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时清官多
相关推荐
-
读通鉴(148)光武帝与高帝谁更强
读通鉴(148)光武与高帝谁更强一些 注:光武帝与高帝谁更强,这个问题是隗嚣问马援的,马援详细讲完光武的情况,隗嚣叹说,这是说光武比高帝强.王夫之也对此做过评论,认为光武取天下的难度是比高帝更困难.而 ...
-
公元30年 庚寅 东汉 建武六年——历史上的今天
公元30年 庚寅 东汉 建武六年 历史: 公孙述进攻南部 建武六年(30),公孙述田戎.任满进攻南郡(今湖北江陵),招其旧部,企图攻取荆州诸郡,无功而还. 耿弇等七将军伐公孙述 建武六年(30)光武帝 ...
-
读通鉴(151)吴汉攻占成都灭公孙述
读通鉴(151)吴汉抢钱,光武抢人 注:公孙述自知不敌却死战不降,这有点像日本人二战时候,美军要登陆日本岛,日军则做好全国玉碎一亿也不投降的准备,这就是今天日本人依然要拜靖国神社的原因.公孙述出身不像 ...
-
读通鉴(150)公孙述的小计俩与光武帝的大气运
读通鉴(150)公孙述的小计策与光武帝的大气运 注:公孙述两次派刺客杀汉名将都成功了,他就陷于这种小计策之中,而没有什么大的谋略,然而光武帝底下精兵良将太多,基本上前线大将的身死对于战局没有造成什么大 ...
-
读通鉴(152)马援与窦融的两种人生态度
读通鉴(152)马援和窦融的两种不同人生态度 注:光武帝治国上求稳,不轻言革新,因为说出去的话就收不回来,天下初定,则人情汹汹,想当官的人都伸长脑袋看着什么机会出现能让自己占个坑位,光武帝反其道行之, ...
-
不杀功臣的光武帝刘秀,为何灭族最大的恩人?
博古通达 文化,趣闻,演义 世界,生命,人文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故,多读书,多思考 午休读点书 来源 | 头条号青史子建 1 光武帝刘秀是非常优秀的皇帝,也被称为最完美的开国之君' ...
-
项羽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为何“楚汉争霸”时却无一人帮助项羽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西入关中,假借楚怀王之名,将原秦朝天下分为了十九块,自立为西楚霸王,同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然而,在此后爆发的"楚汉战争"中,却始终没有一个诸侯王帮助项羽,这又是为 ...
-
王景字仲通乐浪讲邯人八世祖仲,琅琊不其人。父王闳光武时列侯
王景字仲通,乐浪讲邯人也.八世祖仲,本琅邪不其人.好道术,明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问于仲.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因而家焉.父闳,为郡三老.更始败,土 ...
-
《容斋随笔·卷十一·燕昭汉光武之明》
<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 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 ...
-
李景汉:为什么中国人答话时, 要么含糊, 要么不说实话?
我因为在近二年里专从事社会调查,所以与普通人们多有接触的机会,就不得不理会他们的性质和习惯.社会调查者的最大本分是要实地调查社会的状况,搜集赤裸裸的事实,分析所得的材料,作出统计,供学者的研究.若所搜 ...
-
唐人及赵孟頫临王羲之《汉时帖》欣赏
<汉时帖>前二行为唐人写本,后段为元赵孟頫补书. <汉时帖>为王羲之<十七帖>中之一,然此为唐人临写本,旁有正书,与<十七帖>刻本不同.<汉时帖& ...
-
《资治通鉴》汉纪BC201:领赏时该说什么?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太祖高皇帝五年 公元前201年 腊月 甲申,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萧何封酂侯,所食邑独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小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 ...
-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九首七绝冠唐朝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 ...
-
王羲之《汉时帖》扫描版
王羲之《汉时帖》扫描版
-
刘伯温为何坚持要杀清官张昶?张昶得意时泄露的话,道出其中杀机
在古代封建制度的实行下,朝廷官员根据官级拿着俸禄,再加上有些官员拿人钱财替人办事的私密收入,其实在朝官员大多都是身家不菲的.可在明朝建立之前,却有一位身着满是补丁的衣服却还舍不得扔掉.皇帝下发命令后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