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30):良渚文化阴刻线真仿揭秘
相关推荐
-
古玉辨伪-从认识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开始(三)
由上所述,游丝刻阴线电磨笔尖机加工与古砣片游丝刻加工是很容易区别的,虽然都是作径向运动,但两者的痕迹却是相互垂直的,手工硬刻痕更不同(在后面"十一.游丝工,游丝毛雕"会详细讲解). ...
-
《古玉学步》目录
(1):古玉几个不可仿的特征 (2):图说古玉惊裂纹不可仿 (3):图说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 (4):图说古玉塌缩不可仿 (6):古玉的光气不可仿 (7):古玉的熟旧感难仿 (8):图说古玉皮壳难仿 ( ...
-
古玉识趣(107):风蚀沧桑良渚琮 巧用蚀料作仿工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工艺举例(2) 沧桑毕现良渚玉琮(图1): 图1-1 图1-2 难不讶异非常,惊叹人世沧桑.天然风蚀毋庸置疑,但是否真古到代依然需要一番考辨. 都整成这样了,难道还有疑问?那是当然 ...
-
高古玉良渚文化:良渚时期的玉器雕刻,纹饰,工艺详解
良渚玉器就是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玉器.这批玉器的雕刻纹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 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其雕刻纹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微雕杰作 ...
-
知砡行(2) 丁哲《史前玉器的阴刻工艺及阴刻特征》 之红山文化玉器学习笔记(一)
阴刻,是古代治玉最主要的工艺之一.所谓阴刻,即以各类工具通过刻划.磋磨.推磨.砣磨等方式,在玉器上制作凹槽.凹线的一种工艺,其本质就是工具与玉材之间的摩擦.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不同,工具.加工 ...
-
古玉界:良渚文化古玉,文明的曙光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
-
古玉界:良渚文化—玉三叉形器
玉三叉形器(图1) 通高4.8厘米,宽8.5厘米,厚0.8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呈白色,有黄斑.左右两叉平齐,各刻侧面相向的神人头像.中叉 ...
-
古玉学步(162):连线独立分特征 细识战汉乳钉纹
乳钉纹呈半球形突起,大约起自春秋.盛行于战国晚期至汉代.乳钉纹有些以阴线相连,有些独立成纹,大致可分为V字形连线乳钉纹.阶梯式连线乳钉纹和独立式乳钉纹三类. 1)V字形连线乳钉纹 V字形连线乳钉纹是将 ...
-
古玉学步(79):高清大图赏辨良渚真仿阴刻线
一夫之 5000年多前的良渚玉器,1毫米内刻画了3到5条线. 用的什么工具?肉眼如何微雕?简直不可思议,至今仍然是谜.所以良渚阴刻线依然是神秘的(图1). 图1-1 图1-2 图1-3 都不知其所以然 ...
-
古玉学步(107):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
一夫之 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带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高古玉的鉴赏者来说,把握这个砣刀技法的特征,对高古玉辨真识仿大有裨益. 高古玉的砣具阴刻线,在刀法的基础上形成技艺. (一)高古玉砣具阴刻线的刀法 ...
-
古玉学步(193):良渚刻线呈沧桑 附着沁蚀显包浆
良渚文化在工艺上的神秘之一就是良渚的阴刻线(参见<古玉学步(130):良渚文化阴刻线真仿揭秘>),良渚文化玉器的阴刻线带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特征(图1). 图1-1 ...
-
古玉学堂:工源阴线起,器源阴线生,从阴刻线了解玉文化!
玉文化陪伴了中华文明千年之久,远在文化初期,就已伴随文明发展.她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感情,融入了太多的智慧. 工源阴线起,器源阴线生.从简单的一条阴线起,琢玉陆续发展出了双阴线.阳线.起地.剔地.浅浮雕. ...
-
古玉学步(69):浮雕阴刻良渚纹 工序严谨如传神
良渚神徽被称为中国的"斯芬克斯",这个谜一样的图案以"琮王"为代表(图1): 图1 "琮王"为一枚黄白色的方柱体玉琮,内圆外方,高8.8厘米 ...
-
古玉学步(124):良渚文化纹饰的种类及工艺特征
良渚文化有神秘符号,其纹饰也带有神秘特征(参见<古玉学步(69):浮雕阴刻良渚纹工序严谨如传神><(79):高清大图赏辨良渚真仿阴刻线>). 良渚阴刻线有些1毫米内能刻画3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