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保护的鸟类,我们是放开合法饲养还是应该继续禁止?

养鸟的朋友们都知道,现在很多鸟类都是属于保护动物,哪怕之前很常见的鸟儿,比如山雀、黄巧等,甚至于一些人工繁殖很成熟的鹦鹉比如小太阳、金太阳、桃类牡丹鹦鹉都亦属于保护的鸟类。对这样情况,常常能听到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是:放开保护,人工合法饲养

有一部分养鸟的朋友们认为,对于野外生存的鸟类,之所以导致物种越来越少是因为它们对于外面环境已经无法适应,不能达到一个生态的平衡。如果持续下去会有灭绝的危险,如果加入了人为干预,对其进行人工繁殖,才会使它们的种群数量有效地增加。

对于这种声音,支持的人还是非常多,对于这样的想法还是蛮有道理的。不过,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物种到了靠人工去繁殖才能生存下去的地步,那即便这个物种保存下来也失去了原有物种的本质。失去了自由的鸟类,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有存在的意义,它们在食物链中的意义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导致食物链中多物种紊乱。

另一种声音就是:禁止个人非法饲养

支持这种声音的朋友,大都认为,对于鸟类最好的保护就是远离。你可以想象,当一种濒危鸟类放开合法饲养之后,毕竟物以稀为贵,在价格上涨的同时势必会导致一些人进行非法捕猎和交易,虽然人工繁殖的数量会增加一部分,但是又有什么用呢?无形中加剧了野外鸟类的灭绝。

如果人们想用人工繁殖的鸟类代替野外的鸟类,那是根本达不到的,失去了人类的保护它们在野外很难生存下去。对于那些受保护的鸟类,它们沦为濒危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弱小,大都是因为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了种群数量的骤减。因此想要保护它们不是人工进行繁殖,而是直接恢复生态原有的状态,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才会更直接有效

然后同样有人质疑,生态环境要何时才能修复?一年?十年?还是一百年?这个物种是否还能坚持到那个时候,毕竟人工繁殖总比物种灭绝要好得多。

我个人认为,人们之所以对濒危鸟类的保护,并不单单是为了物种的延续,更重要的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如果鸟类离开了大自然,那就像没有了树叶的大树,虽然还能活着,但是它已经失去了本来存在的重要意义和功能,仍然是对自然生态的一种破坏。

对于以上的两种声音,大家更支持哪一种呢?不妨说说您们的想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