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珍宝部·卷十一
相关推荐
-
古铜镜,价值超出想象
春秋战国至唐五代铜镜表面的包浆基本上有六种.1.表面呈黑漆色者,俗称"黑漆古"主要出土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黑漆古镜表面两面漆黑发亮,没有或很少锈迹,常隐约可见人影,十分可心.2 ...
-
民间故事:金银笋
传说从前的金银山连草也不长,金山,银山两座山头光秃秃的,只住着一户看山的年轻夫妻俩.后生熬不住山沟穷,一心想有一天能发大财,远走高飞,因此常常唉声叹气,祈求山神显灵,那怕让他捡个小元宝也好. 一天,后 ...
-
铜境的价格,铜境的鉴定方法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镜便已经出现了,很多镜子不仅仅有使用价值,还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因为镜子的背面,通常是刻有浮雕花纹的.厚实一点的镜子边缘平整,后面会用浅浮雕,高浮雕和镂空浮雕等技艺制作成蟠虺纹样 ...
-
绝世青铜境,精彩!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贵 族的审美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因而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样式单一的铜镜,这也促成了铜镜多样化发展的必然性. 铜镜是青铜文明的代表器物,可以说,它的一面是历史,另外一面表现的就是艺术.如 ...
-
青铜境分辨
中国古代最早用于照面的器具叫"水鉴",就是用瓦或者青铜制成水盆,以水照面.铜镜虽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但由于青铜本身的珍贵,所以很长时间内并非民用,仅被用于祭祀等特殊场合.到了战 ...
-
古人“点石成金”点出了什么
古人"点石成金"点出了什么 "点石成金"作为美谈传说,总是联系着神仙逸士,或是我们在明清小说里常常见到的,被借以讽刺那些闲极无聊,做着金钱美梦的俗不 ...
-
太平御览·地部·卷十一
○江东诸山 敬亭山 <郡国志>及<宋永初山川记>曰:宛陵北有敬亭山,山有神祠,即谢朓赛雨赋诗之所.其神云梓华府君,颇有灵验. 盖山 纪义<宣城记>曰:登盖山一百许步 ...
-
太平御览·果部·卷十一
○枳椇(音只矩) <毛诗·嘉鱼·南山有台>曰: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枸,枳枸.) <诗义疏>曰:枳枸树,高大如白杨,所在皆有.子着支端,支柯不直.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江南特 ...
-
太平御览·羽族部·卷十一
○鹦鹉 <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汉书>曰:献帝兴平玄年,益州蛮夷献鹦鹉三.诏曰:'往者益州献鹦鹉三枚,夜食三升麻子.今穀价腾贵,此鸟尾嫳有损,可付安西将军杨定国,令 ...
-
太平御览·兽部·卷十一
○牛中 <春秋潜潭巴>曰:宫有牛鸣,政教衰,诸侯相并.牛,兵之符也. 杨方<五经钩沉>曰:东夷之人以牛骨占事,呈吉示凶,无往不中.牛非含智之物,骨有若此之效. <穆天子传 ...
-
太平御览·资产部·卷十一
○猎上 <周礼·地官>曰:乡师,凡四时之田,前期,出田法于州里,简其鼓铎.旗物.兵器,修其卒伍.(田法,人徒及所当有.)及期,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辨乡邑,而治其政令刑禁,巡其 ...
-
太平御览·工艺部·卷十一
○博 <说文>曰:博,局戏,六箸十二棋也. <论语>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家语>曰:哀公问於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 ...
-
太平御览·方术部·卷十一
○相中 <宋书·高帝纪>曰:晋陵人韦叟善相术,桓修令相帝当得州不.叟曰:'当得边州刺史.'退而私於帝曰:'君相贵不可言.'帝笑曰:'若相中,当用为司马.'至是,叟谓帝曰:'成王不负桐叶之信 ...
-
太平御览·道部·卷十一
○服饵上 <神农经>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又云:饵五芝.丹砂.曾青.云母.太一.禹馀粮,各以单服,令人长生.中药养性,下药除病,此上圣之至言,方术之实录也.仙药之上者丹砂,次者黄金.白银. ...
-
太平御览·刑法部·卷十一
○象刑 <尚书大传>曰: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苗民用刑而民兴相渐.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纯,绿者.时人尚德义,犯刑者但易衣服,自为大耻.)中则杂屦,(屦,履也.)下刑墨幪,(幪,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