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男子即将被屠杀,十三岁的孩子挺身而出,成为真正的英雄

楚汉相争之时,中原格局相当复杂。天下的焦点都在项羽和刘邦两个人身上,各地的诸侯也是纷纷站队,有时又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改换门庭。本来项羽依仗先天的优势,在与刘邦的争夺中处处占先。然而,刘邦却多了一个韩信,这个被项羽弃而不用的“兵仙”,是大军团作战的鼻祖,趁项羽和刘邦相争之时,大举攻取了齐国和赵国,如同一把匕首悬在项羽的后背。

项羽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行为,但他派出龙且去作战都被击杀,也只有亲自征讨了。他一路而来,攻打了陈留,兵锋直指外黄。

外黄是一座小城,项羽完全没有当回事,结果没想到外黄百姓众志成城,防守得水泄不通,让名满天下的项羽也无可奈何,根本就攻打不进去。项羽的骑兵天下无敌,可是在攻城战中也发挥不了那么大的作用,只能望城兴叹。

这让项羽非常恼火,他下令全军不惜代价攻城,无数将士用血肉堆积,只为了将外黄凿开一个缺口。最终,在楚军杀红了眼的时候,外黄城门大开,这个小城还是降了。

本来城破以后,派遣驻守官员,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项羽下一步该做的事情了。然而,西楚霸王的脸色阴沉,他看看自己的伤口和已经死在城下的将士,做出了一个狠毒的决定:

男子年十五悉上诣城东,坑之。

对于项羽来说,不是第一次下达这个命令,他曾经至少四次大屠杀。其中在襄城、城阳都是因为当地攻城战太艰苦,破城之后就屠城泄愤,而在咸阳,项羽更是在兵不血刃地进入后,展开了空前的屠杀。

至于说在新安,那就更加著名了。当时章邯的秦军已经投降了项羽,但是为了防止兵变,项羽竟然一口气将他们在新安坑杀。

项羽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奇怪,而他手下的将士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没有人是天生的杀人魔王,只不过他们都是刚刚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不杀人,似乎无法泄愤,不杀人,似乎无法发泄心中的恐惧。至于说被杀的人该不该死,这不是他们现在考虑的,他们像嗜血的狼群,在嗅出那一丝丝的血腥味。

军令传达下去,外黄哭声震天,很多人在哭诉,在后悔。可是,这并没有什么用,一队队表情严肃的士兵,正有条不紊地押赴着他们到城东。西楚霸王的命令是十五岁的男子处死,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谁还核查有没有满十五岁?个头差不多就拖过去了。

在项羽的面前,却还跪着一群人,他们明显超过了十五岁,却能够得以幸免。这是外黄的一些官员,其实主张抵抗的是他们,而最后得以宽宥的也是他们。不要问为什么如此不公平,那本身就是一个不讲公平的世道。

可是,正在他们瑟瑟发抖的时候,从官员眷属中冲出一个小孩子。外黄令舍人吓得脸都惨白了,这是他的儿子,时年才十三岁。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被处死,可是他为什么跑到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面前?难道不要命了吗?

项羽武功无敌,自然并不害怕这个手无寸铁的少年,而旁边警卫也被他制止,他倒要看看少年是干什么。这个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少年,深深向项羽行礼,然后说出了一段载入史册的话:

彭越彊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馀城皆恐,莫肯下矣。

这段话没有多少深刻的道理,可以说前半句属于狡辩,后半句属于忽悠。但是,这个少年的勇气和胆量,却让见多识广的项羽也镇住了。项羽正是杀人立威的时刻,谁敢来劝他停手?这个少年与这场屠杀本来没有关系,他可以继续活下去,却冒着极大的风险说出了这段话。

项羽沉思良久,最后决定放人,而且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过大屠杀。只不过到那个时候,已经背上残暴之名的他,改变得是不是太晚了。

(0)

相关推荐

  • 刘邦的堂兄

    作者:李蓬(四川南充) 楚汉相争,刘邦由弱变强,逐渐挽回败局.两人相持不下,于是划鸿沟为界,相约休兵罢战.但这时项羽已是兵弱将寡,他的一个族人兄弟项灵建议说:"现在虽说人心归汉,但刘邦也有一 ...

  • 项羽死后,刘邦为了羞辱他,除了鼓励将士对他分尸,还干了这件事

    尽管项羽被"分尸"了,但刘邦还是不解气,总觉得要再做点什么去侮辱他才能解恨.于是,刘邦在项羽死后,还干了这件事

  • 论痞性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幅大气磅礴的对联引出了两个英雄人物,霸王项羽和越王勾践.在功业方面说,两人不分仲伯,都是功业炳千秋.然而在结局来说,天 ...

  • 西楚霸王项羽英勇无敌为什么却留不住人才?

    众所周知,项羽的个人能力强悍,他能征惯战,是非常能打仗的一位军事家,同时,他少年得志.那么西楚霸王项羽英勇无敌为什么却留不住人才? 第一.根本不在乎,譬如韩信,你给我整那么多华丽计策干啥,我直接上去就 ...

  • 楚霸王为何放弃逃生?

    刘邦直到临死前,才知当年乌江岸边,楚霸王项羽为何放弃逃生! 秦汉时期,各种战乱兴起,许多英雄豪杰活跃在历史的舞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了,在秦朝暴政统治结束后,历史上著名的楚 ...

  • 西楚霸王项羽与李清照

    ​孤傲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面对着身陷汉军重围的处境,纵然以一己之力杀敌数百,又能如何?再看眼前所深爱的虞姬虞美人,项羽想要救她,却也无可奈何,汉军人多势众,士气高昂,这已经是一个必死的绝境.所以在唱完 ...

  • 十三岁的孩子自己不会洗澡为哪般?

    [第283期]教孩子学会学习(1184) 十三岁的孩子自己不会洗澡为哪般? 星期日下午,为了讲卫生来到洗浴中心.人可真多,都排起了队.这时轮到母子模样的二人买票,洗浴中心老板问:"两个房间? ...

  • 流感高发期即将来临,3-17岁的孩子记得选鼻喷流感疫苗

    一年一度的流感季又要来了,本来孩子抵抗力弱,容易中招,在新冠和流感的双重夹击下,想让娃安稳度过今年的流感季,那流感疫苗必须得给孩子安排上!去年我国的鼻喷流感疫苗就已经上市,很多孩子终于摆脱了传统打针形 ...

  • 为何古代男子都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为妻?

    不但古代的男子都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为妻,恐怕就连现在的男子,好多人都有只娶十几岁女子这样的想法吧?差别就是能不能实现的问题了. 以现代中国人为例,想娶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和做梦差不多,一方面是法律不 ...

  • 古代男子为什么都喜欢十三四岁的女孩?

    男子喜欢十三四岁的女孩是天性,不管是否古代皆是如此,然而古代女子结婚年龄在十四岁左右的背后却有多种原因,下面就来一一说明. 一.早婚早育是国家政权的需要 不能拿现在的年龄与古代简单相比,但婚育年龄上来 ...

  • 为何古代男子都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原来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导读 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是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而在如此快速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婚姻往往呈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一部分人的婚姻来得太早,往往就是踩着法律规定的最低年限便匆匆结婚,在23-24岁的时候,就已经 ...

  • 《水浒传》中,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什么意思?

    所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说的是北宋年间一个卖哈密瓜的生意人,名叫王坡,是个男的.而<水浒传>中的王婆,名气虽然没有王坡大,但生意做得却比王坡大得多. 山东阳谷县王婆 ...

  • 「愙斋书法」六十三岁,赵孟頫仍在学王

    「愙斋书法」六十三岁,赵孟頫仍在学王

  • 899期 || 梁书印作品:那年我十三岁,家乡解放了......

    美丽小语: 这是个大多数人已经很陌生的词语,"解放",现在的人们更多得是通过文学和影视作品来感受到它所包含的意义.那时两个时代的转折点,那时一个新时代的起跑线......在一个年过 ...

  • 朗诵:我用十三岁的眼光看父亲

    作者:王耀栋   朗诵:天高云淡.黎昱轩  编辑:花生 ► 朗诵:父亲的手艺 ► 朗诵:我的父亲母亲 ► 朗诵:女儿眼中的父亲 我用十三岁的眼光看父亲 --选自<春天记得叫醒我>第一辑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