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广州的对外交流——以南越国考古发现为例

(0)

相关推荐

  • 对襟款式、丝线编缀,揭秘两千多年前南越王丝缕玉衣之谜

    文/图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臧克家先生写过一首现代诗<有的人>,其中有一句是:"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在西汉时期,许多王侯有一个更强烈的想法--让自己的 ...

  • 一日经行

    九月初三早八点,车子已经在仓颉公园边上等候,提前约好的人员也按时聚齐.下了半个月的秋雨终于停歇,天朗气清,那就迎着暌违已久的朝阳出发,开启一天美好的旅程吧? 出县城,过洛河,行行重行行,一路欢歌笑语, ...

  • 广东禁止出境文物(一)西汉铜屏风构件 01

    本来以为下半年都只能边看朋友圈里的游学和文博摄影了,边整理以前拍的照片了,没想到首都就是首都,国家博物馆就是国家博物馆,总有送上门来的展览,带来千里之外的好宝贝. 本来是等着上海博物馆的国宝大克鼎来北 ...

  • 广州出土的332件秦汉时期文物亮相国家博物馆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1.8月9日消息,"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将于8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9日. 该展览是首个在中国国家博 ...

  • 文物说史|汉风越韵润岭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易舜 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秦汉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岭南地区进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成果,为 ...

  • 穿越回秦汉时的岭南!国博“海宇攸同”展开幕

    8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联合举办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国博开幕.展览汇集南越王墓.南越王宫以及广州其他秦汉考古遗址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集 ...

  • 海宇攸同 - 广州秦汉文明考古成果展

    南域明珠 广州(古称"番禺") 位于中国南方, 扼珠江与南海之间的交通咽喉, 是中国大陆通向东南亚.印度洋沿岸 乃至欧洲和非洲的"南大门".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

  • 广州挖出一秦代遗址,考古发现令人费解:秦始皇有过跨海登陆战?

    1975年,在广州市区中山四路一带,考古专家挖出一座秦代造船遗址,大约建造于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然而,对于这一座秦朝造船厂,一些学者认为秦朝大约制造载重25吨-30吨的平底木船,但另外一些学者评价却令 ...

  • 秦汉时期的南越国是如何建立的?

    本 文 约 3290 字 阅 读 需 要 9 min 越人,是一甚为古老的族群,起源甚早.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的祖先走出非洲以后,一支沿着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岸,抵达中南半岛,再北上扩展,抵达珠江.长江流 ...

  • 秦汉时期南越国的精神文化

    内容提要:探討南越國精神文化,對認識南越國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南越王趙昧陵墓展現了富有特色的宗教意識.孝道觀和忠君觀念在南越國被廣泛認同.在他們處理與中央皇朝關係時,表現出歸順和割據傾向並存.離心與向心 ...

  • 秦汉时期西域居民人种分类和语言文字分布概况

    希腊史学家对葱岭以东的国家知之甚少,充满神秘感,古代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居民为赛里斯人,实属张冠李戴.希腊史学家对伏尔加河以东.西西伯利亚到中亚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言之不详.拟或也是月氏人的来源 ...

  • 在魏晋时期,人们日常交流的常用书体在魏晋...

    在魏晋时期,人们日常交流的常用书体 在魏晋时期,人们日常交流的常用字体,乃是草书,所以作为一种通行的字体,在读书人的群体当中,几乎无人不通,无人不晓,而对于当代人来讲,已经没有了这种交流环境,人们日常 ...

  • 公共基础知识:秦汉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

    以少胜多指的是战场上兵力处于明显劣势的一方,凭借天时地利和谋略战胜兵力强大的敌军.虽然兵力的多少往往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主要因素,但以少胜多的关键在于巧用天时.地利与人和,出奇制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两 ...

  • 【老照片】民国时期广州等地老照片

    【老照片】民国时期广州等地老照片

  • 唐朝时期,广州洋人横行霸道,黄巢来之后,做了一个疯狂的举措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开明的朝代,其对世界的包容性特别强.不过来自四面八方.各个民族的人多了,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时还会带来各种社会矛盾,比如种族矛盾等. 虽然唐朝时期世界还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