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发明了一个字,被当时的女性痛骂了3年,现在我们每天都说

有人认为,汉语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学习的一种语言,学习汉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深刻含义,又有四种读音,这确实让外国友人感到很为难。不过,这并不妨碍汉语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其实,在深入学习了汉语后,人们就会发现,这些汉字的背后,都是经过人为的创造和发明,才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和快捷。

比如说,在民国时期,就有一个人曾经发明一个字,当时,有不少女性都对他的行为感到不满,此人也因此被痛骂了三年。如今,我们每天都要说这个字,这究竟是一个什么字?相信不少聪明的朋友都已经猜出来,这个字就是她,由语言学家刘半农所发明。

他学业有成,学识丰富,曾经在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深造,致力于汉字声调的研究,涉及语音、词汇、文字、语法等方面,并认为汉字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思想非常地先进,以至于人们在一开始不太能接受“她”这个字。在新文化运动以前,中国汉字里的第三人称中都是统称为“他”,没有作出男女的区别。

但是,英语却在第三人称中有性别之分,为了让人们分清男性和女性的第三人称的称呼,刘半农创建了女字旁的“她”。但却引来了当时不少女性的不满。她们为什么会觉得不满意呢?因为用“她”这个字被曲解成了故意“贬低”女性,应该一视同仁,与男性一样,都用“他”来统称才最好。

而男性也开始抱怨,出了这样一个“她”字,这是对男权的一种挑衅,应该立刻禁止这一个字的出现。刘半农当时估计也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字会给男女双方带来这么大的争议,他只是希望能够用“她”字来更好的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而已。

后来,人们才跟刘半农一样,发现第三人称称呼中必须要做性别之分,才能更好的翻译出文学作品,就这样慢慢地,“她”字才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再像以前一样,对这个字抱有偏见。现在,“她”字也经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出现,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她”字的出现初期,居然还会有一段这么曲折的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