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札记(十五)】/ 傅安平


《论语》阅读札记(十五)

   傅安平

        人之长寿,于己是好事,能为人一场,阅历世间更多的春秋;但因为长寿,也免不了要经受时间跨度中发生的更多的苦难。

        孔子是圣人,思虑更为博大深沉,痛苦也是这样。

        孔子以前有个德行优秀的学生冉耕,不幸得了怪病,就要死了。孔子去看他,隔着窗子握着学生的手说:“这是命啊,你这样的人也会得这样的病,你这样的人也会得这样的病!”虽然很痛苦,但孔子还是很冷静。

        孔子快七十岁时,他唯一的儿子孔鲤先他而死了。他虽然承受着父葬子之痛,但也冷静地遵循了丧葬礼仪。

        孔子七十一岁时,他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先他而死了。孔子过度怮哭,开始默许门人违礼厚葬了颜回。

        孔子七十二岁时,他最贴心的学生子路先他而死了。孔子中庭向天大哭,从此不食肉糜。

       孔子七十三岁时,终于没能撑住,在风雨飘摇中溘然离世。

       如果不是多年连续的沉重打击,也许孔子能活得更久,能干更多的事,编更多的书,教更多的学生。

        但也可以这么理解,孔子如果不是因为长寿,活到七十三岁,他就不可能有弟子三千,不可能整编完成六经等。他因为长寿有诸大成,也就不得不接受老来很多亲近之人先他而去,和社会继续动荡不休,理想难以看到实现希望的无尽之痛。

        有人说过,每个人一生中的幸福和痛苦之和,都是一样的。孔子向来以“上达天命,下学人事”自许,他要承担的使命越重,做出的成就越多,他老来承受的痛苦应该也越多、越深重吧,所以他将意趣注入《易》《春秋》之中。

                      《卫灵公十五》

       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陈,可否译为“陈兵布阵”?夫子崇礼教,不崇兵事,这影响到他不为当世所用。夫子怨卫灵公问而不用,故忿恨而辞。

        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应根据“君子亦有穷乎”所问来翻译下一句。<个>子路生气来问“君子也有没办法的时候吗”,有点揶揄老师的意思。夫子反讽说,君子(我)受困很淡定,小人(你)受困就乱来了。

        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只能根据所问,来译所答。你以为我是靠多学来记住的吗?对啊老师,难道不是这样吗?不是,<个>我只是坚持不懈罢了(没有放松自己,没有更改信念,一以貫之地学习)。

        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路经常怼夫子。故夫子对他感慨地说,<个>子路啊,懂得(尊师之)德的人太少了。翻译应适当照顾到实际场景,照顾到对话人物各自的性格背景、相互关系等。

        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夫子受老子思想影响,但和老子理解不同。无为而治(天下)的前提,是自己有所为(仁德,其身正,不令而行),有所不为(不扰民,不伤害)。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不管,没有前提。魏征亦言“垂拱而治”,不同于无为而治。

        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叹惜夫子讲得再好,自己一生也不得其行,道无所施,往往仓惶而归。

         不以成败论英雄,就是这样吧。千里马者,不是因为真的跑了千里,而是因为志在千里,不在槽枥之间。

        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夫子赞赏正直无畏,但更推崇审时度势,尽力就行,不要做无谓牺牲。也是对他自己的阐释,对子路等的提醒。

        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为了成仁)生有所不为,死有所不避。舍身成仁的不少,贪生害人的更多,故言以诫。

        9.子曰:“远佞人。佞人殆。

        疏远能言善辩的人,他们很危险。夫子忘了,在不少人眼里,他也是佞人。苏秦张仪范雎等也被人认为是佞人。

        1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与好高骛远的区别。看要看远,做要踏实。远虑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11.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不是否定好色,只是认为人们好德不够,不是出于本性,只是为了利用仁德装饰脸面,作为手段。真正的反省。

       12.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夫子借柳下惠,讽在位者不用自己,如同窃位。有感而发。

        13.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个>遇事从来不问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遇事多问,总有收获。

        14.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像是在说现在人在群里聊天,言不及义,好行小慧,卖弄小聪明。

        15.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每谈君子,夫子好像说什么都对,拣好的说就行,君子的标准呢?没有固定标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16.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实力决定人际关系。

         17.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结合上句,意思不矛盾?又要看重实力,又要重视名声。

         1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要考察事实,处事公正,不能光靠听,也不能不听。

        1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是仁德的精髓。恕人,所以能仁。

         20.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个>我有所赞美过的人,那都是经过一定考查的。那些人(有所名誉者)的存在,是三代人都能保持公正处事的原因。

        21.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个>我还能看到史书上记载疑事,说有马的人会把马借给别人骑,现在没这种疑问了吧(借马很正常了,百姓受到仁义的教化)。

        22.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不能人云亦云,听风就是雨,不察而断。

        必须亲察,防止巧言乱德,众口铄金或名不副实。500年后司马迁写史继承了这种考察精神。

       2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道是不能被利用的,它始终在那里,宏阔无形。人有道,则道因人而得到弘扬;人无道,怎么吹捧还是无道,道也不会帮他。道不像财物,可以赠予就能成为有钱人。

        24.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人免不了会犯错(失误),这不算真错,有错不改才是真错。

         2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空想无益,学而得之。

         26.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夫子怎么想的?君子末必能大用,小人未必不能大用。人有主观能动性,不是固化的机械物品。带着成见去看人的过去,以人的过去判断他的未来,带入感太强,都不对。

         27.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个>对于百姓来说,仁比水火还重要。我见过靠近水火而死的,没见过靠近仁而死的。仁不害人。

         2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另言君子和而不同。道不同,也可和平相处就好。

         29.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仁德越好越受人(包括老师)欢迎。

         30.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内方,原则底限不动摇;外圆,灵活应对不拘泥。

         31.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放在现在也适用,先做好事,再讲报酬。如此而言,则房屋预售,电费先存,话费预交,会员费预交……都是不仁不义的行为!

          32.子曰:“辞达而已矣。

         这也是《论语》的语言风格,微言大义。

                 《论语》阅读札记(十六)

                         《季氏第十六》

        1.子曰: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名不正,则言不顺,则事不成。夫子主和派。

         2.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冉有主战派。冉有说话前后矛盾,夫子听出来了,非常生气,更生气弟子违背他的仁道的教诲。

        这一段,把 “颛臾”改成“台湾”,就可作为中国统一台湾的据典参考了。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但现在当官的人,不患人寡患己寡,不患人贫患己贫,欲壑难填。不管白猫黑猫,能搞到钱就是好猫,当代贪官哲学。

         读了这段,就能明白孔、孟不为君主所用的原因。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战争一旦启动,和平就会破坏。

        5.子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夫子维护君天下制,君为天下之主,反对民主,反对庶人议政。

        6.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所谓 益友,直谅多闻。

        7.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闲逛也不好?夫子没听说博学多闻吗?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好。

         区别在于,闲逛是无心之逛,不注意观察思考。吃喝也能促进产业经济。

         8.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夫子反对巧言令色,不做佞人,但又提三愆,过于察颜观色,和巧言令色又有何异?

         9.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畏天命,夫子何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后人有讲“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个>畏大人,敬畏身份与道德尊贵的人(非指地位,否则人心不服,培养奴性)。狎,太亲近,就不敬重。

        10.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生而知之,那是本能。

         学而知之,忘之八九。

         困而知之,带着问题去学,往往效率最高,更为实用,一点也不次。人的巨大潜力往往都是被逼出来的。

        1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九思。<个>看见的未必真,听见的未必是,脸色不注意就会沉下,态度不注意就会轻浮,说话老是不对心,做事老是不严谨,有疑惑不问清楚,愤怒了任性胡来,获得利益时不考虑是否合于道义。这九样毛病要时常自省。

        12.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不是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吗?那些认真生活,不欺不骗的“小人”也是有自己的道德原则的,夫子歧视。

        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个>夫子对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说教吗?开小灶的意思。下面夫子对孔鲤的话,也是对其他学生讲的话,夫子教无偏私。

       1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 。     

        夫人,作为尊称的由来。普通人应称君夫人。礼仪。(未完)

                        20191016,傅安平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傅安平,1974年生,湖北黄冈人,长江大学毕业,工学学士。现自由职业,业余写作,作品多见于博客,《当代作家》,《当代文学》等各公众号。《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家。

主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一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0)

相关推荐

  • 富贵索求不违仁——《论语》悟读【69】

    生而为人好富贵,富贵索求不违仁. <论语>第四篇第五章: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 ...

  •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0】

    #每日学论语#15.3 [原文] 子曰:"赐也,女(rǔ)以予(yú)为(wéi)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yú)?"对曰:"然,非与(yú)?"曰:" ...

  • 《论语》中关于“勇”的谈论

    <论语>中关于"勇"的谈论 勇,气也.--<说文>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故古文勇从心,恿. 下面我们看看论语中关于"勇" ...

  • 【​《论语​》阅读札记(五)】/ 傅安平

    <论语>阅读札记(五) 傅安平         鲁迅先生站在民国时代的风口上,去揪封建社会的尾巴辫子,狠批过孔子,说孔子"成为权势者们的圣人,终于变了敲门砖,实在也叫不得冤枉.和 ...

  • 论语演说第二十五集

    论语演说第二十五集

  • 钟振振杂谈诗词阅读(十五)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生活札记十五——腿脚

    腿脚很苦,人在世间几十年游移,全是腿脚的事,腿脚支撑起一架躯体很辛苦的走动. 腿脚有时能干些勇敢的事来,鲁迅先生踢鬼的那一脚就很庄严神圣.尽管世间对脚有些不公正的言论,但民间还是很器重,称一能干的汉子 ...

  • 日常练字 | 小楷 论语·公冶长(十五)

    论语·公冶长(十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复习技巧|文学类阅读答题十五招,招招有效!

    一.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思路]①关注句子本身的手法 ②关注关键词 ③联系上下文 ④最终落脚到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联系主旨)⑤如果问作用,还必须考虑句子所处的特殊位置(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等) [例题 ...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三十五篇,读后文感必然精进

    小编清晰记得,文言文启蒙从蒲松龄<聊斋志异>开始.父亲节衣缩食,购得许多名著和工具书,<词源>是那时新版,很厚实,偏贵重.那时追求一字一句地阅读,背诵了许多文言注释,培养了语言 ...

  • 文学原创•《诗话<论语>》第十五篇(31-35)作者 李学锐

    诗话<论语> 作者 李学锐 第十五篇  卫灵公 31.[吾尝章]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 整晚不睡不休息. ...

  • 日常练字 | 小楷 论语为政第二(十五)

    论语为政第二(十五):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 【网络阅读讲方法】/ 傅安平

    网络阅读讲方法 傅安平         现在浏览网上文章,有点像一场反无间道,因为网上不但文源浩瀚,劣文充斥,而且现在各家平台还利用越来越先进的计算机算法,记录.研究阅读者的浏览痕迹与偏好,针对性地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