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注崔公入药镜白话版(一)
解注崔公入药镜白话版(一)
南宋 了真子萧廷芝原著
无始洞 转述
先天炁,后天炁,
先天炁就是天元一炁,从天枢的位置上同贯注进来。后天炁就是地元一炁,从地枢的位置下面贯注进来。
得之者,常似醉。
倘使人能够把握斗柄之机,运使阴阳之气,进入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状态,自然就会身心和畅,如痴如醉,连肌肤也透出爽意,可谓是美在其中了。
日有合,月有合,
月感受日而有光明,每月的晦日之后消隐,又在每月的朔日之后显露,晦朔之间,阴阳合璧,从阴魄中孕生阳魂,阴渐渐为阳所化变,月形因而再次出现。月进入晦时,类似于一年的终结。月至于朔时,类似于一年的开始。随着时间的走移,月从朔日开始感受日光,在丹理而言,就是水中生银。到晦日,月的光明消尽,在丹理而言,就是金水二物,或者说是情性二者,自相包裹。此正如《参同契》中所说:“月晦日相包,隐裁其垣廊。”
穷戊己,定庚甲。
金液还丹,没有土的作用,是不能夺造化之妙机的。真土太重要了,不可不深究。《古歌》里面说:“五行处处有,何处为真土”《悟真篇》也说过:“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合四象不成丹。”
庚,在方位而言是西方,在五行而言是指金。甲,在方位而言是东方,在五行而言是指木。木、金分别位于东、西两方,怎样才能使金、木二者相交并呢?这就必须仰仗黄婆。通过黄婆的媒合作用,金才会生水,木才会生火,水、火都达到一定量的时候,金、木自然就相交并了。刘真人的《象先歌》说:“庚要生,甲要生,生甲生庚道始明。”西华圣母也说:“生甲生庚,堪为大丹之祖。”
真土,于八卦而言,在坤位。
上鹊桥,下鹊桥,
这是作者又再指示上、下两个根源。鹊桥,本是指天河。人如果能够发挥好上、下二源的作用,就好比天河的流动旋转一样的话,上上下下,就没有穷尽了。
天应星,地应潮。
天上的星辰,有斗柄运转的现象。地上的海潮,有因月的盈亏而发生潮汐的现象。丹道修炼,与天地自然的这些精妙现象,在理论上是相通的。《元枢歌》中说“地下海潮天上月”,就是这个意思。
起巽风,运坤火,
气息,就是风。火不会自动延烧,必须假借风的力量来吹动它。《钟离丹诀》里面说:“陈药凭巽风。”《还源篇》也有说:“吹嘘藉巽风。”
运,就是动的意思。坤在八卦中,位于西南方的位置,那里是水、火发生的根源,也是它们聚合的地方。
入黄房,成至宝。
在经过巽风、坤火足够的作用之后,上、下二源注入的先后天炁凝结,就可以放入黄房之中,这是无上的至宝,也就是结成了金丹。黄房也叫作黄华、玄关一窍,因为是真土的缘故,所以称作黄房。
水怕干,火怕寒,
金丹结成以后,需要通过温养过程来煅炼烧制,这个过程全靠用火的工夫来调节。在热力过头的时候,要添水。在热力太弱的时候,要运火。添水太多就会泛滥,太少又会干燥。运火太多就会,太少又会寒冷。所以金丹在温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法度,添多少水,运多少火,都需要小心,务必把火力一直保持不燥不寒的状态,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
差毫发,不成丹。
温养过程中用火的时候,必须细心谨慎地调节热力,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不合适,也会导致天地悬隔般的严重后果。这与《悟真篇》里“毫发差殊不作丹”的诗句,含义相同。
铅龙升,汞虎降,
铅,在五行而言配的是火,但在四象而言配的是龙,而龙是沉潜在下的。汞,在五行而言配的是水,但在四象而言配的是虎,而虎是浮窜在上的。《太白真人歌》里面说:“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控制住龙沉潜的特性、虎浮窜的特性,自然就能使沉者升,而浮者降了。
驱二物,勿纵放。
在控制沉潜的铅龙升上、浮窜的汞虎降下之时,一定要把握住,千万不可稍有放松,否则就会失去对铅龙和汞虎的控制,不能听任其回到龙沉、虎浮的状态。《悟真篇》里面曾说:“既驱二物归黄道,怎得灵砂不解生。”,可供参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