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한겨레>新闻网报道,经确认,政府以开发用于出入境审查的"人工智能(AI)"的名义,由于政府在未经过当事人的同意的情况下,向民间企业提供了约1.7亿张国内外人脸照片。
不仅如此,政府在仁川国际机场入境口设置了数百台摄像机,正在追加收集生物信息(人脸信息)。
仁川国际机场 2 号航站楼自动出入境控制系统/图源:<한겨레>新闻网
据<한겨레>新闻网报道,20日,共同民主党议员朴柱民(译,박주민)从法务部、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得到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两个部门在2019年4月签订了谅解备忘录(MOU),以2022年完成"人工智能识别追踪系统建设事业"为目标。法务部在出入境审查过程中将国内外人员的面部形象、国籍、性别、年龄等信息移交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部将其转交给民间企业,让他们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其目的在于识别没有护照等出入境人员身份和事前探测危险情况等,提高出入境审查。通过该事业,去年民间企业从法务部获取的面部数据中,外国人信息达1.2亿余件。企业将其中1亿件用于"人工智能学习",2000万件用于"考核算法"。以2018年为基准,法务部拥有2亿张以上外国人的脸部照片,其中一半以上是用来学习的。
韩国出入境人员的脸部照片也被用于"人工智能学习"。法务部在发给朴柱民议员的文件中表示:"在人工智能识别追踪系统事业中,使用了5760多万份(韩国人)脸部数据。"现行《出入境管理法》规定,法务部在入境审查时不收集、储存本国人的面部等生物信息,但保存了2008年引入的自动出入境审查的韩国人的指纹、脸部照片等。法务部表示:当时获得的本国人的面部照片、性别、年龄等信息已经移交给了科学技术部。
经确认,从今年开始,以获取"真实(real)数据"的名义,正在收集经过仁川机场出入境大厅的国内外人士的"影像"。也就是说,流向民间企业的面部图像信息量今后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仅去年一年,法务部就在仁川机场出入境审查台周围设置了包括△50台面部识别用固定相机△26台4面全向相机△12台旋转相机等共88台摄像机。政府计划,2019年至2022年期间,每年用100多台摄像机,共400台摄像机确保现场数据。
企业正在开发"一对多数"对照算法,对出入境管理区域相机拍摄到的人和之前在法务部登记的国内外数据进行对比。在入境处表现出"异常行动"的人也会和现有的登记数据进行对照,学习找出是谁。与现行自动出入境审查中一样,检查摄像机前的人物是否与护照照片上的人物一致的配比。制作事业提案书的信息通信产业振兴院(NIPA)表示:"追踪(追踪)出入境者的脸部,通过在闭路电视(CCTV)拍摄的照片和现有数据库(DB)内的照片进行比较,确认(照片中的人物)是否是登记的出入境者,直到找到与拍摄的照片相同的人物为止,都要查询数据库。"
人脸形象等是个人信息中可以用于特定个人身份的"敏感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个人身体、生理、行为特征等相关信息,以了解特定人的目的生成信息"等规定为敏感信息。为了向第三方提供或处理敏感信息,必须得到情报主体"另外的同意"。
法务部、科技部在未经"原主人"同意的情况下,一直使用该信息。法务部在发给朴柱民议员室的文件中表示:"经过从法务法人那里接受法律咨询等慎重的讨论,我们认为该项目属于出入境审查信息收集目的的范围,虽然没有得到信息主体的同意"。
市民团体等批评说:"这是史无前例的侵犯信息人权行为。"
信息人权研究所常任理事张汝京(译,장여경)表示:"在未经告知或同意的情况下,将出入境内外人的实际数据用于人工智能开发,并支援企业的事例在国际上也很难见到。这是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朴柱民议员表示:"人工智能识别追踪系统虽然有助于方便出入境审查,维护机场内的安全,但如果是该事业既涉及个人敏感信息,又未经当事人同意、没有特别依据规定的情况下推进的项目,就应该立即重新讨论合法性。"
在“捍卫人权”的民主国家,出现这种事情还是让人不由得感到震惊!其中的利害应该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开发ai技术这么简单了……
可能今年回国或回韩的小伙伴的脸部信息,已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采集提供给ai企业了,大家伙怎么看这件事情呢?
新闻链接:
1.https://n.news.naver.com/mnews/article/028/0002564671?sid=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