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论治笔记(三)

(0)

相关推荐

  • 医案分享:肝胃不和津伤证,疏肝和胃兼滋阴...

    刘某,女,54岁.胃脘部疼痛2年,伴嗳气,进食后胃痛加重,腹胀,食少,大便干,3~4天一行. 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常口服中成药及西药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 ...

  • 『消化系统』胃柿石怎么治疗 治疗胃柿石的3个中医验方

    胃柿石症的发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在大量吃柿子后半个小时就可出现症状,上腹部有沉坠感,胀满.恶心呕吐,呕吐物中有碎柿块,也可呕血.慢性型的症状与溃疡或慢性胃炎相似,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疼痛. ...

  • 吃饭胀肚,因为肾虚!一段老中医的医案,补肾阴,治胀肚,有意思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 ...

  •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糖尿病分期分型辩证论治(三)

    糖尿病并发症期(消瘅期) 糖尿病发展至并发症阶段,病情逐步加重,症状证型复杂兼杂,可出现心.脑.肾.眼底.足.皮肤.胃肠等多种血管神经并发症,常为多种并发症并存的局面,或以一种并发症为主,同时兼有另一 ...

  • 辩证论治“入手”三条路

    中医看病的过程,无非从"症-证-方"入手,无论先从何处入手,都离不开"辩证论治"的核心. 辩证论治,在临床中常要走三条"入手"路: 一是&q ...

  • 辩证论治笔记(十八)

    心血虚就是心血不足,心失濡养所表现的症候. 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与心气虚的表现相同. 血能敛魂,血能藏神,肝藏血,心主血脉,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肝藏魂,心藏神.当心血虚以后,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七)

    对于老百姓不是中医,分不清什么症型,什么是气滞,什么是寒凝,什么是血瘀,什么是痰浊造成的心脉痹阻,我们都可以服用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或者是消心痛,这几个药都是对心脉痹阻证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心脉痹阻 ...

  • 辩证论治笔记(十六)

    心脉痹阻证:血行不畅,瘀血阻痹心脉 心脉痹阻的原因:淤血,痰浊,寒凝,气滞. 当邪气阻塞了心脉,造成了心脉痹阻不通,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心脉痹阻症会有各种痛症的出现. 临床表现是根据阻塞在血脉当中的邪气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五)

    心阳暴脱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心阳大量的丢失就会造成心阳暴脱,心阳暴脱都是很危急的,病人会出现神志昏迷. 心阳暴脱证,是指阴阳相离,心阳骤越所表现的证候.凡病情危重,危症险症均可出现此证 ...

  • 辩证论治笔记(十四)

    心阳虚如何来判断? 心阳虚证:心阳虚衰,无力温运以虚寒为主的病证. 心阳虚是在心气虚上发展而来的,如果长期心气虚,就会导致心阳虚. 心气虚与心阳虚的区别: 心气虚没有怕冷的症状,心阳虚有怕冷,也就是中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三)

    心气虚,我们在临床上如何来判定? 1.心慌,胆小怕事,别人说话就吓一跳,这种,我们中医叫心悸怔仲,这是心气虚典型的症状. 2.有胸闷,胸里面感觉气不顺畅,走路,说话,都感觉到气不够用,上气不接下气,这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二)

    我们如何来测知心脏功能的状态? 1.心前区的感觉评判:如有闷.痛.痒. 2.观察面色,心其华在面,如面色青紫,说明心脏有瘀血,面色苍白,说明心脏气血不足,面色红彤彤的,红赤,说明心火比较旺. 3.心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