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精品:《秦始皇登峄山纪功刻石》
相关推荐
-
李斯《峄山碑》,篆书放大手机版
印谱印人印讯 李斯<峄山碑>又名<峄山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李斯书,高218厘米,宽84厘米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 ...
-
《峄山碑》原石已不在,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 ...
-
秦峄山碑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东巡时所刻,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 立郡县的功绩. 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 ...
-
秦汉小篆巅峰典范:峄山、泰山碑,袁安、袁敞碑,你更中意谁?
众所周知,对金石书画创作者而言,大多绕不开两个字:篆书!而其中又以秦汉小篆对后世之碑刻铭文.篆刻治印.书法创作都影响深远! 在目前已知留存于世或发现的秦汉小篆碑刻中,又以先秦李斯的<峄山碑> ...
-
乙酉九月从李元甫宫谕再登峄山 明.于慎行
旧隐名峰岱岳前, 重扶秋雨上层颠. 阴厓尚驻千春草, 险磴争飞万木烟. 河势遥分双白练, 山形近作九青莲. 狂来欲问巴渝客, 得似华阳几洞天. 于慎行(1545-1608),字可远,一字无垢,东阿(今 ...
-
登峄山绝顶有怀贾大卿石葵 明.于慎行
兹山一何高,岱宗青未极. 峻削玉芙蓉,去天不盈尺. 我来啸良偶,杖策探奇迹. 窈窕寻幽壑,岖嵚扪绝壁. 俛首瞰虹霓,四望寥天一. 重阴万里生,游目忽不怿. 睇彼东南陬,山川含奥邑. 沧浪如衣带,半挂青 ...
-
九日与张古松登峄山 明.李时行
高秋逢令节,空值客中身. 纵有登高兴,知无送酒人. 霜催南浦雁,烟黯隔江蘋. 莫折黄花看,羞君白发新. 李时行,明广州府番禺人,字少偕.嘉靖二十年进士.知嘉兴县,迁南京兵部车驾主事,坐事罢,遍游吴越. ...
-
九日游峄山入洞过石梁登自山最高顶 清.王元枢
峄峰累嵯峨,秋磴纡回互.履节展高兴,呼侣逐幽步. 鱼贯下曲窦,猱攀凌窄路.沈入沓书冥,渐出豁天曙. 巨石忽硉矹,夹溪相牴牾.飞梁悬千仞,微命争一度. 过险悔轻蹈,定性却重怖.默默立巉岩,遥遥肆指顾. ...
-
同张容与登峄山 明.陈琏
凫绎奠东鲁,翠色高崔嵬. 有时发霞采,照耀金银台. 兹游获胜览,顿觉襟怀开. 探古访灵迹,登高轶浮埃. 何当淩绝顶,翘首望蓬莱. 陈琏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 ...
-
小篆体系课《峄山刻石》结业展
图丨蒋东平老师 老师寄语 每一段认真对待过的时光,都值得珍惜! 自<峄山刻石>小篆课程开设以来,有许多回忆令人感动. 有这样一位同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直播看作业时,有一位同学的作业,总 ...
-
唐《纪太山铭》刻石
唐<纪太山铭>刻石,又称<唐摩崖>.<纪泰山铭><东岳封禅碑>.<泰山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亲 ...
-
文字之美极于小篆的杨沂孙,临习的秦代刻石,几乎可以乱真
导语:杨沂孙篆书的风格面貌可分为两个时期,传统期与创新期.前者属于对二李.徐铉等传统派的借鉴与学习,后者是取法邓石如之上的推陈出新.总体来说,两个时期所呈现出的线条感.结构感与风格特征都迥然不同. 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