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作品|袁志美:祭祖话清明
相关推荐
-
又是清明
文 原创 图 部分来自网络 又是清明 又是清明时节,跟往年"清明时节雨纷纷"不同,今年小岛的清明之日晴空万里.因为工作,也因为疫情,我已经三年的清明节没回老家了,好在祭扫的方 ...
-
家乡的年俗和年趣(上)
文 原创 图 部分来自网络 家乡的年俗和年趣(上) 春节是家乡一年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在外的人们,不论离家多么遥远.不论春运多么人潮涌动,都要设法回家.今年因为疫情,提倡就地过年,估计很多人 ...
-
烧纸钱:中国提倡文明祭祀、禁烧纸钱,老外却出高价抢购中国纸钱
引言 烧纸钱是中国传统的祭祀习俗,千百年来深受民众追捧,每年到了清明节.中元节,人们都会购置纸钱元宝,去先祖墓地焚烧祭祀. 尤其是农村地区,烧纸钱的习俗更受人们重视,无论身在哪里,工作有多忙,到了日子 ...
-
中元节:写给逝去的亲人
秋风起,秋意浓,转眼,中元节又至. 老家的习俗,要在这一天烧纸钱,送给逝去的亲人,祈愿他们庇佑儿孙健康平安. 傍晚时分,在河边.路边,总能看家家户户祭拜先祖的仪式:一缕馨香,一杯浊酒,几许供品,点燃烛 ...
-
纸钱晚风送,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
最近,天气转凉,总会不经意间看到有人在十字路口烧纸钱,不由让人想起我们民间的习俗和讲究. 民间至今仍是"纸钱晚风送,谁家又添新痛". 烧 纸 钱 故 事 这里的渊源说法不一,其中有 ...
-
风土识小|烧锡箔
1955年上海一陈姓人家为逝去的亲人上香和焚烧锡箔 江南吴地有一种烧锡箔的习俗.锡箔,在古代江南,其主要用途是制作冥钱用以祭拜鬼神.其锡箔纸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薄纸片状,可折叠.变形,颜色为一般为银 ...
-
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究?为什么说新丧的人不需要送寒衣?
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究?为什么说新丧的人不需要送寒衣?人在外地回不了老家,如何给逝去的亲人送寒衣?关于送寒衣的讲究和如何送寒衣的问题,笔者根据传统葬俗及现在人的祭扫习惯简要概述如下. 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 ...
-
我们该怎样祭奠亲人?
先来看一段视频,拍摄于8月13日晚10点,圩北路: 13日晚经过圩北路,很惊愕地看到路边人行道上一堆堆灰烬,有的还隐隐地有火光闪现. 问一位正在烧纸的大姐,得知是七月半快到了. 七月半,在淮安又叫&q ...
-
入围作品 | 苏美晴:清明不仅仅是一场雨
扫墓 用不了多久,青草就会爬满坟茔 我不敢用刀, 怕这些刀锋会伤害出来踏春的亲人 只能用手,一点点拔走多余的葱郁 我的力道刚好够舒展一阵清风 像小时候,他们的爱抚 之后,烧香,磕头,等着他们的保佑 他 ...
-
清明时节话“清明”,品读清明最美古诗词(杜牧、唐·韩翃、南宋·杨万里、南宋·吴惟信、唐·张继、北宋·程颢、唐·韦应物、北宋·晏殊、
前言 今天是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岁时百问>中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叁月节,物至 ...
-
杏仁医案医话之--清明祭祖话中医
杏仁医案医话之--清明祭祖话中医 --2021年清明祭祖有感 [引言]到了清明祭祖的日子,借此机会,说一个 中医话题,以祭祀"中医之祖".时光如梭,转眼间 已近花甲之年,随着年龄 ...
-
入围作品 | 溪汪:话到清明更惘然
1924年3月的最后一天,京城里春风如约,西城南沟沿澹园内的十三株古槐也重新舒枝展叶.大翻译家.古文大师林纾先生专程前来探望挚友,寓居京师多年的吉林名士成多禄.成公一场大病将愈,此刻握着琴南兄的双手, ...
-
入围作品 | 杨云:荆楚竹枝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既有情境又有情景,将清明的天气和人事充分体现了出来.荆楚大地处于江汉平原的滨江介湖之地,江河纵横,湖网成片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醉美贵州、遵义诵II侯蕴民(内蒙古)
2021"遵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五届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醉美贵州.遵义诵☆ ☆侯蕴民(内蒙古) 天开亘古话沧桑,赤水奔流两岸芳. 昔日红军征战处,今朝绿野扮黔乡. ...
-
时代青年担重任,最美教师话青春
李大钊说:青春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春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之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那么,青春之于教师,便是奉献青春之力量,创 ...
-
缅怀先祖聚族人,慎终追远话清明
缅怀先祖聚族人,慎终追远话清明 ------大足喻氏清明祭祖大会活动纪实 2021年重庆市大足区喻氏清明祭祖大会于4月4日上午在大足区弥陀镇水沟湾喻家老院子隆重举行,这次活动是庚子年因突发新冠疫情中断 ...
-
最美十首清明诗,情深意浓正此时
北京下雪了,你知道吗?清明,本该细雨纷纷,这里却雪飘飘,那就让飞雪寄托我思念,朝你的天堂无尽地蔓延. 这个清明以雪寄思念,<淮南子>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