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药
毛药
毛药,为茄科红丝线属植物红丝线Lycianthes biflora(Lour.)Bitter的全株。植物红丝线,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咳嗽,哮喘,痢疾,热淋,狂犬咬伤,疔疮红肿,外伤出血。
别名: 血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贵州民间药物》,十萼茄、双花红丝线《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珠草、耳坠子、帮梨子《福建药物志》,猫耳朵、野辣茄、山辣子《贵州中草药名录》。
入药部位全株。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入肺、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主治: 咳嗽,哮喘,痢疾,热淋,狂犬咬伤,疔疮红肿,外伤出血。
相关配伍
1、治支气管哮喘,红丝线30-60g。炖鸡服。(《福建药物志》)
2、治火疔,鲜毛药果叶,捶绒敷患处。(《贵州民间药物》)
3、治狂犬咬伤,鲜十萼茄250g。切碎,炒至黄色,再加酒750m1煮沸,成人尽酒量服完为止,其药渣擦伤口周围(勿擦伤口)。(《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采集加工:夏季采收,通常鲜用。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捣敷红肿。”
2、《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止咳,补虚。”
3、《福建药物志》:“化痰,利湿,消肿。主治痢疾,热淋,支气管哮喘,疔,扭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