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马玉谦的散文《遥远的龙角山(11)不是芋头惹的祸》

(0)

相关推荐

  • 我的职教生涯(19):后勤改革艰难起步

    学校推行全员聘用制后,金校长以及学校的一些材料中都不止一次地提到:"后勤改革走在了前面""后勤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排头兵""我校的改革是从后勤开始的&qu ...

  • 春节我在岗 | 春运“老兵”的“新身份”

    老王的第"1"个春运 "有烦事,找老王,老王是个热心肠" 一提起甘泉北站区小食堂炊事员王长胜 站区认识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原本是桥隧工的老王 有着38年的工作 ...

  • 【最佳案例之二十四】“五小五大”工作法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报送单位 /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煤公司党委 [摘要]作为企业后勤餐饮服务单位,如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打通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满足职工日益提高的健康饮食需求?高煤公司食堂党支 ...

  • 《连队的食堂》 杨永

    简介 诗 人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 ...

  • 杜绝集中进餐,赵徐老年公寓送饭上门

    一直牵挂着老家小区的防疫管理,尤其担心老年公寓自我隔离做不好,年后拜年,老年公寓是重头戏.虽然病毒不是专门喜欢老年人,但是从死亡病例来看,年龄大,有基础病的,中招最多.初二去时,一心渴望能够被阻隔在外 ...

  • [黄石文坛]马玉谦的散文《遥远的龙角山(12)1961年的春天 》

    1961年的春天  1961年元月,距离春节大约还有一.二十天的时候,龙角山的家属食堂宣布解散了.人们要告别大锅饭回归家庭去吃小锅饭了.   但是一个新的问题亟待解决,许多家庭没有做饭的锅.   在兴 ...

  • [黄石文坛]马玉谦的散文《遥远的龙角山(10)公共食堂的故事》

    公共食堂的故事   在那个难以忘怀的夏日里,我穿着美丽却过于长大的裙子,红艳却并不合脚的鞋子,扭捏尴尬地行走在龙角山的黄土公路上,去参加龙角山镇城市人民公社的成立庆典.   这个藏在记忆深处的日子,这 ...

  • [黄石文坛]张海青的散文《古樟新韵》

    古樟新韵 在千年古镇金牛有一棵颇富传奇色彩的古樟,这棵古樟就生长在虬川河畔我的家乡--金山咀. 金山咀坐落在田畈边的一个丘陵上,整个湾子呈箕形,族谱上称之为"金箕地",这估计跟我们 ...

  • [黄石文坛] 赵辉的散文《情系芜湖路》

    情系芜湖路   2010年的夏天,只身一人来到黄石,人生地不熟,有一个同事兼老乡到路上接了我,他是隔壁城市的,看他性格豪爽,几句话下来我们也便熟识起来.   公司当时在亚光新村,出门就能看到磁湖,过往 ...

  • [黄石文坛]张维友的散文《转角的背影》

    转角的背影  下午在校外巷子买完饭,准备回校的时候,偶然间在巷子的转角处看到了那位许久没看到的老太太,老太太的肩上依旧是挎着一个破旧的行李袋,行李袋的两根提绳经过长时间的磨损,被提成了两根黑黢黢的&q ...

  • [黄石文坛] 赵辉的散文《五月的雨》

    五月的雨  近来黄石多雨,大风刮过破坏力极强,有人财物受损,有人为此感伤,一场大雨,城市又成了一片汪洋.   去接儿子放学,天气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下起雨来,于是抱着他飞奔上车,任冰雹劈头盖脸打下来, ...

  • [黄石文坛] 文思棋的散文《江畔寻春记》

    江畔寻春记  "东风夜放花千树.""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古诗词中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温暖浪漫.   若要找寻春天的足迹,大概是要挑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或傍晚 ...

  • [黄石文坛] 文思棋的散文《樱花落》

    樱花落   樱,一个很美的字,是一种花的名字.   和大多数花一样,樱花依木而开.看到这个字,你仿佛能看到漫天的花如梦似幻般在枝头挤着.闹着.笑着,花树下,一个正值妙龄的女子秀眉微蹙,裙裾飘香.或许还 ...

  • [黄石文坛]张维友的散文《乡野》

    乡野 经常会在人们的聊天中听到或者在书上看到有人指着某人骂,骂他是个乡野之人.乡野之人是个贬义词,就是说人土!十足的乡巴佬!身份地位低.但是在今天,我却觉得"乡野"是个褒义词.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