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词的对仗及省略、倒装

词使用对仗比较广泛,比较灵活。词的对仗在格律上宽严不一,大致分三种:

1、律对。

相当于律诗的“工对”,句式、语法、词义、平仄都相对,避同字对。例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2、准律对。

与律对要求绝大部相同,只是声调上可以平对平,仄对仄例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3、散对。

类似散文,同声同字都可相对。如:

汴水流,泗水流(白居易)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词对仗的位置,不象律诗那样固定。

可在首篇,如《庭院深深》“深院静,小庭空”(李煜);

可以在篇中,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可以在篇末,如“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张炎)。

一般说来无论在词的何处,只要相临两字数相等,都可以构成对仗。

有些在一定位置习惯用对仗,如《鹧鸪天》3、4句,《西江月》上下阕1、2句。

一字豆后的几个3言句、4言句常使用对仗。

如《行香子》“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这样连续对仗就形成了排比。

如《沁园春》“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刘克庄)。这样隔句相对,称“扇面对”。

长短句的词使用对仗错落与严整结合,参差中见均齐,更富美感,好的对仗能使词习习生辉,所以词人乐于使用对仗。

词语在语法结构上,同近体诗一样,有两个不同于散文的显著特点,即省略和倒装。

(一)省略

1、省略主语:如:

[]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省去“我”。

[]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省去“君”。

2、省略谓语动词。如:

三十功名[ ]尘与土(岳飞)省去“如”。

3、省略宾语。如:

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温庭筠)省略“人”。

4、其它省略。如:

[]萋萋芳草[ ]忆王孙(李重元)前省略动词“见”或介词“对”、后省略可能是连词“因而”或代词“我”。

省略是为了语言精练,适应格律,同时取得某种修辞效果。

(二)倒装

1、语句间的倒装。如: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

实际是雨先下,雨歇后才凭栏,才好抬望眼,所以句子顺序应为:潇潇雨歇,凭栏处,怒发冲冠。

2、句中词语倒装。如:

描花试手初(欧阳修)。

状语后置,一般应是“描花初试手”或“初试手描花“。

扬青旗、流水桥旁(秦观)。

状语后置,一般语序是“流水桥旁青旗扬”。

倒装是为了适应平仄格律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取得某种修辞效果,如突出特定形象,使语言有顿错洋溢之感。

本文摘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荐读

☞ 名家|最经典的十首绝句,点亮了整个大唐!

☞ 读写必备|100本诗词电子书下载

投稿邮箱: Shicixuan2016@163.com

(0)

相关推荐

  • 《八声甘州》词牌正格格律对仗要求

    ​燕式:附录<八声甘州>规范格律及写作要求.       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韵)   (首字必用去声) 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   (后两句对仗) 仄仄 ...

  • 旧体诗笔记||词的格律

    词产生于唐朝,流行于宋朝.词最初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后来脱离音乐.词韵是诗韵的合并,只有十九部,每部再按平仄分类,每个入声韵单独为一部.词韵和诗韵的具体对应关系可以查<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版 ...

  • 浅谈词的写作(五):词的平仄和对仗

    一.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规律基本上是继承了律诗的规律.语言上也是一个双音词或一个双音词组为一个节奏单位.尤其是五.七言句子的平仄,与律诗的平仄基本相似.但句与句之间却没有格律诗那样严格的"粘& ...

  • 浅谈词艺术的审美特性 月洗寒箫 2021.01.15

    一首好的词应该是什么样子,判定一个作品像词.是词.填得好与填得不成功除了朦胧的感觉外,有没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判定尺度?词在体裁上特征显著,包括独特的句式长短.句法节奏,平仄韵律等等.只要这些方面符合要求 ...

  • 浅谈律诗的对仗

    工而能变方有味 --浅谈律诗的对仗 陈宗辉 对仗也称对偶,对子.按上下两句的意思分,诗词中的对仗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也称流水对)三种.正对如李白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 浅谈词的起源、诗与词的演化

    词是曲子词之简称,即有歌谱的歌词.清宋翔凤<乐府余论>云:"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说明词是一种密切配合音乐用以歌唱的新兴抒情诗体.其别称很多: 乐府:词最初 ...

  • 浅谈词的写作(七):初学填词常见错误

    初学填词者事先应熟悉欲填之词牌,只有词牌的句式.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的要求都握了,再动手填之,否则会出错. 比较普遍,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只凑字数.句数,而不问平仄.句式.有的把一字领的 ...

  • 浅谈词的写作(六):词调

    一般都是按照清朝毛先舒的划分方法分为三类,即小令,中调,长调.他规定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虽然机械,也不科学,但已是约定俗成的事.张炎在<讴曲旨要>中说 ...

  • 浅谈词的写作(三):词的句式

    律诗和绝句只有五言,七言之分.而词则除了极少数象<生查子>.<玉楼春>等的句式整齐外,其他的则是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不等. 一字句.一字,二字,三字句,统称短句.八字以上的句子为 ...

  • 浅谈格律诗对仗的写作(二)

    上文我们简单了解了对仗的概念和格律诗颔联的写作,今天再接着说说格律诗颈联的写作要求. 我个人认为,律诗在写作中,"起要巧.承要顺.转要精.合要妙."颈联在创作过程中,大多是接着上两 ...

  • 浅谈词的流畅

    浅谈词的流畅 我们大家都知道诗词就是用凝练.高雅.含蓄蕴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感情以及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认识. 诗词用语的凝练.高雅.含蓄蕴藉是诗与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 但我今天主要说的是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