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评论在线||占爱群:明杰《人生三部曲之爱情卷——生命本色》简论

穿越瑰丽的爱情之门
——明杰《人生三部曲之爱情卷——生命本色》简论
文/占爱群
法国文学家司汤达曾经在《论爱情》中把爱情分为激情之爱、趣味之爱、肉体之爱和虚荣之爱,在诗人明杰的二十年写作中,他也在一直用诗歌诠释着他对爱情的独到见解,他的爱情不仅诗卷帙繁多而且写得流光溢彩,有激情的瞬间、有另人回味的深意、有热烈而不猥琐的肉欲、更有骨肉深情,还有对国家民族、对宇宙自然的热爱。
一 爱之高度
2008年,明杰的优秀诗作结集出版为《人生三部曲》,他将自己的爱情诗卷命名为《生命本色》,这种概括方式,或许透露出明杰将爱情等同于生命的爱情观。《孟子·万章上》中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不能只根据诗句中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理解诗,也不能用诗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的真义。不知道笔者对诗人用“生命之门”来命名爱情做出的推断,是否犯了类似于“以意逆志”的错误。当然,孤证不足取,谨再举明杰诗歌二例证明笔者的推断——明杰将爱情等同于生命的高度。
“爱情从何处出生/这话大概一般人不会知晓/这时我听见一个声音传入耳膜/爱情人的影子/也就是说/有了生命  有了阳光/就有了爱情/若不相信/就请打开爱情/你会看见自己的躯体/锈迹斑斑/就如同你和另一个人对视/看见对方瞳人中的你一样”
——《告别爱情——有感于某个春节的早晨》
“恋人  我的诗歌/已深入我的思想和命运/你是否感觉到/它酿造磨难之后/是不尽的温暖归来/守望张开红唇的阳光/执着爱你的我/失声痛哭/我们的爱情是血/离开它  我们支离破碎/
……
可你来了  你的婉约的名字来了/顷刻之间/所有的章法与我无关/这种与生惧来的献诗/在我圣哲的风骨之外/构成灵魂的栖息之地/在正午的阳光下/我歌唱/永生永世的恋人/将彼此刻骨铭心的爱/彻夜守护”
——《在正午的阳光下  歌唱我永生永世的恋人》
明杰认为爱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有了生命 有了阳光/就有了爱情”,爱情的诞生和存在与生命一样,是石破天惊,是堂堂正正,明杰在诗中大声地歌唱爱情,站在最明亮的地方——正午的阳光下喊出“我们的爱情 是血/离开它 我们支离破碎”,没有爱情,就等于没有了血的生命,那么生命也失去存在的根基。明杰笔下的爱情,既是生命的内涵,也是躯体华美的外衣,如若打开爱情的包裹,赤裸裸的躯体只能是“锈迹斑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杰诗中屡屡出现的太阳意象。在他的诗中有以各种面目出现的太阳,太阳象征着生命,也象征了生命的延续,如:“直到我孕育的太阳/在黑白交接的时候/出生”(《无题》);同时,太阳是生命存在的环境,如:“蝴蝶  蝴蝶/你这阳光下或栖或飞的/纸片儿”(《蝴蝶》);太阳是爱情放飞的起点,如:“等到中午/树梢的阳光开始成熟/撒下天歌放飞爱恋”(《色痕》);太阳是记忆中的家园,如:“接近太阳/我丰满的家园容光焕发/在它坎坷的一生中/无法终止爱的问候”(《太阳之火》);太阳伴随着爱情总是一起出现,如:“阴影藏匿在光线里/涂满阳光的黄锈/和某某一起睡眠/桔瓣用温软环绕一个多余的日子”(《 和某某一起睡眠》);太阳是信仰的化身,是追求的动力,如:“十九年的青翠山谷在凝望/太阳落山/那只是一种火光的昭示/那只是一种攀登者的索求”(《诉说理由》),“恋人  让我们生命之魂供奉的太阳/正怀揣我们的子孙/接受虔诚的顶礼膜拜”(《 在正午的阳光下  歌唱我永生永世的恋人》)。
在《太阳之火》中,诗人更是以夸父的精神追逐心中的太阳。太阳作为一个在明杰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内容。记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提出过“睹物兴情”(《诠赋》)、“ 情动而辞发”(《知音》)的文论观点,由此推及,太阳这一“物”时常引发明杰的“情”,由此产生了大量以太阳为表达中介的“辞”。所谓诗缘情,太阳成了诗人的情结,从明杰诗歌中试析,太阳的象征意义可能体现在这三方面:太阳悬挂在天空,太阳的高度象征着爱情的高度,这爱情包括男女之爱、生命之爱、追求之爱;太阳源源不断散发光和热,代表着温暖和给予,这是与爱情相同的特质;太阳的颜色是灿烂的颜色,爱情给人感觉也是如此。太阳是生命之源,用太阳的意向来写爱情,这也是明杰爱情观的体现——爱情的至高点与生命是等同的。
二 爱之恒久
视爱情如生命的明杰,歌唱爱情,并歌唱永生永世的爱情和恋人。这就涉及到了明杰爱情观的一个重要命题——永恒。
“一些被时间遗忘的尘埃/从恋者刮落的凄冷里/泛起满怀的骄傲/染白红红的康乃馨/让天宇的年龄眩晕/一些被筑成金字塔的尘埃/狩猎着游离者褪色的感觉/让消逝的青春/像富有的曙光/不再萎缩”
——《尘埃》
  在《尘埃》一诗中,明杰化身为药剂师,给被爱情所困的人们开出了疗治的处方。爱情应该是永恒的,超越时间限制的,爱情之花不会随着青春的消逝而萎缩凋零。以尘埃喻人生,我们读出了诗人类似于苏东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无限延展的生命观。但是明杰与苏东坡不同,东坡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喟叹,但是明杰却掌握了生命通向不朽之门的金钥匙——爱情。爱情不凋零,青春不萎缩,年龄已经不重要,即使生命只是被时间遗忘的尘埃,爱情能让青春长存。
《尘埃》一诗中,紧接前引诗句之后,明杰继续给爱情的恒久保存开出了良方—这或许是个人经验,但无疑穿透本质:
“一些伤害微笑的尘埃/宣布一个秘密/它要让世上爱恋者的言语/循环不再占有的欲望/给万物以光芒”
——《尘埃》
爱,应该是博大宽广的,自私的占有欲不能算是爱恋。唯有真正的爱,才能像阳光一样给世间万物以圣洁的照耀。生命的长度可能会主宰万物,但是不能左右心灵,爱情的博大带领生命穿越永恒,爱意味着包容。在明杰的另一首诗《第二日》中,对于爱情的包容性也有阐释:
“也许来年的今日/没有询问/问有亲吻/但我会在梦中/对你露齿而笑/谁言你的遗憾永不复归/谁言你的暴行永不回响/不  只要有我存在/你的头发还在生长/我就会爱你如故
爱你如故/在梦里想象你的惊喜/爱你如故/往事仍在”
——《第二日》
《汉书·艺文志》说“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第二日》以独语式的口吻写作,叙述基调是哀伤的,但也是坚定的。诗人阐述了“我爱你,却不是占有你,没有占有你,对你的爱也会一直存在”的爱之无私境界。在另一首诗《雪》中,诗人直接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人生一世/恋者的美丽是相望而不相守”。不相守的爱情,是缺憾,诗人却读出了美丽。维以不永伤的爱情,只有在博大的包容之下才能拥有。同样,《致兄长》一诗的诗外之意也值得玩味,用“我”的视角回忆兄长那段青梅竹马的爱情,抒发了对那个“在麦田中弯腰拔草的女孩”不渝的深情。纳兰性德《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中曾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可是明杰通过描写兄长对逝去的恋人的怀念,记述了一段人心不变的爱情,也阐释了自己对坚贞恒久的爱情的肯定。
三 爱之辩证
人生的最美好的瞬间就在于灵魂的颤动,而最能拨动灵魂的莫过于爱情。明杰笔下爱情的美好,还体现在诗中可以玩味的恋爱双方的辩证关系。
“不知你在远方/是否也品评这场雨/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用很短的时间/就记录了一些事物的过程/然后对着天空/把自己读成雨帘之外/模糊的风景”
——《雨帘之外》
诗中的“我”在这边看雨,看的却不是雨,看的是“你”在雨帘之外读雨的景象。而“你”在远方,读的是“我”这边的雨帘还是雨帘里的“我”?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在谈到元剧时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本诗描写爱情的意境之时采用的辩证手法,让人联想到了体现辩证关系的名篇——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主体和客体的转化关系,让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辩证手法的运用,使得读者在读《雨帘之外》时,既可以以主体“我”的角度去读,也可以以客体“你”的角度去感受,既可进入又可淡出的阅读体验,加深了读者对诗的理解。
再看明杰另一首具有辩证关系的诗:
“一场大雪/我茁壮成你路尽头的裸树/又一场大雪/我是你树上展翅的大鸟/一场接一场的大雪/树消失/路在  却不能哭泣或微笑/鸟在  却不能飞翔或鸣叫
树  千年的古树/ 幼嫩的小树/都在我的书中出现/书中有你呢喃的情书/有你盛满一世之水的名字/有你梦中流逝的泪水/如今  树之外什么也没有了/如今  走动的日子/树是我痛苦的所需”
——《树》
究竟在“我”的书中描写的树象征着“你”写给我的情书,还是那些描写树的书里夹着你蘸满苦情之水写就的寄与我的情书?诗人的书中描写树,究竟是为了歌颂树,还是因为树下有“我们”爱情的回忆、甜蜜的呢喃、流逝的泪水?作者没有明言这种关系,作为读者我们不得而知。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用辩证转换的笔法构成的让读者可以驰骋想象的意境。言外有物,意外有境,才是诗歌写作的高境界。
“睡眠/我一生的睡眠/都在你手掌中溶化/睡眠/你辽阔的手掌/都在我睡眠中萎缩”
——《一种睡眠关系》
“我”的睡眠在“你”的手掌中溶化,而“你”的手掌又在“我”的睡眠中萎缩,仅是寥寥几笔,诗人就把爱情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一体的状态描摹了出来。“一生的睡眠”暗示了明杰的爱情观的恒久性,这几句话中没有一字写爱情,但是却让读者能品出爱的深意,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在《致兄长》有这样两句:“没有一个男人能拒绝她/没有一个男人能面对她”,也同样没有写到“爱”字,却让人对爱情里的“她”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辩证手法写下了辩证的爱情,明杰的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是成功的。
罗伯特·沃勒在《廊桥遗梦》的《开篇》里说了一段话:“在一个日益麻木不仁的世界上,我们的知觉都已生了硬痂,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茧壳之中。伟大的激情和肉麻的温情之间的分界线究竟在哪里,我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往往倾向于对前者的可能性嗤之以鼻,给真挚的深情贴上故作多情的标签,这就使我们难以进入那种柔美的境界。”在这日益浮躁的世俗世界里,品读明杰的爱情诗无疑会给我们一种前行力量,相信这世界上还有一片心能舞蹈的天地。让我们跟随明杰的诗歌,剥去社会约束和自身规范加著在我们心上的硬痂,穿越瑰丽的爱情之门。
作者简介:占爱群,女,江西上饶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0)

相关推荐

  • 把生命作诗(外一首)

    把生命作诗(外一首) □过客 把生命作诗 生命就是段过程 人生没有目的 世事沧桑一杯酒, 两杯清茶 有风  有景  有知己, 便胜却人间无数 生命是你独有的诗 不要敬畏它的神密 酸甜苦辣算什么 喜怒哀 ...

  • 大家评论在线||吴云松:明杰爱情诗的解读

    明心见性的生命本色 --明杰爱情诗的解读 文/吴云松 "爱情是文艺永恒的主题",而素有"人学"之美誉的文学更是在其长达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贯穿着 ...

  • 大家评论在线||冯强:明杰诗歌短论

    水上城堡 --明杰诗歌短论 文/冯强 读明杰的诗,可以感受到一个老生常谈的基本问题:诗歌与生活的关系.这种关系我试图用"水上城堡"表达出来,城堡的牢靠和封闭,水的流淌与开敞,二者本 ...

  • 大家评论在线||陈代:明杰诗歌创作新论

    生命喧响的诗意彰显 --明杰诗歌创作新论 文/陈代 众所周知,诗歌作为文学之塔的塔尖,承载着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说,中国新文学滥觞于19世纪末,崛起于20世纪初,继而在20世纪二三 ...

  • 大家评论在线||艾振:明杰诗集《如歌的行板》简评

    时空中的行者 --明杰诗集<如歌的行板>简评 文/艾振 前几天,我终于读完了明杰老师的诗集<如歌的行板>.第一次听说明杰老师的名字还是在山东教育电视台的一次实习采访里,喧嚣温暖 ...

  • 大家评论在线||李国程:明杰诗集《如歌的行板》简论

    穿越空间的歌唱 --明杰诗集<如歌的行板>简论 文/李国程 读到这部诗集时,我们有理由感到一丝欣喜.因为那是诗,而不是其他.在这些编集在一起的诗歌里,那种真正诗歌具有的气味和品质弥漫纸面. ...

  • 大家评论在线||邹洁:明杰诗集《巨石与水》的读解

    追索明杰的诗歌情怀 --明杰诗集<巨石与水>的读解 文/邹洁 白日徜徉在光影的世界里,夜晚读诗,自是人生一大情怀.于夜间的迷离中,怅怀诗中作者的思意,凡尘滚滚,一并收拢.那块"巨 ...

  • 大家评论在线||也果:明杰中英文诗集《人生三部曲》读后

    生命的本色   --明杰中英文诗集<人生三部曲>读后 文/也果 收到明杰的书是在盛夏的一个早晨.那个标记限时专递的"次晨达",既针对于某一确定时间也涉及速度.2008年 ...

  • 大家评论在线||亚兵:明杰诗歌印象(下)

    无岸的河水  纸上的船队 --明杰诗歌印象 文/亚兵 五.明杰诗歌的气场 写到气场,我首先想到武林高手的比拼. 神定气闲,打通任脉.督脉.中脉,营造气场,浑然一体,飞叶伤人,这是武学高手的状态.而靠语 ...

  • 大家评论在线||亚兵:明杰诗歌印象(上)

    无岸的河水  纸上的船队 --明杰诗歌印象 文/亚兵 很多年前,我曾多次盘着腿静坐在家乡的河边,眺望着不急不缓的流水,眼光里满是迷离.身旁是一个已经缺齿断指的旧筢子,它在用它的毫无气力的手梳理着我的往 ...