 五运六气六经解

    好,今天抽空接着讲. 我们上一讲讲到了五运六气 人是天地的高级产物 可以说是完美的与天地对应的产物. 人体生出了六组臓腑去对应五运六气. 用肝胆对应春天,木行,对应风气.然后分出阴阳,肝为阴木,胆为阳 ...

  • 失传千年的《黄 帝 外 经》之瞳子散大篇

    云师问于岐伯曰:目病,瞳子散大者何也? 岐伯曰:必得之内热多饮也. 云师曰:世人好饮亦常耳,未见瞳子皆散大也. 岐伯白:内热者,气血之虚也.气血虚,则精耗矣.五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瞳子尤精之所注也. ...

  •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包络配腑篇及乳腺增生的刺血拔火罐治疗

    包络配腑篇 天老问于岐伯曰:天有六气,化生地之五行:地有五行,化生人之五藏:有五藏之阴,即宜有五腑之阳矣,何以藏止五,腑有七也? 岐伯曰:心包络,腑也.性属阴,故与藏气相同,所以分配六腑也. 天老曰: ...

  • 《黄 帝 外 经》卷 二之 藏腑阐微篇

    <黄 帝 外 经>卷 二之 藏腑阐微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藏止五乎?腑止六乎?     岐伯曰:藏六腑七也. 雷公曰:藏六何以名五也?   岐伯曰:心肝脾肺肾,五行之正也,故名五藏.胞胎非五 ...

  • 《黄 帝 外 经》卷 二之 考订经脉篇:胃经

    岐伯曰:胃经亦称阳明者,以其脉接大肠手阳明之脉,由鼻额而下走于足也.然而胃经属阳明者,又非同大肠之谓.胃乃多气多血之腑,实有日月并明之象,乃纯阳之腑,主受而又主化也.阳主上升,由额而游行于齿口唇吻,循 ...

  • 《黄 帝 外 经》卷 四之 包络火篇

    <黄 帝 外 经>卷 四之 包络火篇 少师曰:心包之火无异心火,其生克同乎?    岐伯曰:言同则同,言异则异.心火生胃,心包之火不止生胃也.心火克肺,心包之火不止克肺也. 少师曰:何谓也 ...

  • 《黄 帝 外 经》卷 一之 救母篇

    <黄 帝 外 经>卷 一之 救母篇 容成问于岐伯曰:天癸之水,男女皆有之.何以妇人经水谓之"天癸"乎?     岐伯曰:天癸水,壬癸之水也.壬水属阳,癸水属阴.二水者, ...

  • 《黄 帝 外 经》卷 一之 回天生育篇

    <黄 帝 外 经>卷 一之 回天生育篇 雷公曰:人生子嗣天命也,岂尽非人事乎?      岐伯曰:天命居半,人事居半也. 雷公曰:天可回乎?      岐伯曰:天不可回,人事则可尽也. 雷 ...

  •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肺金篇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肺金篇 少师问曰:肺金也,脾胃土也,土宜生金,有时不能生金者谓何?       岐伯曰:脾胃土旺而肺金强,脾胃土衰而肺金弱,又何疑乎.然而脾胃之气太旺,反非肺金 ...

  •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心火篇

    <黄 帝 外 经>卷 三之 心火篇 少师曰:心火,君火也,何故宜静不宜动?       岐伯曰:君主无为,心为君火,安可有为乎!君主有为,非生民之福也.所以心静则火息,心动则火炎.息则,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