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内经》论五脏之通运

(0)

相关推荐

  • 【五脏各有其华】

    五脏各有其华的字面意思是:五脏的功能正常与否均可以在身体上反映.心其华在面.肺其华在毛.脾其华在唇.肝其华在爪.肾其华在发,五脏藏于体内,观面皮唇口发毛,可知五脏气脉虚实,这是中医的藏象学说,也就是五 ...

  • 心者,生之本,肺者,气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肾者,主蜇,封藏之本

    心者,生之本,肺者,气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肾者,主蜇,封藏之本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原文是: "帝曰:脏象如何?岐伯曰: 心者,生之本. ...

  • 肝脏对应的五行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分别对应我们的五脏,那我们身体的肝脏是对应五行中的哪一个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肝脏对应的五行属性,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肝脏对应的五行属性 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 ...

  • 五脏衰老有先兆,亚健康者可对视之!

    人之健康面色随气华而现,面部色泽随五脏精气之盛衰而变化.<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色泽乃五脏精气之外荣,上见于颜面.五脏精气充足者,则面色光泽明 ...

  • 『古方新解』《素问》五脏病机在临床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临床上运用<素问>病机十九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

  • 『古方新解』《内经》《难经》脉法拾萃

    历代医家关于"脉法"的论著及流派,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内经><难经>伊始,至近代为止,各家关于脉法的研究各抒己见,各具特色.然而,因医者悟性及知识面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内伤病

    病有感于外者,有因于内者,即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尽管中医对病因认识的主体思维是"审证求因",尽管临证多有外感合内伤者,尽管临证每有不易分辨外感与内伤者,但明辨外感与内伤,对临证者而言 ...

  • 『古方新解』小青龙汤治疗内伤病

    有学者认为,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就是为治疗内伤杂病而设.实际上,内伤病和杂病并不完全等同,<金匮要略>中所治为杂病,与李东垣所构建的"内伤学说"中的内伤 ...

  • 『古方新解』《内经》重阳气理论与治未病思想初探

    近几年来,中医药书籍与期刊对治未病论述可谓丰富多彩,而从<内经>重阳气理论探讨治未病思想者,寥寥无几.因此,从<内经>重阳气理论探讨治未病思想,将有利于中医治未病学术的深化与拓 ...

  • 『古方新解』《内经》“少火"理论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少火"理论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即平和的阳气,是与壮火相对而言的."少火"理论认为,元气需要少火的温煦,而壮火则能耗伤元气,即亢烈的阳气 ...

  • 『古方新解』《内经》误读析疑六则

    摘要:本文对<内经>中的"髀胻大跛,易偏枯"."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上下往来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