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主要景观
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七律使得黄鹤楼名声大噪,享誉海外,从此黄鹤楼成为中国名楼中名气最大的楼阁。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楼址仍在蛇山头。黄鹤楼一共有五层。高50.4米,相当于16层楼房,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黄鹤楼景区荣誉:国家A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它两大名楼分别是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
文学名篇:唐崔颢《黄鹤楼》,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阎伯理《黄鹤楼记》,毛泽东《菩萨蛮·登黄鹤楼》等。
岳阳楼
中国十大名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这句被中国历代士人奉为立世格言的名句,也使得岳阳楼闻名于天下。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现在的岳阳楼为1984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地面海拔54.3米。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文学名篇: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杜甫《登岳阳楼》,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崔珏《岳阳楼晚望》,唐刘长卿《岳阳楼》,南宋陈与义《登岳阳楼》等。
滕王阁
中国十大名楼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因李元婴曾被封为滕王,故冠名“滕王阁”。

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于1989年建成。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历史名篇:唐王勃《滕王阁序》,唐张九龄《登豫章郡南楼》、《登城楼望西山作》,唐杜牧《滕王阁》,唐白居易《钟陵饯送》,唐张乔《滕王阁秋望宋》,唐王安石《滕王阁》,宋苏轼《登滕王阁》,宋辛弃疾<<贺新郎>>赋滕王阁,宋文天祥《滕王阁》等。
鹳雀楼
中国十大名楼

若论自古吟咏楼阁的诗文,除却名扬天下的《岳阳楼记》、《滕王阁序》、《黄鹤楼》,便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

因诗扬名的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如今的鹳雀楼1997年重建,高度为73.9米。历史名篇: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唐李益《登鹳雀楼》、唐畅当《登鹳雀楼》等。
蓬莱阁
中国十大名楼

“八仙过海”、海外三仙山、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这些流传甚广的传说无不与蓬莱阁息息相关。自古相传蓬莱是仙山,而山上的蓬莱阁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蓬莱阁历称“蓬莱仙境”。

蓬莱阁在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1982年与水城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有32800平方米。是由三清殿、吕祖殿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阁楼、亭坊组成的建筑群,统称为蓬莱阁。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极顶,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5A级旅游区。
阅江楼
中国十大名楼

为楼阁写记的文人墨客有很多,可是皇帝却极少,明太祖朱元璋就曾亲动御笔为南京的阅江楼写下了《阅江楼记》,不仅如此,他还下令所有大臣都要写并进行评比,最后,大学士宋濂榜上有名,最后还入选了《古文观止》。君臣同为一楼写记,真是古今少有,一时佳话,但这座楼却一直没有建成,就是有名的“有记无楼”。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下诏在狮子山顶建造阅江楼,但终因种种原因未建成。直到2001年,阅江楼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南京阅江楼高五十二米,共七层,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历史名篇:明朱元璋《阅江楼记》、《又阅江楼记》,明宋濂《阅江楼记》。

天心阁
中国十大名楼

天心阁是长沙的古城标志,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垣高17.5米,地势海拔60余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

天一阁
中国十大名楼

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楼是哪座名楼?估计知者甚少,那就是天一阁。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天一阁现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是: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大观楼
中国十大名楼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南2公里的滇池岸边的大观公园内,距市中心约6公里,与西山森林公园隔水向望。大观公园有近华浦和大观楼、楼外楼、花圃和柏园等游览区。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优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观楼始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大观楼题匾楹联佳作颇多,最著名的当属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的180字长联,号称“古今第一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

西安钟鼓楼
中国十大名楼

西安钟楼位于古都西安的正中心,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中心建筑。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曰“景云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汉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中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中国十大名楼

西安鼓楼也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在鼓楼第三檐下,南北各悬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盛地”,北匾为“声闻于天”。“文武盛地”最初是重修鼓楼竣工后,陕西巡抚都御史赵可怀于明万历十八年(1580年)所题。北匾“声闻于天”则相传是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两匾长8米,宽3.6米,为蓝底金字木匾。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鼓楼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棱恩殿的一座大体量的古代建筑,且在中国同类建筑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无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性方面都属于同类建筑之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