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评诗词(二)

诗画田园(金庆新)

金风约我写秋光,正是枫红野菊黄。
稻穗牵云千里秀,芦花浮水一湾香。
馋时垄上烧毛豆,倦了篱边醉夕阳。
扯片流霞铺块地,赊来暖日晒新粮。
(2022·02《中华诗词》)

        何江点评:田园风光历来为古今中外诗人词家所青睐,因之描写、歌颂、吟咏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尤以诗歌居多。自五柳先生至有唐一代,田园诗已成一脉、一派,其中上品俯拾即是。当代人若写好田园诗,确属不易。古代诗词中,写秋景,以悲秋为多。该诗写秋景却是以喜秋为旨,令人耳目一新。在当代田园诗中,当为上乘。起句一个“我”字,统领全篇,句句不离我看、我闻、我做、我感、我想。全诗语言朴实、流畅,通俗易懂、结构严谨。而且意象清晰、生动,画面视觉感强烈,色彩斑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并伴有味觉器官的感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金风、红枫、黄菊、稻穗、白云、芦花、毛豆、新粮,都是秋天的代表物象,选取准确、形象,无一句离开秋景。结句由实转虚,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给予愿望。八句诗紧扣题目,用诗的语言绘就了一幅秋日田园图。诗中没有出现“欢”字、“喜”字,然而作者的欢喜之情跃然纸上。诗题与内容的关系,要像灯谜中的谜面与谜底的关系,紧紧相扣,不能有缝隙。这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往往一首好诗,由于没注意诗题与内容的关系,立题不准确而减色不浅。
        本诗作者在这方面很是老道。如果硬要说蛋中有骨,该诗颔联的“秀”、“香”还需商榷。似应换两个更加确切的字,使之完美无瑕。

西江月-遣兴

清风细雨

慕茗四时故事,闻香一盏功夫。那些散落悄藏书。留白泛黄随处。

拈起念回知否?放飞兴寄昭如。茶光有序有相扶。值得淡来浓去!

细语此词以“书““茶”为媒,出以新颖的构思,高妙的词境,清新的风格,潇洒的语言,呈现了词所特有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寄“遣兴”于叙事描绘,寓工巧于自然浑成,情致婉约,音调谐婉,飘逸之外,隐现自己的闲情雅趣和高标心志,是诗人热爱人生,珍惜时光的真情流露。可谓“言近旨远,森秀幽淡之趣在骨”(周济语)。在这疫情的愁云中,体味一下人生的潇洒出尘,在品茗读书中“淡来浓去”,抑或也是一味疗治心灵苦闷的良药呢。

刘占才
红叶情
清霜弄笔点金秋,片片丹华画上流。
原是枫红情未老,伊河倚岸待归舟。

韩晓光赏评:

首联浓墨渲染,淡彩铺垫。转句风回路转,紧扣主题,枫也人也,以火热激情静待归舟远航,妄言老矣!

结句几个动词略嫌堆砌。“倚”改“彼”或更赋有空间感和想象力。

吕 婧
公园闲步见红叶飘落
小径时来瑟瑟风,经霜落叶叠成丛。
偶然拾起翻看久,回忆新添一抹红。
刘占才试评:

  吕婧诗友这首绝句,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公园闲步见红叶飘落,在平静的叙事中,写出了对红叶的挚爱和红叶给自己留下的美好印象。

  前二句是从面上描写。写风吹落叶的场景,为下文点上刻画做铺垫。后两句由面及点,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感受,表达了对红叶的挚爱和红叶给自己留下的深深的美好的印象。“拾起翻看”而且很“久”,这一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红叶爱之深,情之切。“回忆新添一抹红”,写出了红叶在自己头脑中的美好印象。这句诗语气平淡,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红叶给人们的记忆留下的“一抹红”是什么?可以是喜庆吉祥,可以是热烈奔放,或者是顽强斗志,革命精神。这里的“一抹红”到底指什么?相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韩晓光
枫林漫步
秋风瑟瑟叶飘萧,逸兴遄飞过野桥。
一路枫林红似火,身心仿佛在燃烧。

高宏宇简评:

  首句点出大背景,秋风瑟瑟,枯叶飘萧,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情境,多会让人情绪低落,可是诗人却是“逸兴遄飞”,信步踱过“野桥”来,超乎寻常的情致,想来也会有不凡的见闻体验吧。果然不让人失望,转句“一路枫林红似火”,一扫前景的萧瑟,呈现给读者一片火热秋光,结句顺势而上,升华主题,无论是季节的秋,还是人生之秋,只要“逸兴遄飞”,就会欣赏到别样的风景,甚至燃烧起来,给自己、给他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大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之势。

刘丽秀
惜红衣·秋枫

塞北秋来,车前梦有,几回风骤。好景谁教,红情复依旧。而今漫理,始一片、情思知否。听久,正说笛声,似相逢时候。

云山认取。密雨迎时,秋心自如酒。年年太息别后,怯回首。忆把小窗消息,曾写一灯如豆。怕人来多少,无解此中清瘦。

张志田赏析:

  惜红衣,属南宋姜夔自度曲。以姜夔《惜红衣·吴兴荷花》为正体,里有“红衣半狼藉”句,取其句意为词调名。此调宜于抒情写景。

上阕情景交融。起句交代时间地点交通工具。塞北的秋天到了,驱车自驾游自然会欣赏到做梦都想看到的景色。不用别人告诉,对红枫一往情深,是必赏之秋色。作者紧接着宕开一笔,今提起赏枫之事,自觉那片枫林美不胜收,滔滔不绝。正与人说着听到轿车鸣笛,爱人回归,又能和心上人重逢了!

下阕又提重回故山赏枫,赶上秋雨绵绵,虽有些秋寒,但赏枫热情不减,心里还很暖。年年赏枫之后不忍离别。害怕回忆留恋之情形。现在看看手机微信以往留下的信息,曾经写过自己独守孤灯的心境,恐怕有多少人读过,都难以理解自己思念爱人之情形。

作者借写秋枫之笔,表达自己和爱人赏枫之浪漫和幸福的爱情生活。此词感情丰沛笔法娴熟,如一曲琵琶娓娓道来不绝于耳。个人认为是写红叶的难得之作!

何少秋
红叶情
百里橙黄妆大地,枫林炫彩耀苍穹。
朱皴裂掌筋虽老,渲染青山梦未空。
久浴霞光迎丽日,时尝苦雨饮凄风。
寒宵冷月凌霜后,亮出秋心一片红。
秦淮赏析:
  何老师的诗成熟稳重,往往能沉淀出生活的哲思。整首诗由形入品,文字娴熟,贴切。深刻描绘出红叶饱经风霜洗礼后的洒脱和淡然。尤其尾句“亮出秋心一片红”更显红叶历尽坎坷从容如磬的高贵品质。
  “西山红叶好,露重色欲浓”红叶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饱经风霜沾满岁月的风尘,才能淀积出生命的成熟和美丽。诗言其志,作者坚强豁达的心志可见一斑。

盐城大洋湾赏晚樱(其三)

钟振振

梨花月对杏花风,高下谁分白与红?

一例输他樱若雨,胭脂冰雪两融融。

起承句写梨花之白与杏花之红,那个更美,孰分高下,似与晚樱无涉。转句“一例输他”道出赞美晚樱主旨,至此读者顿悟。结句以“胭脂冰雪”坐实。这种写法很是新颖别致。

吐鲁番秋望

星汉

昨夜西风过雅丹,绿洲暗改旧容颜。

秋光一抹残阳里,红树遥连火焰山。

“西风”、“暗改”、“遥连”暗接之法咬合严密。“雅丹”、“秋光”、“残阳”、“红树”、“火焰山”,读罢眼前便是一片红色,真巧于斡运也!

无 题

天许

梧桐深锁一庭烟,冷月无声照不眠。

恰似某城春正好,有人愁度看花天。

“梧桐深锁”、“冷月无声”、“不眠”渲染低抑的氛围,“春正好”与“愁度”形成强烈反差。或寄托难言之隐痛?或莫名之情思?或苦涩之情怀?此无题之妙!

喜 雨

王跃平

少雨多风大漠情,今宵满地忽晶莹。

几回欲卧窗还启,不为风声为雨声

夜半无眠,几回启窗,只为听雨。首句“少雨多风”与尾句“不为风声为雨声”咬合严密。重字妙用,亦可增色。

挽彭德怀元帅

杨启宇

铁马金戈百战馀,苍凉晚节月同孤。

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

“三宿草”与“万言书”相衬,已然很有张力,前面再加上“冢上已深”、“人间始重”,则更增添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痛惜与悲凉。

写在母亲节

晋风

不敢轻言写颂吟,去年握笔到如今。

已将字典全翻遍,无有一词能称心。

诗人对描写对象“母亲”不直接着墨,而是通过描写自己欲“颂吟”而又苦于长时间找不到更“称心”的词汇,以表达、衬托被描写对象“母亲”的伟大。此谓“侧写”,亦叫“暗写”,这种技巧往往有正面描写所不及之功效。

本平台推介:

要真情不要伪情,要至情不要矫情,要常情不要畸情;有情趣,有情理,有情味;近人情,真性情,不做作;感情自然,语言自然地好诗词。

点评人:李下蹊

山顶野菊

作者/张明新

不在东篱在北山,苍松幽处白云间。

浓香丽色无人赏,自与清风相往还。

李下蹊简评:平实。前两句写生长环境,首句否定而后肯定,次句是首句点出北山后的具体化,写野菊生长在北山之苍松幽处,白云之间。用两个内部结构相似的句式构成,自然形成旋律,久吟而愈觉上口。第三句转而写野菊之香色,用“无人赏”来转折,第四句复转,写野菊自与清风往来,透出一丝潇洒孤傲之气。如舍弃“无人赏”之若含幽怨之语,似乎更佳。录送人杨诚斋之《野菊》供识者同赏。“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山行

作者/宋善岭

为养悠然闲散心,又随晴日入山林。

观鱼犹喜荷塘浅,策杖何嫌竹径深。

静对黄花听溪水,偶逢平石坐松阴。

飞来翠鸟也知趣,自在枝头送好音。

李下蹊简评:畅达。首联总起,点名写作目的和主体事件——山行。进而次第展开画面,以人带景,蕴含愉悦闲适之情。尾联转而以翠鸟为描写对象,主体退居客位,更显人入境中。全是多用有我之境,而尾联虽然未脱有我,也有所变化。诗无定法,此诗不当以寻常起承转合观之,若言转结,全在尾联。

【双调·水仙子】小雪日因疫情无法聚饮

作者/长堤老树

晚来能饮一杯无?拨打手机问“酒壶”。酒壶挺着圆圆肚,俨然笑老夫:我说你咋恁糊涂?有的遭封控,有的怕外出,你呼也白呼。

李下蹊简评:俗中含雅,天成趣味,贴近现实,可能是曲的特点,以此三者观之,可得此曲三昧。

大运河森林公园七绝三首其一

潘泓

一千里北赏江花,画舫飘来万柳斜。

渔父船夫都不见,鸬鹚栖处是谁家。

雷海基点评:

此作以雄健之笔写出了宁静之美,读者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享受。一二两句两个极端数字展现了运河风光的壮观,结尾的问句更添气势。而整首诗营造的是一种宁静,捕鱼船上连渔父船夫都见不到,只有鸬鹚静静的停在那里,连开口打听一下是谁家都不得。静的画面与健的诗风相得益彰。

刘鲁宁点评:

由实入虚,由景入意,佳构。

灵湖听蛙

姚海宁(浙江)

风凉隔水听,隐约说曾经。

断续通宵里,声声有共鸣。

雷海基点评:

此作流丽好读,性情满满。刘勰云:“诗者,持也,持人性情。”诗的本义是写性情。此作先写蛙性情,蛙说曾经的故事。后写自己,听蛙诉说,与蛙共鸣。共鸣什么,为何共鸣,都是悬念,留下想象空间,有着不尽意味。给读者想象的诗是高层次的。不失为一首佳作。

思友人
王惠维(山东)
早钓秋江晚看山,一言轻许几多年。
故人行迹犹云鹤,负我相思十万篇。

雷海基点评:
妙在结句,不说我相思多少,而说对方负我相思多少,不同凡响。四句三个数字,令诗富有力度。

刘鲁宁点评:
迹如云鹤,还是人如云鹤?读来感触颇深。好诗多能予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榉溪
陈海洋(云南)
轻舟划破碧无垠,秀竹参差野草熏。
为爱清溪颜色好,直将春水湿罗裙。

雷海基点评:

下联很精彩,把榉溪水之美言到极致。用溪水撩湿罗裙,因为溪水颜色好,比罗裙还好看。独特的诗性思维,结读者带来独特的视觉和心理享受了。

秋夜兴怀

张玉鹏(辽宁)
月上楼头敛几分,痴然与我两倾心。
流光记取我身影,我把流光作故人。
雷海基点评:

诗写我与月光的互动,人物鲜活灵动,我和月光都有情有义。诗有三个我字,两个月光。这种重复,我称其为“共享现象”,运用共享现象不仅产生语趣,还令诗结体紧凑,浑然一体。相当好的诗。

​壬寅秋与长青诸君游长青湾

张和平(广东)
为赏晶莹雪浪花,盘旋山路任驱车。
长风浩荡兼天涌,瘦石嶙峋顺势斜。
入目深秋多赤足,飞声笑语应红霞。
青空烙上婵娟影,人在归途问酒家。

雷海基点评:
诗流利上口,因为依游历次序写来,易引读者入诗。首联写行,颔联写自然景,颈联写人物景,尾联写回归,层次分明又气脉贯穿。结尾的归途问酒家,看似平常,也有寻味之处,向谁问,问到了没有,到了酒家他们会如何闹腾?许多的想象空间。我想读者会喜欢这样的诗。

梨花
张明新(山东)
恰似雪中开,更宜明月里。
因持素洁心,不肯争红紫。

刘鲁宁点评:
似雪宜月,把梨花的素洁写得通透上班途中大雾

王志伟(山东)
重楼都去捉迷藏,隐约柳丝街两旁。
我打车灯非照路,与人光也借人光。

刘鲁宁点评:
起句用笔略重,转结笔题海

棠山摩崖造像画册

王聪颖(辽宁)
一卷能藏佛百尊,龛龛皆是大乾坤。

若随斧凿穷纹理,浴手方知石有温。

刘鲁宁点评:
观画而知石温,诗家意气!

为老伴捶腰

蒋昌典(湖南)
捶完肩背再捶腰,力度还凭指令调。
恐认家庭施暴力,拉帘不让外人瞧。

刘鲁宁点评:
有趣的诗最耐读,此诗最得情趣。菊花与秋风

李轶贤(浙江)

东篱竟日闹纷纷,恰似黄花斗美文:

我比秋风娇一点,秋风比我瘦三分。

刘鲁宁点评:

娇与瘦比得形象。感觉承句尚有可酌之处。

忆父亲

朝朝放学路,牵手过重山。

欲够天边月,爬上父亲肩。

曾继全赏析:起承句表面说,“父亲”送“我”上学,实际上表达“父亲”为我的成长指引方向,克服困难保驾护航。转结句,虽是儿时趣事,却表达出,“父亲”对“我”的理想,哪怕是“幻想”,都无条件的支持,爱的深厚而伟大。作者能在平常中见伟大,笔力十足。

下马石

独立皇陵侧,端居孔庙前。

千官皆下马,一石冷无言。

曾继全赏析:下马石是封建礼教的制度的标志。这首诗表达出,皇帝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教化官民。“冷”字体现出封建皇权,其实并不是真的关爱百姓,根本目的是巩固和延续自己的统治,是冰冷、冷酷的。为什么这首诗许多诗友都不理解呢?除了作者写的深以外,我认为转句还应该铺垫的更清楚些,可酌。

寄 远

清宵孤月冷,有梦出罗帷。

渺渺秋江上,风骑一叶飞。

曾继全赏析:这首诗的关键是:风骑一叶飞。有许多点评说“什么艺术变形;无法解读;又足可认知”,这样说,有故弄玄虚,这不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吗。作者把风当作了人,把叶子当作了马,如果说“风”是社会风气,那么落叶就是代表衰败的事物。本身是看不见风的,只有我们看见了叶子在飘飞才看见了风。所以这首诗表达出:看到了社会的衰败,才知道是社会风气驾驭的,导致的。

梦见亡兄来访

十载忽还乡,倚门长不语。

兄从何处来,披着清明雨。

曾继全赏析:披着清明雨。清明雨是一个用典,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者写“清明雨”表达的是“欲断魂”。亡兄不说话,淋了一身的雨,感觉有:亡兄十年的艰辛、孤寂、凄冷,难以用语言表达了,从而突显出作者梦的悲伤,思念深刻。

赠公安

崇冠常自正,勿使国徽磨。

徽上麦株少,人间社鼠多。 

曾继全赏析:这首诗比较浅显些,讽刺某些公安,知法犯法,监守自盗。

晓妆

窗前晓镜开,长发披残月。

谁把杜鹃声,系成蝴蝶结?

曾继全赏析:谁把杜鹃声,系成蝴蝶结?这两句是用典李商隐的《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声代表伤春;蝴蝶结代表像梁祝一样美好的爱情。

这是少女心思的体现,就是说:我的青春快要流逝了,谁是我的意中人,来给我一段美好的爱情呢?

望黑龙江东故国领土

关山遥望朔云中,铁马王师梦已空。

唯有西风心不死,年年吹雨过江东。

推荐理由:以景作结,含蓄隽永的表达了对故国失去领土的思恋、不舍;对“梦已空”的不满。

谒烈士陵

石碑遥对远山青,玉砌萧萧满落英。

但见春风长扫墓,不知何日是清明。

推荐理由:这首也是以景作结,只有春风来扫墓,没有人来,对烈士的忘记就是对胜利成果的不珍惜。

小尼姑

杳杳苍山钟鼓深 禅门独倚露沾襟。

一头青发何由落 满地春花无处簪。

推荐理由: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对世态炎凉的鄙视。

中俄边陲小城商贸市场

春风街市近边河 半解乡音杂汉俄。

莫道古来争战地 商人今比戍人多。

推荐理由:张智深的讽喻诗偏多、质量高。这首诗是赞美和平,歌颂美好生活的。

落雪米仓

文/何水长(甘肃)

北塞梨花一夜开,米仓云雾剪绒裁。

晶莹布饰瑶池阁,冰洁琼封阆苑台。

千里蛇腰凝蜡彩,万条玉骨塑银皑。

青松紫岫馨香冽,入梦春光踏雪来。

南郭居士点评:

  标题“落雪米仓”即落雪中的米仓山,坐落于陇南市武都区北侧,是成县康县与武都的分水岭,南北两侧气候特征差异明显,冷暖分明,恍若两重天地。

  “北塞梨花一夜开”化用了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句。米仓山上的雪犹如一夜间盛开的梨花一样洁白美丽,云雾仿佛剪绒裁出的一样润滑。首联为起,交代了米仓山的方位(即位于古时的北塞)以及落雪和云雾的自然场景。

  对仗联颔联和颈联为承,形象地描绘了冰天雪地的场面,把处于落雪中的米仓山比作瑶池阁和阆苑台一样的仙境,用“千里蛇腰”比喻连绵不断的山峦,用“万条玉骨”比喻冰雪中的树木枝条,颇为生动形象。

  尾联上句为转,下句为合,上句从冰雪世界忽然转向青松的馨香,为下句梦幻里恍如在春光中踏雪而来的奇妙意境作了铺垫,可谓构思精妙,想象丰富。不过这两句都有一点瑕疵,即上句中的“青松紫岫”和下句中的“入梦春光”,其词与词之间或与整句的契合过渡都有些许生硬或不顺滑。

  整体而言,全诗构架清晰,构思精细巧妙,比喻形象生动,描写细致唯美,起承转合明晰。

点评台

早梅香室推荐:

步柴复老师《山居》

文/孔繁银(江苏)

霜风凋碧看东篱,旭照芬芳菊满枝。

翁媪闲情花伴舞,黄莺助兴唱晨诗。

覃春山点评

该诗题为“步柴复老师《山居》”,这个“步”字即为步韵,也就是本诗作的压韵使用原诗《山居”的韵脚,且顺序一致。

该诗首句“霜风凋碧看东篱”中的“凋碧”一词应该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东篱”原意为东边的竹篱,出自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多用以代指菊圃。因此,本诗首句的意思应该是在霜风染黄绿色的时节观看菊园。

第二句“旭照芬芳菊满枝”的意思是晨阳照耀着露出芬芳且开满枝头的菊花。

第三四句“翁媪闲情花伴舞,黄莺助兴唱晨诗”是描写作者在菊园的所见所闻,看见有闲情逸致的老人在花间舞蹈,听见有黄莺鸣啭为作者的诗心助兴。

该诗语意流畅,起承转合有度,描绘出幅壮丽的秋天画卷。

WINTER

沁园春室推荐

忆别

文/竹溪听笛

杨柳扶风夕影长,望中飞雁信苍茫。

翻思独许秋来后,谁记三春送远方。

蔡雨红点评:

起句景语,杨柳扶风,夕阳影长。承句是在如此景象之下遥望天空,“望中飞雁信苍茫”作者旨在借物抒情,情与景交织,铺垫很成功。

转句“翻思独许秋来后”,既然承句已经提到飞雁,就说明季节已经是秋天。与前面有些重赘。“翻思”与“独许”放在一起令人费解。

一首七言绝句总共28个字,要珍惜每一个字的作用,不可堆砌。如果转的不好就会拖泥带水,仅凭合句抒发情感,难以表达中心思想。

点评台

锦园春室推荐

一叶知秋

文/馨晨

几度风吹到色深,他乡信步落衣襟。

斑斑皱线知时节,别去青葱刻苦心。

五味子点评:

这是一首状景抒情的好绝!作者观察入微,描摹到位。诗以“几度风吹到色深”起兴,前二句即写尽“叶子”风雨磋磨的一生:当初鲜嫩的叶子,在“几度风吹”之后,终于老了,在风中、在他乡,悠闲地飘落在人的衣襟之上!抒发了作者对落叶的怜惜之情。第三句明承暗转。“斑斑皱线”,继续描写落叶的形神,而以“知时节”三字作转,同时扣题。笔法可谓精妙老道!同时顺水推舟地在“别去青葱刻苦心”的一声太息中关合全诗。留给读者的则是悠久的回味。

小诗写落叶,只字不提落叶,却又始终围绕落叶而写,深得咏物诗“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创作要领。“不犯本位”,是此绝的成功密钥。

小诗看似写落叶,实则写人。那些在他乡拼搏的游子,不正如同那片落叶一样吗?借物言人,互为表里,是本诗的又一特色。

天仙子推荐

三月《闲亭对弈》

薛志辉

黑白相持敌我明,消闲佳丽约推枰。

招招棋险胜和负,步步心惊死与生。

笼共何须争上下,命同不必笑输赢。

深宫如局君难测,花谢花开枉动情。

止水点评:

此诗为题画诗。题画诗最怕就画说画,又怕离画题诗。所以我认为写作时,应该借画抒情,或者借画营造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等等。薛志辉的《闲亭对弈》题画诗,基本做到了既不离画又不拘泥于画,在离与不离之间取舍,有可取之处。

开首两联点画,每联都是前句事,后句人,特别是后一联后一句,表面看还在弈局,仔细品,似乎已经出局,与画若即若离了。第三联则由弈棋事转到弈棋人,由游戏转到人生,但因为有“输赢”等词语的关联,还未离画太远,转得自然、巧妙,不着痕迹。最后一联,总括前文,结到古代深宫女子的共同命运上,主题得到了深化,只是表达又点过于直白、直露,缺乏诗意,还需再加斟酌、提炼。

点评台

东风第一枝室推荐

感念师恩

文/润田(河北)

懵懂村童入学堂,无知少识脑浑茫。

蒙师赐教循循进,孺子尊听渐渐详。

嘱我人生多坎坷,谢侬数载尽倾囊。

卅年发奋偿微志,难忘曾经授紫缰。

金一戈点评:

用语简朴,情感赤诚。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读感颇佳。

前半部分叙事写实,后半部分抒情写虚。布局合理。

整体上略显平淡,原因在于未抓具体细节来刻画老师,也没有亮眼之句。“坎坷”—“倾囊”对仗不工。此外,在诗的深度上还可挖一挖。

满江红室推荐

归雁

文/淡然

菊谢疏篱已暮秋,红红柿子惑双眸。

风摇瘦竹叶凋落,雁字南归越我楼。

欣慰文点评:

诗写归雁,系有感而发,前三句交待时间,并勾勒景象,渲染铺垫,以增强环境气氛,菊谢疏篱,风摇瘦竹,树叶凋零,一派萧瑟凄清景象,最后尾句点题,“雁字南归越我楼”。

近代文学家林纾在论文章的起笔时曾指出“领脉不宜过远,远则入题煞费周章。”,明代王文䘵在【诗的】中也曾说道“诗题必首句或第二句承出,方见题目”,本绝前三句多用景语虚引,直到第四句收束才予破题“雁字越我楼,”已犯领脉过远之病。当然,妆点渲染铺垫,宜在合度,一味凃抹,只会适得其反,首句已对暮秋作过勾勒,第三句又以“风摇瘦竹叶凋落”,纯属妆点过甚也。

点评台

浪淘沙室推荐

光阴

心一(江苏)

花开花谢与谁同,落月屋梁千里逢。

多少人间好风景,等闲回首叹匆匆。

馨香点评:

起句,花开花谢与谁同。这句以世间的一个物象来点题,开与谢,荣与枯,是一个自然规律,及物及人。所见所感,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有句,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清浅的思维里,花开花谢与谁同,应该是对这段散文唯美的诠释了吧。

承句,落月屋梁千里逢。落月是动,屋梁是静,一动一静,是无声的对白,是不期而遇的邂逅。落月是远,屋梁是近,一远一近,以虚以实,是互相掩映,也是一份难以分舍的情结。落字用的巧妙,月色褪去是一种离开,屋梁静默在哪里是一种守候。离开的是月色,守候的是人的目光。这句看似写物,处处有人的影子在移动。千里逢回扣上句的与谁同,有问有答,或许是诗人独具匠心的安排吧。

转句,多少人间好风景。走过的路,看见过的风景,遇见过的人。那些美好的事物,就像是一祯祯的影像,幻化成一副靓丽的图画。个人理解,这句还有另一层解释,花开花谢的过程,落月屋梁的相融,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些美丽的景象只能远远的观望,成为这一个季节遗憾的美。

结句,等闲回首叹匆匆。看起来是平常的事情,等你回首的时候,就像是手中的流沙,看似握的很多,伸开来可以留得住的却越来越少。因为疫情的原因好多要去做的事情,在静默的空间悄悄的错过,或许是发现鬓角新添的白发,而感叹时光无情的点缀。亦或是某一个细微的点触碰到了诗人柔软的内心。无处释放的情感都因花开花谢而着墨,也是这首诗牵引读者眼眸的一个亮点。

喜欢这首诗也许是有种深深地代入感吧。诗文的内涵可读性甚高。

点评台

荷花媚室推荐:

咏竹

文/张延塔

种得数竿竹,森森沐嫩凉。

顶天怀圣洁,立地赋轩昂。

摇曳清芬爽,飘逸劲节苍。

此君人所爱,傲骨向风张。

一缕月光点评:

这是一首咏物诗,主题是竹子,把竹子的顶天立地、飘逸苍劲描写的很到位,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起承转合流畅,尤其最后一句“傲骨向风张“,一下拔高了整首诗的气场,你可以认为明写是竹子,更可以认为暗写了一位不为世俗而折腰的

林建华(济南)

苍鹰展翅


大羽舒张万里遥,神威气势鸟中娇。

翱翔搏击乾坤动,转瞬扶摇上九霄。

 点 评

气势凌云,振奋人心。名鹰实鹏也。

梁孝平

母亲在墙外开一

小畦自种蔬菜得题

九秩萱堂事耠耙,既栽葱韭又栽瓜。

为儿尝尽千家菜,风味无如母种嘉。

 点 评

九秩萱堂尚能栽葱栽韭栽瓜,人子何幸,实堪炫耀。后两句便是有感而发,儿子尝尽千家菜,无如母亲所种瓜菜风味嘉。这不是夸张,这是人子的真实情感,是为天下孝子代言。“母种嘉”,略为拗口。

孙延红(德州)

深秋

风作彩毫随意涂,红枫黄菊白湖芦。

一行雁字如题款,飞过斑斓秋色图。

 点 评

红黄白可作动词解。把风比作彩笔,把红了枫黄了菊白了芦的斑斓秋色比作图画,把飞过秋色的雁字比作诗人或画家题款,想象奇美。这首诗就是一幅画,画面斑斓灵动,品之醉人怡人。

张修国

咏高铁(通韵)


朝辞边塞赴江南,千里行程谈笑间。

红日未曾西落尽,动车己过紫金山。

 点 评

词语流畅,气脉恰如动车,一气呵成。读此诗便想起太白的《早发白帝城》,若相较,气象文采皆逊于白诗,原因除了文笔主要是情欠深。

马兆勇

游马山亭中小憩

坐视秋风衣袖牵,虫声扁扁鸟声圆。

石林见我肃然立,疑遇山中快乐仙。

 点 评

此诗有情趣。可称道的是第二句,用通感手法,以感觉状虫声鸟声,活泼新奇。

李波修

致敬村委一线核酸

检测工作人员(通韵)

几番核检四更天,村委灯光人未闲。

眼见辛劳一线者,脸庞明显瘦一圈。

 点 评

赞防疫人员,四更天,人未闲,特别是脸瘦一圈,细节的描述,远胜干巴巴的说教。

徐桂法(市南)

崂山淞

冬雨潇潇落不休,崂峰隔夜白盈头。

山间琼树泠泠结,石上金泉汩汩流。

多彩秋光虽绮丽,瑶华素裹更清幽。

寒淞美景浑如画,日暮欲辞还欲留。

 点 评

乍读挺美,但不耐推敲。除第二、三六、七(第七句有没有无关紧要),其它与凇无涉。关于对仗,颔联很好,颈联欠工,七个字四个字不对。对仗不是说须字字对,七个字在关键字上有四个字对的好就可,如老的“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七字三字不对,但仍不失为好联。

孙圣瑶

中秋后闻即墨疫情解封感吟

闻报解封欣若狂,驱车疾驰返家乡。

飞花飞叶竞相送,归雁归人各自忙。

见面重斟圆月酒,开轩细品桂枝香。

久违尤觉亲情贵,夜半微醺话语长。

 点 评

好律。对仗工整,层次分明,语句流畅,情蕴诗中,堪与老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比,所欠者,名句也。“驰”出律。

前    言

各位诗友:

本期“名家点评”栏目,聘请著名诗人张明新做点评嘉宾。张明新先生是足荣杯丁酉好诗词、中华诗词杂志2015和2018年两届中华好诗词、第二届诗词中国一等奖获得者。在诗词理论研究和诗词评论上,眼光独到,评析精确,目前担任多家微刊点评嘉宾。

《墨河韵语》编辑部

著名诗人张明新先生

张明新先生点评作品

梁孝平

春游龙泉湖

三月携侪览翠光,春风裁剪柳丝长。

巡游不必人来导,婉啭黄莺解说忙。

点评

诗贵趣贵新。此作趣与新在三四句。春游不请导游,自有黄莺解说。乍读惊叹作者的奇思,细想却有痕迹可寻,所谓莺声燕语。即切春游,又美于导游女郎之声,读之口舌生香。

黄召晨

耄耋老太坐飞机(通韵)

前身一仰入云端,遍是羊群遍是棉。

老太倚窗朝下望,飞机步履也蹒跚。

点评

乘坐飞机场景逼真,非亲为者能写。蹒跚用的好,即切飞机上的感觉,又切老太走路。前身是指前生,此用不妥,应是半身或上身。题目中耄耋、老太意重。

姜吉清

念慈颜  (通韵)

苦忆双亲年复年,每逢忌诞泪难干。

思极无望仍存望,祈盼常回梦里边。

点评

慈,专指母亲,首句双亲跑题了,若是考试是失分的。忌诞,尊意是忌日诞日吧,生造词,须知忌日诞日是不能省略为忌诞的。三四句颇好。相见无望,仍存希望,即梦里相见。曲尽思念之情。

布凤华(聊城)

忆游泸定桥

大渡河边意气高,来从铁索慕英豪。

倚天利剑削青壁,拍岸横流起白涛。

风急桥摇双腿颤,雾腾石走众猿号。

弹痕火迹今犹在,诉说当年血战鏖。

点评

用韵对仗语句音韵都很讲究,读来惊心动魄如临其境,足见笔力。意象森然冷峻,奇峭清拔,绝无脂粉裙钗气,作者应是女中伟丈夫。

伍斌

忆江南 ·望乡

西风起,桐叶落窗前。顾影几分怜客路,临风一度望云山。何日始能还。

点评

骚雅蕴藉,功底尽显。放在唐宋词里也不失色。只是少新意,意象旧。

(0)

相关推荐

  • 【云帆诗鉴】云帆诗会2021第40期作品选评

    写在前面         诗之一途,非学无以开境,非鉴无以助长.学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者,众人之议或能振聋.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岂独言君子风度,更引申为好学精神,不 ...

  • 【云帆诗鉴】云帆诗会2021第29期作品选评

    写在前面         诗之一途,非学无以开境,非鉴无以助长.学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者,众人之议或能振聋.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岂独言君子风度,更引申为好学精神,不 ...

  • 【云帆诗鉴】云帆诗会2021第26期作品选评

    写在前面         诗之一途,非学无以开境,非鉴无以助长.学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者,众人之议或能见性.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岂独言君子风度,更引申为好学精神,不 ...

  • 【云帆诗鉴】云帆2021母亲节诗词大会作品选评

    写在前面         诗之一途,非学无以开境,非鉴无以助长.学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者,众人之议或能见性.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岂独言君子风度,更引申为好学精神,不 ...

  • 【云帆诗鉴】云帆诗会2021第44期作品选评

    写在前面         诗之一途,非学无以开境,非鉴无以助长.学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者,众人之议或能振聋.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岂独言君子风度,更引申为好学精神,不 ...

  • 【云帆诗鉴】云帆诗会2020第56期作品选评

    写在前面         诗之一途,非学无以开境,非鉴无以助长.学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者,众人之议或能振聋.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岂独言君子风度,更引申为好学精神,不 ...

  • 【云帆诗鉴】云帆诗会2021第5期作品选评

    写在前面         诗之一途,非学无以开境,非鉴无以助长.学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者,众人之议或能振聋.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岂独言君子风度,更引申为好学精神,不 ...

  • 【云帆诗鉴】云帆辛丑七夕诗会作品选评

    写在前面         诗之一途,非学无以开境,非鉴无以助长.学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者,众人之议或能振聋.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岂独言君子风度,更引申为好学精神,不 ...

  • 名家点评诗词(十二)

    前    言 各位诗友: 本期"名家点评"栏目,聘请著名诗人张明新做点评嘉宾.张明新先生是足荣杯丁酉好诗词.中华诗词杂志2015和2018年两届中华好诗词.第二届诗词中国一等奖获得 ...

  • 名家点评诗词(十四)

    前    言 各位诗友: "墨河韵语"从本期始,设立"名家点评"栏目,聘请著名诗人张明新做点评嘉宾.张明新先生是足荣杯丁酉好诗词.中华诗词杂志2015和2018 ...

  • 名家点评诗词(十三)

    前    言 各位诗友: 本期"名家点评"栏目,聘请著名诗人张明新做点评嘉宾.张明新先生是足荣杯丁酉好诗词.中华诗词杂志2015和2018年两届中华好诗词.第二届诗词中国一等奖获得 ...

  • 名家点评诗词(十一)

    前    言 各位诗友: 本期"名家点评"栏目,聘请著名诗人张明新做点评嘉宾.张明新先生是足荣杯丁酉好诗词.中华诗词杂志2015和2018年两届中华好诗词.第二届诗词中国一等奖获得 ...

  • 名家点评诗词(十)

    前    言 各位诗友: 本期"名家点评"栏目,聘请著名诗人张明新做点评嘉宾.张明新先生是足荣杯丁酉好诗词.中华诗词杂志2015和2018年两届中华好诗词.第二届诗词中国一等奖获得 ...

  • 名家点评诗词(九)

    前    言 各位诗友: 本期"名家点评"栏目,聘请著名诗人张明新做点评嘉宾.张明新先生是足荣杯丁酉好诗词.中华诗词杂志2015和2018年两届中华好诗词.第二届诗词中国一等奖获得 ...

  • 名家点评诗词(八)

    前    言 各位诗友: 本期"名家点评"栏目,聘请著名诗人张明新做点评嘉宾.张明新先生是足荣杯丁酉好诗词.中华诗词杂志2015和2018年两届中华好诗词.第二届诗词中国一等奖获得 ...

  • 名家点评诗词(六)

    前    言 各位诗友: 本期"名家点评"栏目,聘请著名诗人张明新做点评嘉宾.张明新先生是足荣杯丁酉好诗词.中华诗词杂志2015和2018年两届中华好诗词.第二届诗词中国一等奖获得 ...

  • 名家点评诗词(五)

    前    言 各位诗友: 本期"名家点评"栏目,聘请著名诗人张明新做点评嘉宾.张明新先生是足荣杯丁酉好诗词.中华诗词杂志2015和2018年两届中华好诗词.第二届诗词中国一等奖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