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一)
相关推荐
-
伤寒(感冒)十多天还没有好,会两种加重的病症
伤寒到了十多天,已经过了一个完整的传经期,有的病人因为身体体质好,至多到了十多天病症也就自然好了:有的病人的病症依旧是太阳伤寒症:有的病人的病症就入里了,对于入里的病症如何处理呢? 伤寒论 第一百四十 ...
-
卷四194,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柴胡汤.若俱是"浮"字,则上之浮,既宜用小柴胡汤, 下之浮,又如何用麻黄汤耶? 注 中风传阳明,病太阳未罢,脉当浮缓.今脉弦浮大, 弦,少阳脉也:浮, ...
-
『每天学伤寒』白虎加人参汤的用法
一八三:『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汗,恶风,大渴而烦,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应该是用表法.汗法,结果吐下后,胃的津液一定会伤到,七八天都没 ...
-
《伤寒论》笔记81|阳明经热—白虎人参汤
一八三."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汗,恶风,大渴而烦,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阳明证分腑热和经热,腑热是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〇七:「渴」就是进入阳明了,阳明的主证就是「渴」
一〇七: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一看病人是少阳证,药熬出来的时候,病人已经进入阳明证了,喝了药汤后,少阳证好了,阳明证出来了,这是好现象,因为阳明无死证,就是吃完小柴胡汤后,病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三)
伤寒论第99条辩: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四五天过后,身体发热,怕风,颈项拘急不舒,胁下胀满,手足温暖而又口渴的,属三阳合病之症,用小柴胡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四)
伤寒论第100条辩: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症,脉浮候滞涩,沉候弦劲,按理当有腹中拘急疼痛的症状,治疗应先用小建中汤:腹痛没有好的,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五)
伤寒论第101条辨: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原文解释:外感寒邪或风邪,有柴胡汤症的症候,只要见到一两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六)
伤寒论第102条辨: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原文解释:患伤寒病才两三日,就出现了心中动悸和心烦不安,这时,就可以用小建中汤主治. 如果是心中悸,虚烦不得卧,茯苓甘草汤就可以把它治好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七)
伤寒论第103条辨: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原文解释]太阳病,邪传少阳十多天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八)
伤寒论104条辨: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原文解释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九)
伤寒论第105条辨: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