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琐忆:四、五
相关推荐
-
第1077篇 辽国的畜牧生产技术
X 辽代牧民在长期的畜牧生产过程中,积累和总结了比较丰富的生产经验,形成了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畜牧生产技术. 据雪情定草场放牧技术.北方辽地冬季时常降雪,若雪量过大,厚厚的积雪覆盖了草场,牛羊无草可食 ...
-
准噶尔西部山地的四季牧场。这里还保留着四...
准噶尔西部山地的四季牧场.这里还保留着四时转场的传统习惯.家住塔城的摄影师贺振平多年跟踪这条牧道,拍下了不同季节牧民的转场生活.记得有一年在内蒙古草原上,牧民告诉我:春季草场是接羔用的,要找草好.背风 ...
-
【花漾历】3月2日,鼠耳草,
2016花漾历 关于敏锐 突然,狼群开始总攻.最西边的两条大狼在一条白脖白胸狼王的率领下,闪电般地冲向靠近黄羊群的一个突出山包,显然这是三面包围线的最后一个缺口.抢占了这个山包,包围圈就成形了.这一组 ...
-
哈萨克牧民转场
阿勒泰夏季高山牧场 九月在阿勒泰旅游,车在高山公路行走,随时会被转场的牛羊阻挡. 北疆的草原和高山牧场,随着山地海拔不断增高具有不同的分带性.不同季节,牧民们要在不同高度草场放牧.从一个牧场转移到另一 ...
-
阿勒泰琐忆:啊,梭梭(22、23)
阿勒泰琐忆:啊,梭梭 1968年夏,我刚到团场的时候,一道奇特的风景引起我的注意:家家门前都有一个梭梭柴堆,三四米长,三四米宽,三四米高,码得方方正正结结实实.需用时,男人们到柴堆顶上扔下碗口粗细的几 ...
-
阿勒泰琐忆
哀黄鸭 (20) 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一项新的种植技术在我们团场推广--将导致小麦严重减产以至绝收的盐碱地改种水稻,实行长流水灌溉,即不停地灌水不停地排水,不仅水稻能正常生长,还可冲洗掉土壤中 ...
-
阿勒泰琐忆:艰难赴考路
艰难赴考路(十八) 1981年,停办了十几年的新疆广播师大恢复招生,我考入这所学校中文专科念函授,学制三年.随即,新疆兵团教师进修学院也恢复招收一年制脱产进修班,我又报名参加中文专科入学考试,被录取, ...
-
阿勒泰琐忆:初为人师
初为人师(十七) 自1977年恢复高考带给我短暂的希望和无比的失望后,日子陷入与粉碎四人帮之前一样的沉寂,后来才知道历史走进了"两个凡是"的死胡同.到1979年春,团里又有了新消息 ...
-
阿勒泰琐忆:拾麦的回忆
拾麦的回忆 (十四) 新疆北部的8月,正是夏收大忙."文革"期间,兵团农场虽坚持了"抓革命促生产",但管理不善,广种薄收.收割时浪费也很大,掉地上的麦穗俯 ...
-
阿勒泰琐忆:母亲的归宿
母亲的归宿(十二) 前面说过,团部家属队没什么作为,但也不是一点值得记住的事情都没有.我们种菜,学会了一些种菜的技术,比如种洋葱,在其开始长块根时,要将它的苗踏倒,这样抑制苗的生长速度,有利 ...
-
阿勒泰琐忆(十)、(十一)
公家强行收走了我们的羊群(十) 夏收开始后,我们回到了团场,随即就有连队领导来通知我们,说团里决定收回羊群.我们一下懵了,这群羊已经卖给我们了,凭什么收回呀?答曰,你们也并未交钱啊.我们说,我们已上交 ...
-
阿勒泰琐忆:(八)(九)
白豆豆 绿纱巾(八) 前边说到那位哈萨克青年牧民时,有诗友认为我们运气好,碰上了好心人.其实,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各民族老百姓确实相处融洽,尤其少数民族同胞,他们的淳朴.善良.好客,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 ...
-
阿勒泰琐忆:六、七
阿苇滩那次日出(六) 草茂林密的额尔齐斯河谷南边,逐渐高上去,是准葛尔大戈壁的北沿,一条公路在这里东西延伸.公路边有一个留有几间房屋却无人驻守的小站,名为"150公里",它周遭那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