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讲——浅析滇东南早期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
-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考古的重要收获(文明之声)
栾丰实 ( 2021年03月20日 第 05 版) . 走过百年的中国考古,以自己的方式命名了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很多原本极其普通的小地名因为与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相关而著名起来,比如大汶口. 大汶口文 ...
-
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大部分自然科学一样比较晚.虽然1949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学习西方,与西方学者一起作了一些工作,也有所发现.如发现了河南彩陶文化,即后来更准确地认识为仰韶文化.还发现了山东黑陶文化,即后 ...
-
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2讲:《神秘的西伯利亚:最新的考古发现》
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2讲:<神秘的西伯利亚:最新的考古发现> 来源: 神秘的地球 时间:2018年4月10日 09:56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考古网(李宏飞 ...
-
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三)正统主流
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 (三)正统主流 后来儒家思想体系是怎样成为正统地位的呢? 秦暴政被推翻后,西汉初期沿袭秦制,仍分封诸侯,并用道家黄老思想治国,重用酷吏,严刑峻法,社会矛盾有加剧趋势.国家是统一了, ...
-
徐良高:考古学文化、文献文本与吴越早期历史的构建
本文探讨的是分布于东南地区,以土墩墓.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基本特征的考古学文化.这一考古学文化上承后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后期为春秋中期以后的吴.越两国文化,彼此之间一脉相承.由于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如木 ...
-
考古学文化、文献文本与吴越早期历史的构建
广告 吴越春秋校证注疏(增订本繁体横排)(张觉述作集) 作者:张觉 京东 本文探讨的是分布于东南地区,以土墩墓.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基本特征的考古学文化.这一考古学文化上承后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后期为春 ...
-
二里头考古学文化的三角恋,是造成夏王朝历史虚无的根本原因
从艾兰"夏代神话说"看中西方学界夏文化研究的差异_二里头 摘要:艾兰的"夏代神话说"是西方学界"夏文化"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也是中国学者最常 ...
-
「溯源甘肃」甘肃早期秦文化与华夏文明之源
[甘肃与华夏文明起源研究 甘肃日报西北师范大学联合推出] [溯源甘肃] 甘肃早期秦文化与华夏文明之源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张继刚 早期秦人世居甘肃陇右地区,自中潏(商朝后期)至秦襄公(前778年―前7 ...
-
“每月一讲”第十五期|李曙光:破产逃废债行为的法律应对(附课堂笔记)
5月28日,重庆破产法庭举办第十五期"每月一讲"学习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前来授课.重庆破产法庭干警和破产管理人协会成 ...
-
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
六大文化区系指中国早期的6个区域文化圈,是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的.它们分别是:北方新石器文化,该区系属于中国北方早期文明,以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中南部为核心区,又可细分为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市.北 ...
-
通天洞遗址发现5000多年前碳化小麦和黍 表明“草原通道”可能是早期东西文化交流主要路径
天山网讯(记者 赵梅报道)早在5000多年前,来自西亚的小麦,和来自中国华北的黍(黄米),可能沿着一条连接东西文化交流的"草原通道",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通天洞遗址" ...
-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5讲: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5讲: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