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唐朝为什么没有灭亡?不是郭子仪的功劳,而是此人
相关推荐
-
为了平乱,他的家族牺牲了46人,功臣排第一却身败名裂
小珏说历史--<小珏说唐>系列二十三 请勿转载 说起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最出名的是郭子仪,他也是演义中的头号功臣.然而,在历史上细细算来,李光弼的功劳应该比他更大.不过在唐朝最后论功行赏时 ...
-
敲响大唐丧钟的「安史之乱」全揭秘 |隋唐史话连载13
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隋唐史话>连载13(点击看上篇),欢迎收看. 安史之乱是唐朝从盛世走向衰亡的转折点.经过八年的战争,北方经济严重破坏,户籍紊乱,朝廷控制的人口减少2/3以上,唐廷 ...
-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唐王朝带来了什么后果?藩镇割据成为心腹之患
提起唐王朝,估计大多数人心目当中浮现而出的字眼就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藩镇割据以及避不开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折点,使得唐朝从盛唐进入到中唐时期,可谓影响颇大.唐玄宗从励精图治转 ...
-
郭子仪究竟有多大功劳?战功只是一方面,维护了唐朝宗室的自尊心
历史鉴赏者 发布时间: 20-09-2410:10星问答计划创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郭子仪对唐王朝最大的贡献,那就是帮助唐朝皇帝们找回了自尊心.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皇帝就跟摆设一样,完全没有号召力. ...
-
安史之乱中被低估的奇才,以7000余人迎战9个月,歼敌11万!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先来简单梳理一下大唐这个盛世王朝的兴衰史.唐朝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统治289年,共传21帝.在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的影响下,唐朝打造出了万邦来朝的盛况:也因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导致 ...
-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世家大族为何也随唐朝一起走向灭亡?
安史之乱后从德宗到黄巢之乱前近百年时间里,唐朝依然维持了形式上的统一,唐中央依然保持了对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控制,安史之乱后的48个藩镇里,真正能长时间保持半割据的只有河朔三镇这三个,其他的藩镇虽然爆发过 ...
-
“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唐朝是我国五千年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层出不穷,每每引起极大讨论.虽千百年过去了,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个大唐,那个大唐辉煌灿烂,万国来降,百姓安居乐业. 就像有光就一定会有与 ...
-
“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假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公元755年,一场被定义为安禄山之乱的祸乱爆发,15万人起于范阳,之后就是千里烟尘,万里伏尸,大唐之辉煌,毁于一旦. 每每回想这一段往事,人们往往指责安禄山之无耻,认为这场大变,全因此人而起.其实,关 ...
-
安史之乱中,为什么唐朝北方的军队有好好的大唐盛世不过,却愿意跟着安禄山反叛?
安禄山起兵初期,整个唐朝估计没人敢相信这家伙居然会造反,深受玄宗宠爱的他不应该造反,玄宗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久久不能平复. 安史之乱前,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处于醉生梦死状态,他们觉得如此盛世最应该做事情是享 ...
-
安史之乱中,回纥两次抢劫洛阳,唐朝亲王、大将为何却旁观不动?
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在发动叛乱后,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先后攻下洛阳和长安,大半个北方都陷于叛军的铁骑下. 要不是张巡死死守住睢阳(今河南商丘, ...
-
安史之乱中,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太子李亨为什么急于称帝?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率领15万叛军,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攻陷了东都洛阳,然后继续西进,意图突破潼关重镇后直取长安. 唐玄宗李隆基用人失误,潼关很快失守,他惊慌失措,以亲征为名,带着后宫妃嫔及 ...
-
唐诗中唐朝上巳节的赛龙舟:三月三日天清明,两龙跃出浮水来
唐诗两首,看古代上巳节,繁多的亲水活动 上巳节是暮春重要的节日.说起暮春,都说花事凋零,仿佛不胜其悲,那通常都是小情怀.因为春天最浩大的不在花上,还是蓬勃的绿意和生机.相反人们从花事缭乱中退出来,能看 ...
-
安史之乱中,颜真卿听闻侄子家30人为国尽忠,悲痛写下祭侄文稿
755年十一月,正值寒冬时节,纷飞的大雪,为大唐的都城长安披上了一层雪白的外衣,街道上稀疏可见的几个行人,也被凛冽的寒风劝退,他们加快了自己的速度,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家中烧上一盆炭火,再温上一壶美酒,与 ...
-
悲剧的早熟—安史之乱中的羁縻府州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 在中国领土的最远端,常常可以看见石头或者碑上刻着"汉疆唐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