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思想者——电影《汉娜·阿伦特》

(0)

相关推荐

  • 观影:《汉娜.阿伦特》引起的胡思乱想

    (汉娜.阿伦特(1906-1975),是不是很象中国演员蒋雯丽?她们俩都是犹太后裔.其实钱学森也很象有些犹太人.) 根据语音讲话整理: 一, 我最近进了一个"深圳后院读书"群,这是 ...

  • 独处时,你并不孤单。

    作者:Jennifer Stitt 翻译:Sara Yang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在译言发布 1840年,埃德加·爱伦·坡描述了一位从黄昏到黎明在伦敦街头流浪的老人的"狂热能 ...

  • 致汉娜-阿伦特,或者另一个你

    致汉娜-阿伦特,或者另一个你 文/蒋学强 活在自己的生命里,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我在微醺时起身,也许是就此别过,也许是下一轮豪饮前的暂息.身边的人还在身边,只是仿佛远了些.更远的地方,你还在看着我, ...

  • 汉娜•阿伦特生平著述年表

    1906 10月14日 生于汉诺威的犹太家庭 1910 父亲患病后举家迁回柯尼斯堡,投奔祖父母 1911 父亲被送入柯尼斯堡精神病医院 1913 父亲去世 1913 入埃尔维拉斯奇特尼克学校读书,目睹 ...

  • 每日荐书20201215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本书作者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5篇报告,后 ...

  • 阿伦特|20世纪最大的罪恶:“极权之恶”和“平庸之恶”

    20世纪最大的罪恶:"极权之恶",和"平庸之恶". 想研究这两个问题,不能忽视一个人. 她就是,汉娜·阿伦特.20世纪最伟大.最具有原创性的女性思想家. ◎阿伦 ...

  • 艾希曼审判60年 | 是平庸的恶人,还是虚伪的恶魔?

    "Beth Hamishpath"(正义之殿)--庭警高声喊出这几个字,我们应声而起,等待三位法官入席.法官们身着黑色长袍,都没戴帽子,从一侧的入口走进审判庭,落座于前台最高一层. ...

  • 汉娜·阿伦特,一个“不用扶手思想”的人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一.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1972年11月,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加拿大社会和政治思想研究学会举办了一个关于阿伦特的学术会议,在会上,有人这样问阿伦特:&quo ...

  • 对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哲学思考

    今天介绍的是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有关"恶"的理论.从"根本恶"的理论到"平庸之恶"理论,是她的"恶"体系真正的完善和构建. ...

  • 高峰枫: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抄袭了历史学家希尔伯格吗? | 西东合集

    1961年,汉娜·阿伦特受<纽约客>杂志所托,赴耶路撒冷报道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1962)的审讯.艾希曼在二战期间,负责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用火车运送到集中营,是 ...

  • 汉娜·阿伦特:康德的书名

    曹明.苏婉儿 译 我说过,我将会表明:作为一位哲学家的康德,对人事领域的态度与别的哲学家--尤其是柏拉图--的态度有哪些一致,又有哪些分野.这会儿,我们先聚焦于首要的这一点:哲学家对生活本身--生活本 ...

  • 汉娜·阿伦特:克尔凯郭尔 | 西东合集

    陈高华 译[1] 七十五年前,年仅四十三岁的克尔凯郭尔在哥本哈根的一所医院里孤独地死去.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享有的恶名远远多于赞誉.在公众的眼里,他的人格及其生活方式的怪异是引起诋毁的原因,只是在他去世 ...

  • 汉娜·阿伦特|​积极生活与人的条件

    作者|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  著名思想家.政治理论家 我打算用积极生活(vita activa)的术语,来指示三种根本性的人类活动:劳动(labor).工作( ...

  • 汉娜·阿伦特书信集:32年信笺,女哲学家的情感秘密

    思考可以让我们拒绝罪恶,远离作恶. -- 哲学家 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是西方思想史上少有的女性人物,也是公认的政治哲学家,但她自己却更愿意称自己是"政治理论家"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