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联合肿瘤微环境干湿结合发4分 SCI

题目:Higher expression of cell division cycle-associated protein 5 predicts poorer survival outcom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高表达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与肝细胞癌生存较差有关

摘要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在各种癌症中均上调表达。然而,CDCA5的预后价值及在肝细胞癌(HCC)中致癌作用的潜在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作者对304个HCC样本进行组织微阵列(TMA)分析研究CDCA5的预后,并使用TCGA数据分析CDCA5相关的基因组特征。研究发现肝细胞癌中CDCA5上调表达,此外CDCA5高表达与HCC患者OS和DFS预后不良有关。富集分析发现,CDCA5高表达患者在细胞周期,DNA复杂和p53通路显著富集。miRNAseq和甲基化联合分析表明CDCA5表达和表观遗传变化有关。总之,作者的研究提供了CDCA5作为HCC致癌启动子的证据并指出CDCA5在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潜在功能。

流程图

结果

对304例HCC样本和50例正常组织使用TMA检测CDCA5的表达。通过配对t-test和未配对t-test发现HCC样本中CDCA5表达量更高(图1A和1B)。通过X-tile软件设置阈值,高表达CDCA5组与OS和DFS较差有关(图1C)。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DCA5是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图1D)。

图1 HCC组织中CDCA5上调表达并与生存较差有关

为阐明CDCA5促进肝癌形成的潜在机制,作者使用RNAseq数据分析高表达CDCA5和低表达CDCA5组的基因表达情况。高表达CDCA5组中,有1652个上调基因和1885个下调基因(图2A)。KEGG富集分析表明,高表达CDCA5组中细胞周期,DNA复制和p53通路显著富集(图2B和2C)。以上结果表明,CDCA5可以作为p53通路的下游靶点并通过激活肿瘤细胞增殖促进HCC癌变。

图2 高表达CDCA5组和低表达CDCA5组的差异表达基因

使用TCGA数据库中HCC的WGS数据分析HCC患者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高表达CDCA5组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发生TP53突变(图3A)。此外,高表达CDCA5组的TP53和CTNNB1突变负荷较高(表1)。CTNNB1突变会导致编码蛋白(β-catenin)的降解抑制和β-catenin的组成性激活,这一结果表明Wnt信号通路与CDCA5上调表达没有关系。

表1 高表达和低表达CDCA5组患者的突变频率

作者使用GISTIC 2.0分析各条染色体的拷贝数增加和缺失,研究CDCA5表达和CNV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表达CDCA5和低表达CDCA5组都存在拷贝数增加和缺失(图3B)。高表达CDCA5和低表达CDCA5组中分别有1035和436个基因发生拷贝数缺失(图3C),高表达CDCA5组发生拷贝数缺失的基因中有133个基因是差异表达基因,表明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拷贝数缺失有关。高表达CDCA5组发生拷贝数增加的基因为1245个(图3C),其中有149个差异表达基因,表明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拷贝数增加有关。尽管发生CNV的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存在部分重叠,但是大多数差异表达基因不受CNV的影响,表明高表达CDCA5组基因的差异表达与CNV无关。

图3 CDCA5与CNV的关系

miRNA的异常调控在HCC癌变中起到关键作用。作者在高表达CDCA5组中鉴定到44个上调表达的miRNA和113个下调表达的miRNA(图4A)。使用TargetScan鉴定到97对miRNA-mRNA,其中有65对miRNA-mRNA在高表达CDCA5组中具有显著下调基因(图4B)。其中has-mir-200b负调控29个基因的表达。

DNA甲基化失调与肝癌进展密切相关。作者使用WGCNA(详情点击:嘘!悄悄告诉你不用做实验就能发SCI的奥秘)将甲基化基因聚为不同modules(图4C)。高表达CDCA5与绿松石module显著相关(图4D)。将绿松石module中的癌基因与上调表达基因交叠,发现有6个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受到CDCA5上调的影响(图4E)包括TBX3,PPP1R14A,FHL2,CAMK1D,ZBT16和AKTIP。FHL2,CAMK1D和ZBTB16的beta值与与CDCA5表达成呈相关,而PPP1R14A的beta值与CDCA5表达呈正相关(图4F)。

图4 高表达CDCA5和低表达CDCA5组患者的表观遗传和基因表达分析

结论

作者基于304例HCC患者的TMA分析和TCGA数据的分析提供了CDCA5作为肝细胞癌启动子的证据和影响肿瘤微环境的潜在功能。本研究揭示了CDCA5上调表达导致HCC患者生存较差的潜在机制。此外,作者的研究强调了CDCA5靶向治疗在未来临床实践中的潜在价值。本文的亮点在于作者根据HCC患者的TMA数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并使用TCGA数据从miRNA,突变和甲基化方面全面分析了CDCA5基因与其的关系。但是文章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可以使用验证集对结果进行验证,同时从lncRNA角度研究与CDCA5基因的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