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不必求记,但须求个明白,看读写作四者每日缺一不可
相关推荐
-
有哪些曾让你过目难忘的古诗词?
有哪些曾让你过目难忘的古诗词?
-
陶渊明的儿子为何都智力低下
X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是一位既有才气又有性格的文人.可是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平庸之辈,且智力低下.这是什么原因那?原来,陶渊明平生淡泊名利,因耻于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他不满现实,又无可 ...
-
一日一诗 | 平凡,知足。
" 可能是年纪到了, 现在爱读陶渊明的诗, 喜欢他描绘的田园生活. 忙时下地,闲了弄书琴, 园中蔬菜绿,仓里有余粮, 孩子在侧嬉闹,欢笑满屋, 平凡.知足,但很幸福. 锦溪 音乐: 吴宇 ...
-
读书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读书法三题)
读书不二 俗云文无定法,读书亦然.选择哪种读书方法,首先取决于读书人的资质.说起资质,必须承认,人分三六九等,更有金银铜铁之说.如孔子所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 ...
-
《读书敏求记》
读书有用吗?也许无用,但不读书,自己无用!可能确实如此!让我们品阅古人如何读书吧!也许将有些收获,不过阅而知之!不是吗? 谢君关注.点赞.转发.收藏!愿有缘人得以阅一一为此:中华经典不再沉伦!好书难觅 ...
-
玉文化认知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
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 这是来自古文<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篇中的一句话,类似的语句还有朱熹的:"蒙惠者虽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这些语言大 ...
-
尽美还须求尽善——《论语》悟读【63】
决定一部作品的地位的,不是它的形式,而是它的内在价值--雨果 <论语>第三篇第二十五章: [原文] 子谓<韶>(传说是舜时乐舞名):"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
-
南怀瑾老师:读书做学问先求渊博还是先求专精
一.南怀瑾老师:孔子的"通识"教育 "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 ...
-
治病须求本,莫陷“局部脉”
之前文章我介绍过六部脉的正常生理状态,是言脏腑平脉+胃气脉+应四时脉才算作正常的生理状态,反此则病.这是以指下寸.关.尺,浮.中.沉的感觉变化来进行处方的,调病调脉,调方调药.但有时候却不能这么机械的 ...
-
书学金针:“字须求熟中生”!
董其昌论书有生.熟之说,历来引人瞩目,比如清代吴德旋便称赞说:"董思翁云,作字须求熟中生,此语度尽金针矣."然而董氏之论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却颇有歧说.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 ...
-
择友且须求三益——《论语》悟读【414】
一生交往重人品,永远为友看诚信. <论语>第十六篇第四章: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诚信),友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谄媚逢迎),友善柔(两面 ...
-
经典再悟:择友须求三益,克己宜守四箴
每天读国学 01-22 11:53 对联:"择友须求三益,克己宜守四箴."此联巧妙借用典籍中的名句,把深邃的哲理包含联内,让人过目不忘,时时警示自己,对于今天我们择友.修身仍有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