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资料 | 这些难得一见的老照片,带你穿越回清末民国的那段历史

这里有一组清末到民国的老照片,人物还有风景!

往事已矣,用什么文字之类的都苍白无力,还不如看一看那个时候的照片。

前两天发了一篇关于老照片的文章,发现大家都挺喜欢的,也是,生活已经很枯燥,不如看看照片吐吐槽!

有人会问,为什么清末的照片中,人物总是看起来那么呆滞那么黑?

其实,清末时,照片技术并不成熟,而拍摄照片的大多是外国人,他们的镜头里,更多去关注之前没有见过的特殊场景与特殊人群。

有时候相机就像摄像者的嘴巴,你想表达什么就会关注什么,就会拍下相应的风景,有些给中国人拍照的老外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和动机拍下这些照片的呢?

ps:由于很多照片取材自书籍中,所以会有中间的装订线影音,请谅解!

大清门前的小太监  摄于1909年(法国阿尔伯·肯恩博物馆提供)

民国年间的中华门(即大清门),透过门洞可见广场两侧的千步廊。

广东的清朝官员夫妇

1861左右_夏日的运水工与运水车,北京

1890-1910_旅美华工吸食鸦片

清末上海娼妓“十美”

位于四马路(今福州路)的“会乐里”是上海中、下等妓院最集中的地方。这幅照片摄于40年代。会乐里于1996年城市改建中拆除。

兰州的一次西餐会.右一为马达汉.中前为陕甘总督升允。

1908年开封的兵工厂

1920年前后的苏州观前街

苏州姑娘出游照片

崇文门城楼

人来人往、闹闹哄哄的前门外大街

旧时的算命先生.有些身份的,在店堂中开业,门前还悬挂着“一条明路指君去;半点疑难问我来”之类的对联.有的还有名号或外号.如“半仙”、“吴瞎子”等等。拉一张桌子在街头设摊的这一种,显见得是等而次之的,但较之今天随处打地摊的算命人,架子还看大些。

建在毓璜顶上的玉皇庙,至今保存完好。农历正月初九日的庙会也按传统年年举行,若使今天来赶会的人看到昔日赶会入的这张照片,他们最感兴趣的恐怕会是先生们的长棉袍和女士们的大辫子。

中国学生在上“解剖课”

抗战期间大公报桂林馆人员合影

1914年民国初年照相制版部员工工作情景_上海历史博物馆

1938年  北线日军逼近山西。图为增援太原的中国军队。

1945年9月11日,接收南京的新六军开进南京市区

1948年11月23曰至29日,上海爆发争兑黄金潮。图为银行门前等待兑换黄金的民众。

参考资料:《风物流变见沧桑》,《另一种目光的回望》

本文系本公众号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