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解太阳风,调阴和阳众方从

桂枝汤由桂枝、杭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因共配伍巧妙,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增强营卫功能等功效,本方刚柔相济,补散兼施,扶正祛邪,堪称仲景群方之魁,在《伤寒杂病论》中以本方及其加减方的形式反复出现。其变方之多是其它方不可比拟的,所以被历代医家广为推崇,并被誉为古今第一大方。柯琴在《伤寒附翼》中赞桂枝汤道:“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1关于桂枝汤的三类方
仲景方约二百余首,桂枝汤及其加减变化而出者,有三十方左右,约占七分之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关于桂枝汤的方子可以分三类:
1.1桂枝汤主方及合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1.2桂枝汤加方
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黄芪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柴胡桂枝汤,栝蒌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3桂枝汤之变方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更生姜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茯苓丸,桂枝去芍药汤,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加人参,阿胶、地黄、麦冬、麻子仁、炙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甘草汤,桂枝人参汤,苓桂术甘汤,温经汤。
2桂枝汤的主要功用
2.1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桂枝汤以炙甘草、大枣、生姜甘辛平温,补脾胃、扶正气为方根,合桂枝辛甘化阳,解肌发表以调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散收兼顾,扶正祛邪,用于外感风寒表虚之证,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等虚人外感,以及原因不明的低热,病后、产后发热等病。
2.2和其营卫、敛阴止汗
桂枝汤中桂、芍等量合用,散中有收,散中寓补,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双向调节,使卫气外固而营阴内守,营卫调和而津不外泄,因而其加减用于多种非生理性汗出,如漏汗、头汗、产后自汗等,且常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黄芪汤,或合玉屏风散均获良功。
2.3健脾和胃、缓急止痛
如前所述,本方用药从脾胃入手,以炙甘草、大枣、生姜升发中焦之气,调补脾胃,合桂枝温运中阳,振奋机能;合白芍柔肝理脾,缓急止痛。一阳一阴,一动一静,调理脾胃,可谓“补土派”之第一家。因而以本方加减常用于治疗多种脾胃肠道疾患,如小儿久泻、肠道易激综合征、妊娠恶阻等。
2.4调补气血、温通血脉
桂枝、生姜辛温发散,能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白芍、大枣酸甘,养血敛阴,缓急止痛。诸药合炙甘草直入中焦,升发脾胃之气,益气补中而调补气血。五味相和,既可调补气血,又可温通血脉,以至“荣而不痛”、“通而不痛”。因而其加减用于治疗多种痛证,如颈椎病、肩周炎等。
3.病案:
3.1患者,女,50 岁,受凉后出现发热,微恶寒,汗出,咳嗽,白痰,活动后稍感气喘,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稍浮弱。处方: 桂枝 12 g,白芍 12 g,厚朴 6 g,炒杏仁 6 g,清半夏 6 g,炙甘草 6 g,生姜 3片,大枣 3 枚,3 剂,水煎服。3剂后患者症状悉除。临床中对于女性、老年人、儿童、产后、虚体感冒及一些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皮肤病,伴有汗出,脉弱,用之确有很好的效果。
3.2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3.3刘渡舟医案:一男性患者,60岁,患荨麻疹,搔痒钻心,数月不愈。切其脉浮而缓,并见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而润。证属风邪稽留肌膜,营卫不和,因发为风疹。治宜法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3剂。服药后吸热稀粥,温覆取汗,则疹消痒止。
按语:痒者,阳也,风为阳邪,侵于肌肤,稽留不去而作痒疹。同时,风中令营卫不和,则汗出恶风,脉浮而缓,诸症迭现。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是不治疹止痒而疹自消、痒自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