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解古典诗词里的颜色运用手法
相关推荐
-
经典欣赏:《晚春》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 ...
-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读范成大,知宋末诗风
有朋友问:"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是怎样的情景? 这两句诗出自<晚春田园杂兴>的第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晚年退居农村之后,根据四时节气春 ...
-
如何塑造诗歌的意境?
一.什么是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 ...
-
例解古典诗词的托物言志手法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1: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 ...
-
例解古典诗词的借事抒情手法
借事抒情是指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来抒情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来抒情.例1:"洛阳城里 ...
-
例解古典诗词的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
-
例解古典诗词情景与哀乐的四种手法
①以乐景写乐情 例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
例解古典诗词中的双关技法
双关艺术技法 双关,即一语双关,指在诗词创作中,利用词的同音或多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从而形成表达上委婉.含蓄的效果. 一.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 ...
-
例解古典诗词的4种互文手法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 ...
-
古典诗词里,有中国人的“诗和远方”
作者:杨金志 近些年流行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时常在想,什么样的"诗和远方",最能直抵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许,就是古典诗词和中国地理. ...
-
《诗词里的颜色排行榜》,《绝顶飞花令》,备战“颜色 动物”或“颜色 植物”,此文可读:)
[颜色相关第一名]白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 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唐·白居易)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鹧鸪天(宋·苏 ...
-
夜读| 中国古典诗词里的精神光芒
栏目:微视 读书这件小事,就像我们每天要吃饭一样,吃饭是身体的需要,读书是精神的需要.我们本来只是一个弱小的个体,却因为读书而有幸窥得万千生命,拥有整个人类的力量. 读书也是件极为私人的事情,张爱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