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思想之真义:作为方法的“无为”与“得胜无为”
相关推荐
-
《道德经》五十六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玄同思想是<道德经 ...
-
道家思想中,老子和庄子的“德”,究竟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老子的<道德经>下半部分"德经"的第一篇:堕落. 前面我们一开始聊过,<道德经>其实是"道经"和 ...
-
《道德经》的八字真言
东方既白 著 道家的文化和思想,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或许也正是因为与生俱来,所以尽管对我们如此重要,反而却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很多时候是感觉不到的.比如很多我们觉得,比自 ...
-
钟道长的提醒:把老子当“巫医”看,就会明白“无为”的真义
翻阅三年前的日记,钟道长的一句很不起眼的话,让我猛然醒悟:何不把老子当做"巫医"来看呢?而当时我还在这句话后边加了一句"荒诞之至"的评语. 现在想来,钟道长此言 ...
-
《老子》中的“无为”思想,是一种止盈思维
<老子>一书,历史上为其作注解的,不计其数,对其思想的解释,多如牛毛,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老子>一书,全书就五千多字,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长篇大论,写一篇博士论文,可谓字字 ...
-
《老子》解“中华十六字心法”的真义
作者:龍雲之子 著名的中华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五帝时代末,舜传天命于禹的记载,是五帝时代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500年前的<老子&g ...
-
《道德经》第二章:最难懂最有价值国学,什么是老子“无为”思想
《道德经》第二章:最难懂最有价值国学,什么是老子“无为”思想
-
论道家打坐的真义:心神打坐才是真打坐!
打坐的含义:心神打坐才是真打坐 打坐是道门中人为明心见性.修炼内丹而必须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又称"坐功."入定".打坐姿势不拘,心神打坐才是真打坐,行住坐卧皆是道. 心神 ...
-
人生的真义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甚么?究竟应该怎样? 这两句话实在难回答的很,我们若是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吗? 自古以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约有数种: 第一是宗教家,像那佛 ...
-
思想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方法—方法决定心态...
思想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方法-方法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动. 如果把上面顺序倒过来,一切就是空谈.没有稳定的心态,何来坚定的执行:没有有效的方法,何谈稳定的心态:没有正确的理念,谈何设计合理有效的方法.归 ...
-
破译辅行诀中的五味除五证(痞、寒、燥、滞、痉)的真义(廿五味药精经法图)
破译辅行诀中的五味除五证(痞.烦.燥.滞.痉)的真义(廿五味药精经法图) 这个廿五味药精经法图中,每两个五行相生的味可以除五证(痞.烦.燥.滞.痉)中的某一证,即:酸苦除烦:苦辛除痞:辛咸除滞:咸甘除 ...
-
上善若水不是老子的思想,老子说的是上善治水
上善若水?为何不说"上恶若水"?水善吗?不是说洪水猛兽吗?自从有了人类,水灾就从没间断过.水恶吗?不是说"水善利万物"吗?自从有了人类万物,谁可以离开水? 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