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甲癌到底会不会遗传?如果是这两种甲癌要小心!

甲友经常有这样的疑问:

“我的甲癌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我的亲戚也得了甲癌,我这是算遗传病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由于甲状腺癌与遗传的关系比较复杂。

一部分甲友属于散发性甲状腺癌,而另一部分属于遗传性甲状腺癌,这两者都与遗传有关,但遗传的风险不同。

为什么肿瘤会遗传?

我们知道,基因突变会导致肿瘤的发生,而是否遗传,取决于是哪种突变类型。

如果是“胚系突变”,就要小心了,这种突变带来的,往往是“家族烙印”的肿瘤;但如果是“体系突变”,则不用担心肿瘤遗传的问题。

下图展示的就是所谓的“胚系突变”----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位于精子或卵子的突变。(见下图红方框)

人类都是从受精卵开始发育,精、卵细胞携带了来自父母的所有遗传信息。它们的基因产生突变,就是这种生命源头的突变,将影响到我们后续发育的各类人体细胞。(见上图粉红色区域)

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产生的生殖细胞,很大概率也将再次携带这“遗传的礼物”,继续传递给下一代(见上图下方红箭头),周而复始,这就是遗传性肿瘤发生的机制。

然而“体细胞突变”的情况则大为不同,这种突变发生在人体组织细胞(见下图红方框),比如:当甲状腺组织受到电离辐射,其中有部分体细胞基因从而发生突变,经过一系列演进,最后恶变成了甲状腺癌,这种局部的突变对生殖细胞的基因几无影响,因此是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这里做个总结:

“胚系突变”是来自家族传承的“遗传礼物”(也许是我们最不希望收到的“礼物”),极可能还将继续“传承”下去;

“体细胞突变”则多是我们自身后天“努力”(比如接触高强度辐射、摄入或接触致癌物质等)的结果。虽然同样不幸,好在不会遗传----也算所谓一人做事一人当了。

幸运的是,甲状腺癌的突变类型绝大多数属于“体细胞突变”,表现为散发性肿瘤的特点,与其他家族成员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不用过于担心遗传的问题。

但这两种甲状腺癌会遗传!

1.【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

髓样癌的遗传风险较大,约20-25%属于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

目前已经明确这类遗传肿瘤由RET基因突变(属于胚系突变)所致,而且不同的位点,其风险等级也不一样。几乎所有的突变患者最终都将发展成甲状腺髓样癌,甚至儿童期即可发病。

因为它属于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即使夫妻仅一方携带该突变基因,其子女罹患髓样癌的风险也会达到50%。

因此,一经确认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对其家族中的一、二级亲属进行基因筛查并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但好在髓样癌发病率比较低,大致为所有甲状腺癌的1-2%左右。

2.【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

我们常见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中也有遗传风险高的类型。

并且所有乳头状和滤泡癌的群体中,大约有3.5-6%属于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且以乳头状癌为主(约占85%)。

然而遗憾的是,这类具有遗传风险的甲癌不太容易被明确鉴别出来。

原因在于尚未发现特异性的致病基因。

简单地说,细胞学检查也无法鉴定其属于遗传性还是散发性。

确认遗传风险的主要方式是对家族史的评估,尤其是对一级亲属的患病情况的评估。(注意:一级亲属是指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而表哥、堂兄之类亲戚不在此列。)

有研究显示,如果一级亲属中出现3例或3例以上的非髓样甲状腺癌,那么这个家族具有遗传性的概率超过94%。如果是出现2例,那么概率会降低到约31%-38%。

Q: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哪种突变类型呢?医院能检查出来吗?

A:通常的医学检查无法鉴别突变类型,但是结合基因检测以及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发病情况,可以对两种具有遗传特性的甲癌(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进行初步判断。

当然,单从发病率来判断是否具有遗传性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共同的生活方式、暴露于同样的易感环境等都可能成为发病的干扰因素。

因此,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基因,可以通过改变外部因素来降低遗传风险。

降低遗传风险,从我做起!

甲状腺癌的发病因素中,电离辐射、碘源性因素、饮食代谢、职业暴露等外源性因素构成了相应的外部环境,而遗传因素或遗传易感性则是最重要的内核因素。

甲状腺癌的最终发生与否,其实都在这个公式中:

无论是散发性肿瘤还是遗传性肿瘤(极少单基因遗传肿瘤除外),从发生、发展到出现临床症状,无一不是遗传因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说,遗传素质是无法掌控的内因,那么给自己或者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与其纠结甲癌是否遗传,不如从现在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